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 赖朝晖:我深爱的外祖母——?亲情难忘系列之二 | 宁古塔作家网

(赖朝晖的外祖母)
我深爱的外祖母
——亲情难忘系列之二
作者 / 赵明 赖朝晖 朗诵 / 赵明
我的外祖母,是个很慈祥,很有爱心的老人。就当地的习惯来说,一般我得把外祖母叫“阿玛”。她有姓没名,一般同辈人都叫她“吴氏”,外祖母她自己管自己叫“吴一”,因为她在姐弟中是最大的。当时的社会也没有什么户籍登记类的东西,做为家里的女人,能有个简单的称呼也就可以了。在过去旧的封建社会里,女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就是到了解放初期,女性也都还是经常受着歧视。听老一辈人讲,我的外祖母是被当作童养媳送到了外祖父家慢慢长大的。平时,外祖父管外祖母叫“阿吴”,平辈人也慢慢这样称呼我的外祖母了。
(赖朝晖的外祖母)外祖母1901年(农历辛丑年一月十八日)出生;在1988年12月20日(农历戊辰年十一月十二日)去世,享年89岁。我懂事后,并且能对她有印象时,大概是在我6岁的时候。当时的外祖母年轻漂亮,为人善良,极爱干净,是我最温暖的依靠,也是我生活的最主要靠山。我幼年的时候,亲生父亲病逝,后来被堂伯父缪火安收养。这一年大约是1952年,当时我才6岁。我生活的地方,是堂伯父所居住生活的海丰县陶河吊桥村。堂伯父和堂伯母生有一女四子,加我就有六姐弟了。堂伯父以开店打铁为生,为附近乡邻加工锻造农用铁具。堂伯母料理家务,喂养子女。由于收入少,孩子多,家里的生活十分清贫艰苦。外祖母十分关心我疼爱我,经常到陶河来看我。那时几乎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她来一趟陶河要徒步走路22公里,往返一趟就是40多公里。如果没有一颗爱心,外祖母是绝对走不了那样远的路的。有一次她听吊桥一邻居阿婆传话说,我在淘河这边,白天吃不饱,晚上睡在草垛上,缺衣少食,皮包骨头,十分地可怜,为这事她伤心地大哭了一场。于是毅然决定,把我从淘河带回到自己身边收养。经过当时乡政府和村干部的多次调解,堂伯父最终同意了外祖母收养我的要求。得知这一喜讯后,外祖母心里高兴的不得了。她很快把这消息,告诉给了我的母亲,还自告奋勇,要亲自去陶河把我带回自己的家。于是,我母亲凑了些盘缠交给外祖母,告诉她要记得买点礼物,去感谢孩子的大伯和邻居阿婆。这天一大早,外祖母就来到吊桥村,并带来一些干粮和背带之类的物品。干粮自然是路上要吃的东西,但这些背带,可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特殊的用途,是在我走不动时,用来背我的。
(外祖母和家人在一起)外祖母进村见到我后,紧紧地把我搂在了怀里,她先是摸摸我的头,又使劲的亲着我的脸,等亲热够了,才带着我到各家谢恩道别。外祖母对我说,这次来是要带我去见妈妈的,是要去汕尾妈妈那里去读书,汕尾那边可好了,天天都有白米饭吃等等,就这样一路哄着我,让我跟她一块走。我听说有吃的,当然心里也很高兴。到了中午,我们就一起离开村子出发了。外祖母一路上给我讲了很多故事,直逗得我笑疼了肚子,我高兴的一路小跑,紧紧地跟上了外祖母。大概两个小时走了有8公里路的时候,我们来到海汕公路径口的大榕树下,这里有摆摊小店,凉茶摊等,是过往路客休息的地方。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我感到身上很难受,脸色发黄,满身大汗,瘦弱的身体有点发抖。接下来是又吐又拉,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腿像灌了铅一样,实在是没有力气再走路了。这时候,外祖母从行囊中取出一些带来的药让我吃了,又休息了约半小时。接着,外祖母就把带来的背带取出来,把我背在了身上继续赶路。可是没走出多远,我觉得外祖母也背不动我了,她大汗淋漓,好像已经有点坚持不住了。我赶紧要求下来,要自己慢慢行走。就这样我俩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又走了6个多小时,到天完全黑了以后,才走回到盐町头外祖母家。几十年前的那个场面,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心里也永远不会忘记,外祖母带我回乡的那段艰难经历。外祖母的家,是一座农村式的堂屋,一厅两厢房,中间是天井。厅的中间位置是神龛和先人牌位,神龛前有龙床和八仙桌,以供家人祭拜之用。外祖母家,有外祖父母和两个没有成家的舅舅钱楚平和钱忠共4人,加上我以后,家里一共有5个人。外祖父母接纳我继承幼年去世的大舅的名份,让我成了这个家庭的当然一分子。在这个新家里,我是全家老小中唯一的小孩,正因为如此,我就成了家中的宝贝和开心果。从生活和吃穿上来比,那要比我在吊桥时好了许多,没过多久,我的身体也比以前健壮了、身上也慢慢的有肉了。就这样我在外祖母爱护下,开始了新的童年生活。
