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的人性被可爱的形象包裹,于是我们有了最深邃的寓言
- 百科
- 2021-02-26
- 154热度
- 0评论
- 长大也要看绘本-
用戏谑的方式“观赏”人类的行为
用隐喻的方式讲述故事
把世界著名艺术作品随意“藏”在作品的“角落”
再没有比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更擅长做这样的事了
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翻看他的《我爸爸》、《我妈妈》系列
那你实在是错过了太多人间美好
就像在这部《公园里的声音》中
为我们呈现的犹如《罗生门》的四人陈述
以及在所有的看似不相关的细节中
隐藏的会心一笑
建议你把它作为一部艺术著作来看
而不是作为一本儿童读物
如果你到今天还是这么看待绘本的话
那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踏上这程不容错过的绘本“藏宝”之旅呢?
有趣的是安东尼在约克郡的一个乡村酒馆长大
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说故事给酒馆的客人们听
这也许是为什么
萌萌在翻阅安东尼的绘本时
并没有感觉到一种给孩子们看的刻意的正能量或者政治正确
而是充满洞察世事的戏谑精神
那种感觉就像一个睿智的老人在酒后开出的一连串玩笑
你觉得好笑、荒唐
也觉得“这可以给孩子听吗”
又时常觉得深邃而回味无穷
这是种复杂的情感
不得不说
安东尼的绘本看似轻松
实则非常厚重
萌萌在试图解读安东尼的作品时
总觉得想要完整地解读它
非要写一篇覆盖主旨、立意、情节、艺术鉴赏、心理学、符号学等等的大论文不可
但同时又觉得
我要是都分析好了
那作为读者的你
可错过了太多趣事了
文|萌萌
图|5+1
排版|居居
音乐|《the sound of silence》
在给孩子讲故事时
刻骨的人性
被可爱的形象包裹
于是我们有了
最深邃的寓言
阶级(Class)与社会地位(Social Status)
多是指“具有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与权力,
不同意识形态的多个社会性群体。”
阶级差异是一种真实存在
无形却能被深刻体察的感受
尤其是在成年人的世界中
在阅读《公园里的声音》之前
我无法想象
一本绘本要如何解释这么抽象而冰冷的概念
又到底要传达给孩子们什么
传达给大人们什么
说起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
中国的读者们最熟悉的恐怕是
《我爸爸》、《我妈妈》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
《公园里的声音》相比之下就要隐晦很多
却是安东尼?布朗最中意的作品
也是在欧美的小学中深受欢迎的教材
这部作品到底有着怎样的深意
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
正本绘本讲述了四种来自于不同人物的声音
每种声音都是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
表达的是非常个人的情感与立场
如同一场话剧
当我们身处不同的位置上时
就体会到完全不同的感受
而且作为成年人
我们的感受更为复杂而微妙
图片来自绘本《公园里的声音》
第一种声音
来自一位富有的女士
她带着儿子查尔斯与叫维多利亚的狗
离开自己的大房子去公园散步
公园里的脏狗总是骚扰维多利亚
而查尔斯竟然也在跟一个“野孩子”
她感到不快
带着孩子和狗回家了
一路上没有说话
第二种声音
来自一位潦倒的男性
他感到沉闷
于是带着叫脏脏的女儿和狗去公园散步
狗跟其他狗玩开了
女儿也不在
他开始坐下来在报纸上找工作
“其实我也知道没什么用,
不过总得抱点儿希望,不是吗?”
回家的时候女儿把他逗得很开心
聊了很多
第三种声音
来自小男孩查尔斯
他感到无聊的时候妈妈说要去散步了
在公园里他的狗无多利亚与别的狗玩的很开心
查尔斯感到羡慕
这时候坐同一张长椅的小女孩要他一起玩滑梯
他们还一起玩了攀爬架、爬了树
后来妈妈看见了他们
他不得不回家了
第四种声音
来自小女孩脏脏
她陪着闷坏了的爸爸来到公园
她的狗与别人的狗开始追逐玩耍
但那只狗的主人非常生气
脏脏跟一个友善又不多话的小男孩一起玩
她感到非常开心
临走的时候
男孩查尔斯摘了一朵花送给她
图片来自绘本《公园里的声音》
四种不同的声音看似独立
但是我们一看就知道
这是同一个故事中
四位主人公的自述
我们可以从画面与语气中明显感到
这四个角色各自的境遇和内心
除了表面的喜怒
母亲的角色富有又傲慢
总带着势力的眼镜审视周围
但是从无尽的沉默与压抑的色调中
透出来的却是可悲的孤独
这种孤独甚至影响了亲子间的交流
也让孩子陷入深深的孤独之中
其实孩子缺乏的不是陪伴
而是高质量的、有安全感的、完整的陪伴
父亲的角色在这个家庭中是缺失的
不禁联想到如今我们热议的社会现象
“丧偶式”家庭
一种因为父母中一人常年缺乏对家庭的关爱
而产生的假性单亲家庭
图片来自绘本《公园里的声音》
与此相对的
是穷困潦倒、失业失意、内心消沉的父亲
与男孩的家庭不同
贫困、母亲角色的缺失、女儿的懂事能干
更会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个真正的单亲家庭
然而女儿的内心温暖
也许有一部分来自于母亲
而另一部分则归功于父亲仍愿意与她亲切地沟通
也愿意给女孩机会哄自己开心
这让女孩感受到关注与尊重
这些人是如此独特而鲜明
这使得整个故事如同一场
完整的“罗生门”
图片来自绘本《公园里的声音》
在这场“罗生门”里有明显不同的两种阶级
富人和穷人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如此的对立
作者却并没有把这种对立说出口
却也完全没有避讳
有钱女人对于穷人的狗的嫌弃
把穷人的孩子叫做“野孩子”
愤怒鄙夷的眼神
种种细节无不展现出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
而失业父亲晦暗的色调
不抱希望的无力感
更是将这道鸿沟越拉越宽
这两位成年人并没有试图打破这道鸿沟
他们更加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然而孩子与动物却像是活在不同的星球
他们来自不同家庭、拥有不同境遇
却并不在意阶级地位之分
(我相信他们在无形中还是会有一些感受的
只是无法领会)
他们只有对于快乐的不懈追求
他们只靠着友善就能接近彼此
因为能够一起玩或者
仅因为一朵花就快乐不已
图片来自绘本《公园里的声音》
绘本作者安东尼?布朗主张
“用孩子们的眼睛观察世界”
却并不是
“让孩子们观察世界”
也许这正是为什么
品读他的绘本我们可以感受到
作为一个成年人在现实社会的众多感触
却仍然能与孩子们一起在他的绘本中哈哈大笑
他喜欢让猩猩们成为故事的主人公
就像这部绘本
但是猩猩本身并不存在与故事本身的过多相关性
这样做却会让故事更有趣味
常让孩子们感到滑稽
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与现实世界的疏离感
他的画作细腻幽默却饱含超现实主义的影子
让人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游移
充满了如同《梦的解析》般不可思议的隐喻
投射出人性中饱含光明与黑暗的复杂面
折射着社会中的众生相
虽然我已经强调了很多遍
但我以后会一直强调
绘本绝对
也是写给大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