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真话≠真实≠真相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真”、“善”、“美”这是个永恒的话题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西方美学史》一书中,详细论述了美学之所以产生,就是在哲学家关于“真善美”的讨论中,不断撕扯、不断辨证、不断举例……逐步在十七世纪晚期独立出来。康德更是用自己的三本代表作:《纯粹理想批判》论证了绝对的形上学,哲学为“真”的一面;《实践理性批判》关于“善”何以在最形而下的人伦中一方面不断具体化,一方面又不断超越的论证;而在稍晚一点出版的《判断力批判》则试图将形而上的哲学之为真和形而下的伦理之为善连通起来。关于《判断力批判》则重点阐明了两个问题:什么是审美?什么是美学?其实关于“真善美”的话题讨论,不仅仅是哲学的、生活的、艺术的、也是宗教的、生物的,甚至也是自然科学中,物理学和数学家常常讨论的话题。显然这个话题太大,以至于如果贸然谈论“真善美”会被认为自不量力。阅后即焚的标签我是一个需要意义的人,我经常会给很多事情、感觉、行为一个定义,一种解释。或许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我挺喜欢暂时性“贴标签”的。不过,需要说明白的是,贴标签只是暂时性的对知识进行归类,并尝试从更高的范畴进行理解。这也正是知识积累的一般进程。而贴标签,绝不是要一劳永逸地将被贴标签的事物放进“仓库”,做成“成品”。贴标签是动态调整的过程,我们首先要有贴标签的能力,然后才有去标签的能力。今天我就尝试给“真”字贴一个标签。当然是从形而下的生活实践出发。尽可能用自己正在践行的原则和方法与各位分享。可能为“真”,那就太好了,说明实践出真知。可也能跟“真”字无关,只是些牵强附会,那也很好,说明“行是知之成”,寻找真理的其中一个路径,就是不断排除错误答案。也希望大家读完之后可以把这些标帮助我全部撕掉。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真话≠真实≠真相什么是真话?谎言就等于欺骗吗?有选择地陈述事实,你觉得算不算撒谎?真实就是真相吗?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追求真话?康德的绝对道德律就提出了一个假设“绝对不可以说谎,甚至善意的谎言也不行。”今天既然要讨论“真”的命题,我们就先把“谎言”进行一下初步筛选。既然是说话,就包含三个方面,事实:A,说者:B,听者:C .真话?别误会,可能只是没听到自己满意的话罢了!是不是真话,有两个标准:从说者B 的角度判断,我保证不说谎话,但我会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描述)事件。从听者A 的角度判断,我对你所说的事情有一个主观判断,如果不按照我的逻辑走,你就是在撒谎。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真实?想多了,你有你的真实,我有我的,真实从来就只是一个切面而已。事实就是你我的判断而已。如盲人摸象,我们各说各话。事实是一种结果,通常是人们描述事件在自己心理、生活、思想等方面产生的实际影响。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人经历的感受可能完全不同。所以,当你说“真实情况”是什么时,请注意那只是你自己所经历的事件而已。真相?越接近事件中心,就离真相越远。真相是事物的全体,是物之理或事之源。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而我们受到眼光、知识、文化传统等等的局限,很难看到事情的全体。任何站在事件中的个体,都无法描述事件的全部。最后,所谓谎言,就是只有自己知道的那一部分。其实,在如今这个时代,在这个“虚拟”越来越占据我们生活的时代。学习、交友、娱乐、工作,已经数字化;沟通、表情包、财富、健康,都已经数据化的时代……每个人眼中的,经历的世界,差异越来越大。生活在一个个平行的宇宙,关于真实和谎言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如果在几百甚至几千年前,人们还无法相信人类可以脱离物质世界而存在,相信每个人所经历的事件A是相同的。那么今天,虚拟世界中,我们每个人经历的事件A ,真的相同吗?我们看了同一部电影,我们读了同一本书,我们认识了同一个人……你确定,我们对他们的描述,就是事实的全部?你又凭什么说,我所说的不是真实呢?
斯皮尔伯格导演《头号玩家》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往期文章】点击查看
一杯荷叶花茶
毕淑敏:毕氏鸡汤:砂锅炖土鸡,连汤带肉。
用库布里克的电影来演绎的:“敬畏之心”
我打算这么读《论语》,你怎么看?
老师,啥是“对象”?
放弃:就是认清楚自己想要的
农贸市场买醉
自我流浪,在歌声中。
谁还没做过一个诗人的梦?
写作?爱好可以,别太当真!
衡山小为日课 第 91 天
记得:点赞、关注、留言、转发哟!
比心~~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