(当铁道兵时的赖朝晖)对善良外祖母的记忆,也一天天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她圆圆的脸蛋,配有一双精明可爱的眼睛,显得温暖关爱,和蔼可亲。她壮实的身体干起活来很麻利,显得果敢干练。外祖母把我视为家里的小宝贝,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我,爱护着我。她告诉外公和两个舅舅,这个孩子太缺少父母的爱了,你们要多关爱他,不能让孩子离开大人的视线,不能让他再吃苦了。就是我做错了什么事,也要以教育为主,不许别人随意动手打骂。8岁的时候,我以钱良州的姓名入读盐町头小学。到读三年级时,才又被母亲带回到汕尾母亲那里读书,与母亲和继父在一起生活。但就是这样,外祖母还是隔三岔五的前来看我,生怕我生活不好,在那里待着不开心。小时候,我心里最明白,自己最硬的靠山就是外祖母了,所以会把不开心的事都向她倾诉,有了委屈就向她告状。这样一来,外祖母就会把我母亲训一顿,让她疼爱孩子教育好孩子。1964年,我考入海丰师范学校,要到离家27公里的海丰县城住宿读书。当我把消息告诉她之后,她拉住我的手,语重心长的嘱咐我:“要好好读书,读好书才会有好的前途”。当然,还说了让我“要吃饱穿暖,注意爱护身体”之类的关怀话语。上中专之后,我就很少能见到外祖母了。但外祖母却一直心里牵挂着我,时常会让人捎一些干货海味和食物来,以帮我改善生活。在我的记忆里,外祖母是一个特别会勤俭持家的人。解放初期,国家各方面都比较贫穷,物资也比较匮乏,大家都生活在贫困线上。面对艰苦的条件,外祖母并没不认命服苦,她起早贪黑不知疲倦的喂猪养牛,耕地种菜,料理家庭生活,还不辞劳苦,克勤克俭,以身作则的不断改善家庭生活,为这,她被外祖父经常夸赞为自己的“贤内助”。外祖母平时自己省吃俭用,却把最好的食物和生活用品,都留给外祖父和家人。她常说: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对顶梁柱要倍加爱护,绝对不能亏待了。
(当铁道兵时的赖朝晖)外祖父有一群乡邻朋友,也有许多生意上的伙计,这群人常在我们家中聚会聊天,泡茶饮酒。见到有客人光临,外祖母总是热情欢迎,倒茶送水,款待大家。但这群人一走,家里却总是满地狼藉,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对于这一切,外祖母从来没有怨言,她总是默默地忙里忙外,把家整理得干净利落。客人吃剩的饭菜,她也都会收留备用,一点都不浪费。乡邻们都喜欢叫外祖母为大嫂,还有的说她是贤淑女人。除了照应客人外,她又会忙起其他家务,天天喂猪养牛,种菜施肥,好像很少见她有空闲时间。她就是这样默默的奉献着,不知疲倦地与贫困抗争着。
(现在在香港定居的赖朝晖)
外租母的善良与诚信行为,也为她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一个买小猪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在家乡,当年的外祖母也和乡邻们一样,都有家庭养猪的习惯。这一天,外祖母刚卖完大猪,准备买些小猪回家继续饲养。她带着我,一起到汕尾中巷的猪仔市买小猪。一走进市场,先听到哇哇的猪叫声,我好奇地往前冲去看个究竟,那料到一阵恶臭冲鼻而至。只见市场里人头攒动,各地摊上三三两两地围着人,他们有的抱起小猪,评头品足,有的在讨价还价;还有的在用杆称称猪,这景象把小猪吓的大叫,只听得人声猪叫声,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在嘈杂声中,外祖母看中了两头小花猪,就上去仔细挑选。给我们卖小猪的人,碰巧是同乡盐町头中社的田婶,她与外祖母都是很熟悉的乡友。一阵问候议价之后,就把小猪过称成交了。外祖母用竹箩筐挑着两头可爱的小猪回到家,要放猪进栏时,突然发现有一个钱包在竹筐中,打开一看,钱包内放着正是我们向田婶买猪的钱。回想过后外祖母说,一定是田婶用抓钱包的手去抱猪,结果连钱包和猪一块放在了箩筐里。