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远离“五种圈子”,学会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 百科
- 2021-02-06
- 124热度
- 0评论
一个人加入的圈子越多,表面上是人脉越宽,实际上是浪费时间。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间比金子还贵。
真正优秀的人,不会随便加入圈子,还敢于“得罪人”,远离是是非非的圈子。道不同不相为谋:余生,远离“五种圈子”,学会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01
远离不再真心的“同学圈”。
相见不如怀念!曾经,我们都在小院里待过。那时候,同学们在一起努力读书,一起探讨如何解题,到了周末,一起去郊游。我们互相帮助,一起走过了美好的青春时光。后来,走上了社会,我们还会常常联系,还建了群,不管谁有事了,可以在群里发言,其他的同学都会积极帮助。
比方说,某个同学落难了,同学们尽己所能,帮助落难的同学渡过难关。
五年前的冬天,我的同学老吴,离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想不开,也不出去工作。就这时,老吴还得病了,住进了医院,正是“屋漏又逢连夜雨”。班长老李带着七八个同学到医院看望老吴,在深圳工作的刘同学,帮助老吴找到了工作。等老吴出院后,去了深圳打工,慢慢走出了人生低谷。
可是,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同学聚会,就是几个有钱的人在显摆,就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算计别人的利益。同学群里,大家都不发言了,好像陌生人一样。还有的同学,在群里说“含沙射影”的话,甚至在群里吵架。有的同学,悄悄退出了同学群,和同学们断交了。
聪明的人,遇到不再真心的同学群,就悄悄退出去,远离不珍惜感情的同学。能够谈得来的同学,有几个就很好了,如果一个都没有,也没有关系。经过社会的“洗礼”,很多同学都不再是当初的那个天真少年,甚至沾染了很多社会陋习,不值得交往。
02
远离吃吃喝喝的“交际圈”。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不得不承认自己“走下坡路”了。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一个人,不可能一直很强壮,总有一天会变老。
爱惜身体,是一个人的责任,也是一个人对家庭负责的表现。一人得病,拖垮全家。常常有人抱怨“病不起”,现实就是这样,就是感冒了,没有钱也是一件难事,要是得了大病,就真的是“雪上加霜”了。
聪明的人,远离吃吃喝喝的“交际圈”。真正的人脉,不是靠吃吃喝喝赚来的,而是靠你自己有实力,有利用价值。人与人的交往,说到底就是“互相利用、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过程,你自己没有本事,就是和别人天天在一起喝酒,也没有用,别人根本看不起你,也不会帮助你。
03
远离互相吹捧的“同事圈”。
你认真想一想,你的同事会在你面前讲真话吗?你在同事面前,会掏心掏肺吗?同事相处,一方面是齐心协力做好工作,一方面是互相算计,互相提防,人与人的关系,如履薄冰。
很多同事在一起的时候,大家聊天的内容,多半是虚伪的,谁都不会说真话。比方说,同事们聊天,喜欢吹捧某个人,夸她长得好,以后一定会大展宏图,还夸她的丈夫,夸她的家庭很幸福。反正多说虚伪的话,大家都开心,无伤大雅。
聪明的人,不喜欢和别人互相吹捧,而是花大量的时间读书,提升自己。在同事们不注意的时候,就暗中努力,只要有机会,马上可以跳槽到更好的单位。在单位上,那些不喜欢说话的人,往往更能抓住机遇,成就更好的自己。
04
远离互相攀比的“奢靡圈”。
昨天一大早,我的同事阿花站在办公室门口说:“大家看看,我的裙子怎么样?”
大家说:“不错,很合身。”
阿花得意洋洋地说:“大家猜猜看,多少钱买的?”
大家猜了很久,也没有说对。
阿花说:“说出来,吓你们一跳。花了八千多,还是看在老顾客的面子上,才买到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就爱上了奢侈品,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有的人,为了买一个昂贵的包,宁愿一个月都不吃晚餐,省下来的钱,用来买包,死要面子活受罪。如果你和一群喜欢攀比的人在一起,你也会想方设法和大家“比一比”。为了面子,乱花钱,导致你越来越穷。
聪明的人,一定会守住自己的钱袋子,远离“奢靡圈”。巍巍说:“为了面子坚持错误是最没有面子的事情。”人在社会上混,真正有面子的事情,是自己取得了成绩,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穿金戴银,乱花钱,其实是亏待自己,做了糊涂的事情。
05
远离无恶不作的“是非圈”。
在公交车上,看到小偷正在偷东西,你会怒吼一声,维护正义,还是假装没有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担心惹祸上身,不敢维护正义。事实上,你不敢维护正义,你就是和别人同流合污,要被人唾弃。
如果你不维护正义,还和恶毒的人为伍,一起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你迟早会得到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凡有头脑的人,都不会和作恶多端的人在一起,不管有多大的利益,也不会去占有。
人生,犯一次错误,有可能就一辈子都有污点,跳进黄河洗不清。聪明的人,坚持行善积德,从来不会做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是是非非的圈子,离得越远越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做人要明断是非,不要入错了圈子,毁掉了自己。宁愿一个人独来独往,也不要强行融入别人的圈子。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