从心阁主人随笔(三)

从心阁主人随笔(三)
(2017年·之一)
作者:张利群

(作者近影)
这位大师居然是我的乡邻,而最遗憾的是二十年前与他的作品因为我的无知而失之交臂。这也算是我的收藏故事之一吧。
看过黄老无数次的画展,百看不厌。自以为当今画坛,无有过之者。
2017.1.1
国画,国学,渗透纸背的水墨,流传千古的理学,染黑我们的毛发,印在我们的脊背。途径长江黄河 漂染东南大海。中国文化,世界瞩目,为你骄傲,为你喝彩。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琴棋书画诗酒茶,如此生活,是谁皆知,却为何总是离我们忽远忽近呢?
茫茫人海,想念那些曾经和我们相拥的,相伴的,携手的朋友们。光阴中你们化成背影,渐渐远去,。但记忆里,你们的微笑,早已变成永恒,铭记在我的心里。谢谢在我的生命里有你!新年快乐!
2017.1.2
(藏品7)
知美者必知画,知画者必好书。然无论篆草隶行楷,书理必读。无心静读者,心不静,气血躁,手笔颤,字必乱。
现在开始读画,一年以后,你会重新认识世界,也包括你自己。关键是你的人生就此改变,不信试一下。
2017.1.19
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唱歌,不知道。喜欢什么音乐,不知道。我只知道,当声音传到我耳朵的刹那,我的心跳就加速的,我就喜欢,就感动。曾经以为是否是幼稚,或者不够成熟。也或认为是无知、浅薄,或者叫什么点底。我不是研究生命的,也不通音律,只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至少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声音,也有自己的喜好,人生苦短,我们无法都去研究,达到极致,相信自己,总比失去或者没有自我好吧。
每当读到经典,我就觉得惭愧。书都读不好,还谈什么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现在,连一小段微信文字也读不下去,还谈什么?
2017.2.4
大师就是大师。他的传奇经历,他的卓越成就,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历史地位。我喜欢他的书法,更欣赏他的人生。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我认为是爱。爱是生命永恒的主题,爱是生命最终的意义。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从经典寻真理,于古朴觅大雅。
一字一句开始,是收藏,更需学习。
2017.2.22
以为今年将与雪无缘了,岂料老天再次赏赐。走出北京站,迎面而来的,居然是皑皑白雪。真可谓:春风送我出江南,京城迎客雪花漫。
是人都怨冬雪寒,我愿冬雪渡江南。
2017.2.24
此次画展获得了书画界同仁、评论界、收藏界以及书画爱好者的一致认同。是对熊红钢老师这么多年艺术创作的充分肯定,也是一次书画欣赏的视觉盛宴。
2017.3.8
老巢说,他是诗人,除了写诗,还要写诗人。老巢还是导演,我说你能拍诗人的电影吗?昨晚 老巢把剧本发给了我……
2017.3.9
认识很多诗人、作家,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爱读书,爱写作。给大家推荐一位我真正钦佩的当代女诗人,跟着她的足迹,你会知道真正的有思想、有学养、有才情的诗人是怎样的。
2017.3.15
老巢说他要拍“海子”,我说这就是你作为一个诗人导演最该做的。前几天,他把剧本发给我。我一边看,一边想着,如果我是海子……
2017.3.20
(藏品8)
我是通过老巢认识了安琪,并一直认定了她是个大诗人,所以在他们面前,我总是非常谨慎地说话。后来在现代快报上看过一次关于她的专访,更觉得她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女诗人。后来她去了别的单位,我们就基本没有什么交集了。只是在不伟的微信里能看到关于她的信息,越来越觉得她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以至于有一次就和不伟说,“你手上有梁小斌、老巢、安琪她们的诗集吗?发些给我看看吧。”不伟就果真给我寄了一箱子。直到前不久,画家熊红钢在中国美术馆办画展,我邀请老巢去观赏,没想到安琪也随着去了。一起吃饭的时候,她拿出她的钢笔画作品给我看,我非常惊讶。一个没有绘画基础的诗人,凭着她的直觉,居然创作出了一批好作品。因为不是水墨画,所以纯粹靠硬笔线条完成。而她最打动我的,就是她的灵感,她的美学的思考,她的意识,她的心态。作为一个诗人,她有她独特的思维方式,作为一个女人,她有对美独到的见解。加上她的扎实的文学功底,文化底蕴。还有她的学识才情,她的努力,竟然在一个全新领域,打开了一扇艺术大门。很快,她的辛苦得到了回报,各地方,各领域,各阶层的朋友竞相向她发出订画邀约。这更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从此一发不可收。应该说,这不是朋友的捧场,这是对她努力追求艺术,创造艺术成果的肯定,是一种人生体验,是水到渠成,这不是一般人想做就能做得到的。她的作品,没有大幅的,也不张扬,就是小品,就像写生,也像手稿。无形、无色、无定式,却真实、真挚、真情,有意味,有情趣,生动也内敛,激情也婉约,精致小巧,温馨大方。就这样,她的诗情融化在她的画意中,绵绵不绝……我和她说了,当你完成了你的所有定做,余下的我都收了。她说,那恐怕要等很久。我说没关系,越到后面,你的画一定更有味道,到时,你不要后悔把你的作品都那么便宜的卖掉了。一下子看了安琪这么多的作品展示,便发了这么长的留言,有不妥的,请见谅。
2017.3.25
从老巢把有关海子的剧本发给我开始,这几天,我的眼前、耳边全是关于海子。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写过几首诗,甚至已经离开我们将近三十年,我们不仅要问,怎么了?是的,三十年前的一个年轻人,应该不至于让国人如此狂热。但他留下的诗作,值得我们为之狂热。这说明:中国人的诗意回来了,我们普遍追求的真诚善良执着素朴回来了。从海子的诗,到诗人,到中国青年,到当代中国。海子效应,给了时代更深刻的意义。感谢你,海子!感谢你,中国诗人!感谢你,中国 !
