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袁照:苏格拉底、孔子算不算好老师?

凡能滋润学生生命成长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怎样才是一个好老师?一直在思考。专业与非专业,专业发展与超越专业发展。教师的核心素养与每一个不同的教师的个性、兴趣、爱好,是什么关系?教师课堂上的十八般武艺与课堂外的十八般武艺需要一致吗?沉思、构思,似乎有许多话要说,又理不出头绪。于深秋的细雨之中,出门走走,走到了不远处的小山村。水边,木栈道、小木屋、小木桌、一壶茶,坐在大树下,还在思考“好老师”。突然,似乎有些领悟:“好老师”一定是不功利的老师,“好老师”一定是能滋润生命成长的老师,就像这片原野。问题很简单,凡能滋润学生生命成长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而不在乎,那些所谓专业素养与非专业素养,不在乎所谓的专家学者的研究界定。
一、什么样的老师才是这个时代的好老师?现在通行的说法是“专业发展”比较理想的老师。“专业发展”自有特定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也自有特定的内涵。可是,我们现在确实是按照“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内涵去实施了吗?有没有概念的变化、异化,乃至偷换了概念?比如,教师的“多面手”,即老师除了本学科专业的能力素养之外,还具有其他专攻、专长。这些专攻、专长一般不在“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题中之义。一个数学老师除了数学教学是高手之外,假如围棋也下得好,同样是高手,那这个老师的围棋水平的提升是不是也可以归纳到他的“专业发展”的范畴之中?同理,一个语文老师除了语文学科是能人之外,还有一个金嗓子,歌唱得好;一个物理老师除了科学素养高之外,还踢得动足球,足球场上还能够驰骋呈威,等等,这些老师这些“武艺”,我们是重视、肯定、鼓励,还是视如罔闻,不在视野之内?前几天,我们做了一次调研,调研采取了“头脑风暴”的形式,分两组,每组十人,一组是校领导、学校主要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另一组是教师,各学科的优秀骨干教师。用半小时时间,对“好老师”的内涵、品质、素养,进行头脑风暴。最后,每组获得七十条“意见”,两组一百四十条。归纳一下,大都集中在“学科素养、教学能力、态度责任”等方面。对教师自身的个性、兴趣、爱好,所谓的“十八般武艺”几乎没有涉及。只有一人次,提到了教师还要有“绝活”。什么是“绝活”?是不是魏书生语文教学之外的“气功”?我几次听魏书生讲座,他都要提到“气功”,教学之中还教学生气功,气功成为魏书生教书的手段,也是他管理学生的手段,确切地说是他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手段。魏书生的气功是他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因素,至少是一个促进因素。对魏书生来说,气功,以及气功在教育教学之中的作用,是他之所以成为魏书生的内涵的一部分。在我们这个践行了多年“诗性教育”的学校,提倡做“超然”的教育,尚且如此,把教师的素质素养看得如此狭隘,可想当下对“好老师”理解的普遍状况。
二、我们追求做“好老师”的境界,什么是“好老师”?我们需要不断地追问。什么是好老师,首先是一个称职的老师。这是一个底线。什么叫称职?我理解就是现在一般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合格。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即是能把握住课堂,做到“有效教学”。什么是好老师?在底线的基础上,有高标。有情怀,有担当。即所谓有“家国情怀”、有“使命担当”。情怀是一个现代人最重要的素养之一,情怀是区别“人”与“非人”的重要标志。情趣、兴致、胸怀、情致如何?关乎人品如何。敢于承担责任,有魄力。一个老师,不同于一般的职业人,是需要他们去影响一代人的人。老师除了在正式的教育教学场合能够影响学生,在许多非正式场合,也能影响学生,尽管是不经意的,但还是能影响的,这就给老师带来更高的职业要求。我们仅仅从自身来研究自身是不够的,,仅仅从“教师”的视角来研究“教师”是不够的。要放到一定的背景之中,特别是一定的或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才能获得“真知”。比如,研究江南的教师,必须联系江南的文化。又比如,姑苏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以为是刺绣文化,精美、精致,用苏州刺绣做成衣服或作品同样精美、精致。给人美感,使人愉悦,耳目一新,雅致又不张扬。为什么?有一种内涵在。思考“好老师”这个概念,借助“刺绣”艺术,或许容易说明问题。好老师这个概念,在不同的人身上,一定会体现不同的个性,本质的属性一定是通过富有个性的形式、方式表现出来的。教师是“人”,但“人”的本质属性,在教师身上,一定是通过富有个性的这一“教师职业”而表达出来的。如何表达的呢?与刺绣有没有一点关系呢?或许有。刺绣是艺术本身也是艺术的元素。服饰上的刺绣,是艺术本身也是服饰艺术的元素。教师的专业与教师专业之外的个性、特长、爱好,正如是衣衫与衣衫上的刺绣,是本身也是元素。富有生命的质感,标志是什么?可不可以说,就是衣衫上的刺绣?提倡还是不提倡教师除了发展自己的本学科、本专业之外的其它素质、素养?比如,数学老师除了数学之外,还爱好书法、绘画、舞文弄墨,语文老师除了语文之外,还喜欢打拳、气功、舞刀弄枪,物理老师除了物理等科学之外,还热衷秦砖汉瓦、湖石灵璧,等等。教师的“多面手”,与刺绣艺术中的“双面绣”,是不是有想通之处?苏绣中的“双面绣”,两面都是画面,一面与另一面,没有正面与反面之称。