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界】卢文芳 | 片片艾叶情
- 百科
- 2021-03-31
- 100热度
- 0评论
(图片来源:网络)
/预估阅读时间:7分钟/
艾米果是美食
更是爱的传递者
...
正文:2508字 :草丛里 荆棘中
山坡上田地间
-}
|艾米果原本是客家人的特色美食 |
///
文 | 卢文芳
朝阳洒向大地,光影落在粼粼的微波上,落在柔嫩的柳条上,粉团的李花上,嫩绿的青草、艾草上。艾草躲在茂密的青草间,透着新绿。青草地里有一个七旬老奶奶和她的小孙子,老奶奶衣着朴素,满头银发在阳光下泛着光,她弯下腰在青草中采摘艾草,小孩子也在草地里找寻艾草,孩子大喊飞奔到奶奶身边:“奶奶,我找到了一片艾草。”一片片艾草放在老奶奶的手心,她布满皱纹却精神的脸上挂满了收获的欣喜与满足。春日,是艾叶的主场,草丛里、荆棘中、山坡上、田间地头,春风过去,艾草吮吸着春的甘露蓬勃生长。
家乡人喜欢春日采摘艾草做艾米果。
小时候,我和邻居的小伙伴们挽着小竹篮说说笑笑推推搡搡来到小河边,清澈的河水滋养着艾草,满眼都是嫩绿,艾草舒展着袅娜的身姿,在风中轻歌曼舞。艾草浓烈的馨香味扑鼻而来,沁透心脾。我忍不住摘了一株艾草闻了闻,气清香;轻轻咬一口,味微苦辛。我仔细端详着,艾叶在阳光下很美,叶面灰绿色,叶下密生灰白色绒毛,叶质柔软。大自然的美就在这艾草的绿意馨香中展现。不一会儿,小伙伴们每个人都采摘了满满一竹篮子,喜悦在阳光下绽放。
采摘回来的艾草一到大人们的手里,大人们就像魔术师一样,变着魔法般做出了美味的艾米果。
艾米果原本是客家人的特色美食。后来客家人与当地人的饮食习惯融合,艾米果也逐渐成了酒店、宾馆、餐饮业必不可少的一盘珍稀美食。
奶奶是客家人,做艾米果自然是她的拿手好戏。她一般会做两种艾米果,一种是只加了糖的素艾米果,把艾米果做成小圆形或者小长条形,寓意团团圆圆,长长久久。这种艾米果表皮光滑,色泽翠绿,清香扑鼻,甘中带苦,质柔有韧性,食而不腻;另一种是包馅料的传统正宗的赣南客家艾米果。将采摘回来的艾草上的泥土,污渍反复冲洗干净后,将洗好的艾叶放进大锅,加水煮,为了使艾叶更易煮烂,颜色更翠绿,可以适量加一点碱,烧着松针的灶堂红了,大锅里的水在沸腾,屋顶上炊烟袅袅,浓郁的艾香飘向左邻右舍。
煮到一定时候,奶奶就会用筷子在沸水中夹起一根,然后用手用手在艾草根部轻轻一捏,能捏烂就捞起来切碎用筛子沥干水备用。奶奶对艾米果里包的馅料很是讲究,尽管馅料材质大体一样,但是馅料的新鲜程度,刀工,盐味等很关键。艾米果是“馅好一半香”。先把当年的五花腊肉切成小丁状。然后洗过大锅,待锅烧红放一点点油,把腊肉放进锅中翻炒让肥肉出油,接着把干红辣椒和藠头一起放进翻炒几分钟后加盐起锅。顿时整个厨房都弥漫在艾香,腊肉,藠头,辣椒的浓郁的香味中,令人垂涎欲滴。
和面,是做好艾米果的关键技术。奶奶讲究工艺精细,头一天用水浸泡早稻米一晚,第二天把浸泡过的早稻米用石磨碾成米浆,再将磨好的米浆与沥干水的艾叶拌在一起,不停地和浆搅拌,在人力不停的作用下,米浆的白和艾叶的绿慢慢地融合,变成了一个大米团,这样的米团嚼劲好,有韧度。这幅素雅清新绿意浓浓的画卷,充满了活力和生机,饱含了希望和憧憬。看着奶奶和妈妈一起完成的杰作,我和姐妹们都忘了神。大自然如此神奇,馈赠我们美食材料,我们用心和智慧把它们变成最美的美食,感恩大自然的美好。
包艾米果最是热闹,之前是纯技术活,我们掺合不了,现在到了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奶奶把米团捏成一个个均匀的小面团后和我们一起包艾米果,大家你追我赶把小面团用手捏扁放入事先炒好的馅料,做成饺子状或者菱形放进饭甑里蒸熟就可以开吃了。最后还有一些剩下没有放馅料的小米团,奶奶会把它做成甜或盐的饼状,将成条状一起放进饭甑里去蒸熟。
艾米果蒸熟了,甑盖一打开,那股香味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时候,母亲都会先把一些艾米果装进小碗里,叫我们姐妹一人端着一碗送给隔壁几个邻居,母亲好客,一有好吃的,就会送去和邻居们分享,这是她一直以来的习惯。受母亲的影响,邻居家做了艾米果或者其他好吃的也都会端一碗给我家一起分享。送完艾米果给邻居,我们撒腿就跑回家,抢着要吃艾米果。闻着喷香的艾米果,我们顾不得滚烫,狼吞虎咽就吃下了好几个。
我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大人们看着我们那副吃相,就会故意埋怨说:看看,你们那吃相,跟山野人一样,慢点吃,有那么多,没人跟你们抢。随后大人们也开始吃,父亲一边斯文地吃着,一边对母亲说:“嗯,确实是蛮好吃。美仔(母亲小名),那个米浆你磨得好。”妈妈接着又会表扬奶奶说:“妈,您那个腊肉盐味放得好,不咸又香。”这时奶奶又会对父亲说:“儿子,你这个片柴买得好,非常干,好烧火大。”这时候,看到奶奶、父亲、母亲都笑了,我们也跟着傻笑。一家人吃艾米果的日子是最幸福的日子。孩子们吃得喜悦,大人们有付出劳动得到认可的欢愉。
艾米果花季开始时奶奶会做。清明时节,奶奶也会做,因艾米果有做圆形的,故又取团圆之意。因为大多数在清明时节制作,家乡也有清明果的叫法。家乡有俚语:“清明不吃米果,养个崽没耳朵”。虽然我从来没有看过谁家孩子没有耳朵,但是足以见得家乡人对艾米果钟爱的程度。
父母下放的那年五月,稻子出穗时奶奶又做了艾米果。那个时节的艾米果叫“禾穗米果”。这种米果制作也是特别有深意。比平时做的艾米果的时间更长,用五根米果连在一起,像长长稻穗,意思是五谷丰登。感恩父母下放农村,不然我还不知道艾米果还有这么另类的做法。
艾米果是美食,更是爱的传递者。美食中有了家人邻里的温情,生活就有了很多回味。
(图片来源:@卢文芳)
卢文芳,女。高中语文高级教师,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江西第五届青年作家改稿班学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散文选刊》《中华文学》杂志签约作家。先后在《散文选刊》《江西工人报》《光明日报》《华夏散文》《传奇故事》《中华文学》《井冈山报》《井冈文学》等各级媒体发表过文学作品若干。出版20万字散文集《静水深流》,有10余篇作品获省市一、二、三等优秀作品奖 。
主编:卞毓方| 出品人:李剑锋副主编:丹青丁一 梁长峨余继聪 姜君商务合作请发邮件至
bjcx25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