2017.3.27
在山里转了两天,一边是眼前的美丽风景下的古树新茶,价格节节攀高,一边是心中记挂的诗人众筹,诗人身份地位尴尬遇冷。之所以有此想法,纯粹是基于时下的海子热。要说国人不关心诗人,谁都在读海子的诗。要说关心吧,似乎谁都没有在关心海子的父母家人,或者关心那些还在那条冰冷铁轨上继续匍匐的当代海子。(与海子同时代的著名诗人梁小斌病重,医疗费由诗人向社会募集曾引起社会关注并被某电影中应用为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台词)
安琪今天发表的几首关于海子的诗,再次触动我的神经。以至于使我不得不再次认真阅读她的诗与画。
从安琪的诗中,我对她的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印证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观点。
“在德令哈,雨水如你所愿降临,微冷的风……”相信所有读到这首诗的朋友,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带进一幅悲凉的画面之中,这就是诗中有画。接着就是海子纪念馆,童年照片,青年照片……众人齐聚纪念馆,高声朗诵……看似平常叙事,却被一种莫名的节奏压抑着。这是诗人巧妙地借用了音律节奏的效果,把这位中国诗坛的精英,诗人心中的偶像,用这种方式在读者面前不断放大。然后是情绪的喷发,“我为什么禁不住眼里的泪,心里的痛,为什么要羞愧”。整首诗句不长,但极其精炼的用词,准确的表达,巧妙的引用,都把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这就是诗歌的力量。
由此我理解了安琪为什么会有画画的冲动了。当诗词无法完全表达诗人的心境时,那么她内心中的音律和画面感就会催生她的艺术再创作激情,用音律丰富诗歌情感,诗说画中景,画传诗中意。从浅尝初试,到跃跃入世。其实在安琪对陈涌海音乐才能的欣赏当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她对音乐的特别感觉。甚至如果有一天安琪说她开始为某音乐人定做歌词,我将不足为奇。
诗歌、音乐、绘画,都是艺术,都是为了抒发人们心中对美的情感和追求。表达方式不同,却殊途同归。他们对艺术家有着共同的要求,就是内心的真善美。因为只有同时具备这些条件,他们才能称为真正的艺术家,才能做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才能最终为社会承认,被人们铭记在心,永远传颂。
借此,既感谢诗人安琪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也寄托对所有中国诗人的期盼,让我们能有幸也享受到盛唐、宋元时期中国诗词带给我们这个民族的灿烂辉煌。
(藏品9)
昨晚,谭宝硕老师把这篇《夜祭》发给了我,考虑再三,我没有打开。因为我知道,凭谭老师的文采,加上他的箫声,我一定会彻夜难眠。现在,扫墓回来,一个人、一杯茶,独坐窗前。跟着谭老师的箫声,凝神思念。
父亲一晃离开我们已整整十年,而我也已经是做爷爷的了。在父亲坟前,看着已是八十六岁高龄母亲的背影,思绪万千。童年的往事仿佛就是昨天,一桩桩、一幕幕……一股暖意涌上心头。这个世界,什么最伟大?父爱!母爱!至亲至爱!否则,就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了。伟大的亲情,博大的情怀。几千年的文明,只有中华民族有此传承。家族兴,民族盛。国家强,百姓宁。
我们有百家姓,因为我们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血脉相传。我们有中秋清明,因为我们不信上天,列祖列宗,才是我们的天,我们的根。
谭老师夜祭外婆,一路与母亲电话连线,看似普通陈述,却将血脉、亲情、思念,一线贯穿。夜幕下,箫声中,除了怀念,就是思念。
天苍苍,野茫茫,清明时节祭奠忙。不得见,遥相望,只见泪汪汪。
20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