外祖母明白后心里很着急,她恐怕田婶找钱包会急疯,于是要马上把钱送还给田婶。我劝她先别那么着急,等田婶问我们时再说。外祖母却脸色一沉的说:做人要诚实,我们要将心比心,要多为别人着想。外祖母这简单的几句话,却象座右铭一样,深深的教育了我,使我受益终身。那个田婶先是有过钱不见了的惊恐,后来又有了失而复得的欣喜。事后,田婶逢人便夸我的外祖母有高尚的品格,见人就夸赞她是个好人,这样就把外祖母拾金不味的行为,象讲故事一样,传遍了乡里乡外。1968年初,我从海丰师范学校中专毕业后,就应征入伍了,成了光荣的解放军铁道兵的一名战士。1982年等我转业回乡时,已离家13年了。当再次看到外祖母时,已经感觉她变老了,满脸皱纹,身材也变矮了,一顶黑绒帽罩在头上,黑色眼镜滑到鼻尖上,这幅老态龙钟的样子,让我伤心不已,感叹万千。我是外祖母一手带大的,现在我已长大成人,应该承担起扶助老人生活的重任。尽管工作上事情很多,但我每天必定要去看望一下外祖母,陪她说话聊天,逗她开心快乐。虽然她有好些事情记不清了,脑子也有了一些老年痴呆的症状,说话有些颠三倒四的。但哪怕到了这时候,她还是会经常呼唤着我的名字,想知道我现在过得好不好,工作忙不忙。每次我到她床前,她就会拉住我的手看我。我会像当初她哄我一样,去安抚她老人家。外祖母去世后,我亲自上山找坟地,并把她和外祖父合葬在同一山坡上。每年到了清明,我必去祭扫。如果要问亲人中最疼爱我的人是谁,那就是我最深爱的外祖母了。在她的身上,我体验到了亲人间的真爱,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她那一颗柔软而坚强的心,永远激励着我,克服困难,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我爱你,我最为深爱的亲人——外祖母!虽然你连一个正式的姓名都没有,但你却用自己的言行,给后人树立了一块丰碑。这丰碑让人崇敬,让人景仰。每当想起你教我怎样做人做事的教导,你的高大形象,就像山一样矗立在了我的眼前.....
作者:赵明(右)赖朝晖(左、在香港家中)
赵明简介:赵明:一个退休的老新闻工作者。1977年年底考进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主持人、记者和编辑。30岁时,获全国优秀广播节目一等奖和全国好新闻二等奖。1992年起从事电视事业。在新疆电视台拍过很多纪录片,作品多次获全疆优秀电视节目大奖。39岁时破格评为主任记者职称。2000年在深圳拍摄20集纪录片“外国人在深圳”来深圳电视台工作。所拍20集纪录片“道德的力量”,在中央台播出获奖。2017年在深圳电视台退休。现居住在深圳市龙岗区。本人爱好广泛,除了朗诵外,摄影水平也不错,另外多年的新闻生涯,也练就了很好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往期作品欣赏
赵明 赖朝晖:心中的外祖父 —— 《亲情难忘系列》之一

欢迎关注《宁古塔作家网》
顾 问:田永元耕 夫 高万红 许 君
主编团队成员 :朱文光于百成李延民高万红 金美丽 金波总编 :金 波
摄影师 :张立宏
《宁古塔作家》和《宁古塔作家网》是国内线上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平台,长期征稿,推荐优秀作家、诗人!是文联和作家协会的重要网络平台。
1、投稿信箱Jinbo1974@163.com(金波总编)或发在金波的微信里。
总编金波微信号:b13945316144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邮件或文稿主题处注明“独家授权宁古塔作家网开通原创”(不同意者,请勿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2、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以上文字为本文作者原创授权刊发。插图来自网络,版权为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稿费打赏20元以上,(不包括20元)开始给作者发放稿费.赞赏费用的百分之四十作为作者稿费。百分之六十作为平台运转和发展。一周结算一次赞赏,故作品在平台发布后两周发放稿费,后续稿费由于无法统计,所以不发放。
主编金波在这里期待您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