这一面绣了一只或一对猫,那一面或许又绣了一只或一对狗。同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一面是山,另一面或许是水。一面是冬天,另一面或许是春天。教师是不是最好也如此,有自己职业水准的一面,还有似乎与自己职业关系不大的另一面,涉及他个性、兴趣与爱好。正如魏书生除了语文教育教学的特长之外,还有包括气功在内的诸多兴趣爱好。这些兴趣爱好,似乎与魏书生的语文老师的职业关系不大,但又在他的实际语文教育教学生涯中发挥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你知道色达吗,四川的藏区,一个有风景有信仰的地方。看过它的冬天才是看到了它真正的风景,看到了它的冬天的寒冷生活,才知道有一种人内心的坚韧。教师的个性、兴趣、爱好,或许就是我们在头脑风暴中那个老师所说的“绝活”。老师的“绝活”平常时,或许显示不了作用,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对一些特殊的教育对象,会产生非同一般的意义。有的学生正是他喜欢这个老师,而把这个老师所教的课学得很好。为什么喜欢这个老师?因为这个老师有魅力,魅力从何处来?因为这个老师是多面手,有十八般武艺,虽然是理科老师,但人文素养很高,琴棋书画,吹啦弹唱,皆能、皆会、皆好。学生如何不喜欢?“好老师”应该是一个丰富的概念、立体的概念、多元的概念。要拓宽教师发展的视野,从教师的专业发展出发,走向超越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阶段。所有的教育概念,都有特定的内涵,但是都不会僵化,凝固不变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代,都会有有属于自己的个性表达。三、教师专业的发展,既是职业的发展,更是人的发展。如何让教师成为一个完人全人,立体的人?什么叫完全的人、立体的人?就是丰满的人丰盈的人,灵与肉完美结合的人。我们是不是可以简要地考察一下历史的名师?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古今中外,我们可以随便找几个说说,苏格拉底算不算一个好老师?除了研究传播他的苏格拉底的学术之外,他喜欢养生健体。孔子算出算一个好老师?他酷爱音乐,三月不知肉味熬不住了,就鼓瑟吹笙去了,音乐还能使他忘记一切。金岳霖是不是一个好老师?一个哲学家,竟然喜欢斗蟋蟀。林语堂是不是好老师,他也有自己的爱好,喜欢钓鱼养生。也许,大家会说这些都是名人,名人不具备普遍意义。我再举当下普通校长、老师的例子,比如,王殿军,现为清华附中校长,原来是清华数学系的教授,专攻数学,当校长也没有很长的时间,但是他当校长后,这几年清华附中上升幅度很大,教育成果很多,特别是牵头在高中做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更有影响。之所以如此,能带动学校,即全国一批学校改革创新课程,除了他的校长领导力之外,还得益于他的个性魅力。我曾与他在一个校长高级研究班里读书,因而了解他。他是数学老师,但是他会写诗,一顿饭还没有吃完,一首诗就写出来了,并能声情并茂地朗诵。他会唱歌,除了美声之外,陕北调子拉起来,会让听者兴奋地手舞足蹈。是不是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教师只能上课,余下的时光如何度过?只有本专业,如何与人作进一步的深入的交流与交往?而去发挥更大的影响?我曾看到这样的景致:苍凉中的大美。某个摄影师在某个偏僻处的深山拍摄到的几幅照片。寒风、大雪,孤独的颜色,山民孤独地行走在大山之中;炎热,山中的炎热,一群孩子只能河水中消遣;秋天漫山遍野的草木黄了,苍天下,只有一群羊,一个放牧人;春雨时分,三个小孩撑一把伞,把自己装进竹搂里。照片真的很美,是一种艺术,大山深处的清贫经过渲染,被留了下来,成为作品。艺术与生活毕竟是两回事,我们需要这样的真实生活被保留下来吗?让一些人就这样生活下去成为永远的风景?教育也一样,有许多被专家学者,乃至被我们教育管理者,包括校长视为教育之美、教师之美的事物、现象,还需要保留吗?看似是专业的丰满,其实是精神的贫瘠。比如,有些学校做到极致的“高效课堂”、“教师专业发展”,达到那样的效果,要牺牲多少真正的教育,要牺牲教师的多少人生的个性、爱好与兴趣?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目的是为了充实人生、丰盈人生。社会发展到今天,即使坐在家里,也知天下事。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讲“读图时代的看风景说教育”,从世界万物之中,去感悟教育。每一个人的立场不同,视野不同,审美倾向趣味不同,一样的东西会看出不一样的东西。现在,我面前有三幅图:一幅是一张盆子贴挂在墙上。一幅是池塘开挖在客厅里。一幅是在水中央种一棵树。“好教师”这个命题,与这三幅图片有什么关系?盆子是装东西的,一般放在桌子上,现在盆子不装东西了,挂在了墙上,从实用到装饰品。池塘应该是天然之物,人工不是不可以,一般都在空地上挖一个,可是,这里却挖在室内。树生长在田野里,但是我们却人为地让它生活在水中。——创新,求异思维、反向思维。在我们的教师工作中,为何不能也有这样的思维呢?我们应该提倡一点教师专业之外的发展,即所谓的“功夫在诗外”。我们应该提倡教师加快本专业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快“非专业”的发展,这种“非专业”,即所谓的“十八般武艺”,、即所谓的“绝活”,说不定还是一个丰富的人、丰盈的人的核心素养呢。一个丰富、丰盈的老师,才能让学生也丰富、丰盈起来。那才是真正的生命的滋润。我的上述关于教师多面手、十八般武艺的思考,只是打上我自己烙印的不完全不完整的思考,只是一种个性化表达,挂一漏万,瞎子摸象,在所难免,仅仅是抛砖引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