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曹志芳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我|的|小|学曹志芳我是在生我养我的村庄里上的小学。我的小学因我的村庄而得名。我的村庄不是很大,是由主要按姓氏分成的六个生产小队组成。每个生产小队统一规划,东西向的几排高宅居住着几十户人家。全村庄二三百户人家,都是泥土墙的草房子,堂屋门朝南,门东旁有一个大水缸,门西旁有一盘石磨。每家连同宅基和门前的家禽、家畜脚踩地、或饲料地、小菜园在内都有一两亩大;三五家之间就有一条两米左右宽(足够走一辆平板车)的南北向小路与其它小队间的四米左右宽的东西向大路相通,家家的房前屋后都种着各种各样的树木,大路两旁也都长着树木,绿林掩映着整个村庄。村庄周围是各个生产小队的庄稼地和果园,西到古黄河,东到京杭大运河,南与其它村庄的大田地、北与本公社的主体果园相接,宛若一片绿色的海洋,一条条排灌渠如蛟龙纵横其中,村庄、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面,让人分不清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我的小学就在村庄中间两个小队西旁的空地上。学校西侧和大田地之间隔着一条四米左右宽的南北向林荫道,通往庄头庄尾,和各个生产小队间的东西大路相通,是上学、放学的主干道之一。全村庄的小学生正常步行到校,最长路程不超过一刻钟。那时,家家户户、队屋和学校的后墙或山墙上,都有大大的红字标语,诸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备战、备荒为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人民服务”等等,鼓舞着我的父老乡亲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快乐成长。当时,学校是由两排面朝南的泥草房和一个大操场及操场东南角的厕所组成。厕所和东边生产队的大粪坑相连,由社员定期清空去作肥料,与他们自己造的肥料一起下田;操场南侧路南旁有个大马棚,棚子里有一眼深水井,公社为保障本村社员就近饮水质量,派钻井队钻了三眼井,这是中间的一眼;操场西边是一个生产小队的队屋和社场,队屋一部分是粮仓,一部分是油坊,一部分是牛棚,队屋西旁是猪圈,社场比操场大;学校北旁也是一片庄稼地。学校两排房子间距近二十米,北边的一排房子是三、四、五年级三个教室;南边一排房子,两头是一、二年级两个教室,中间是过道,过道西间是老师的办公室,七八名老师(只有一名校长是公办的,其他是民办的)对面坐的四张简易办公桌子上,有学生作业簿和教本、墨水瓶、粉笔盒、煤油罩子灯,大板凳旁边,靠着上课用的小黑板,对门的山墙上有一张笑盈盈的毛主席像;东间是库房,山墙边排放着十多把扫帚和六七个木质簸箕,南窗边有一口大缸,盛满清水,旁边凳子上有个水瓢,供师生使用。库房北窗外的柱子上挂着个长方形的铁板大钟,敲钟的铁锤在办公室;库房南窗外的旗杆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学校除了办公室和库房门窗备齐,其它教室门窗全是空的。教室内,东面山墙上有两颗大钉子用作挂小黑板,有几排五六人座的长木条凳子当课桌,和每个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大小高矮不齐的小板凳。几年后,在北排教室后面的庄稼地上盖起了六间砖瓦房,门窗齐全。西边三间是只办一届的连中教室,东边三间是老师的办公室,办公室里添了几张新来的老师的办公桌和木椅。我高中毕业时,我的小学的草房子全翻盖成了装备齐全的砖瓦房,办公室里有了电灯,老师的办公桌椅都是新的。教室里学生的的课桌也都是统一的双人座的,板凳也是学校统一配置,单人座的,挂小黑板位置的水泥墙被漆成了大黑板,黑板与课桌之间有了老师的讲桌,教室地面变成了水泥地坪。我大学毕业后,我的小学增开了幼儿园,拉起了院墙,学校装上了对开的大铁锁把关的校门,还在办公室门口的教室山墙上装了上、下课用的电铃,铁板大钟偶尔停电时才敲,原来一路之隔的西边一片庄稼地被扩建成了大操场。近年来,为了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要求,整合教育资源,逐步实行教育集团化,全国大部分村小被撤并,学生转入中心小学或城市小学,我的承载了几代人启蒙教育的小学校园和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而呕心沥血奉献全部青春的恩师们,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民办和代课教师都转正了,和公办教师一样享受退休待遇;相继调入的年轻老师和各年级学生也分流到新办的城市小学或乡(恢复到改名“公社”前的建制)中心小学。村庄里那时的草房子,全都变成了砖瓦房、楼房,自留地和社场、队屋所在地也盖满了新房子,所有庄稼地、果园地成了招商引资来的各类工厂,沟渠被整平成柏油路或水泥路,整个村庄的地面几乎全是混凝土浇筑,主干道旁新植了绿化带,村民(恢复到改名"社员"的称呼)不再靠种地吃饭,青壮劳动力进厂,经商或外岀打工,多数人住进了商品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老人们成了孩子们上学、放学的接送大军。最近,每当回老家,总要去看看静静伫立的空空的小学校园,不禁陷入深深的回忆……
记得刚入学那天,第一节课上课钟声一落,等候在门口的老师,也是我的父亲,健步走进教室,他把放在墙边的小黑板挂到准备好的大钉子上,用粉笔方方正正地写下自己的名字,转过身微笑着问大家:"认识黑板上的字吗?"除了我,其他同学都好奇地瞪大眼睛摇头,我举手站起来告诉了大家,父亲亲切地请我坐下,还表扬了我。然后,他一一叫出了全班同学的名字或乳名,把放在墙边凳子上的他亲手写的每个同学名字的崭新的语文书和算术书分发到每个人手中。接着向大家讲明三大问题:为什么要到学校上学?在学校里主要学什么?怎样才能学好?然后继续说:书本纸张是有限的,装不下多姿多彩和不断进步的世界,知识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大家应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勇于进取,活到老学到老。下课之前还特别强调:在学校里大家只能喊他:"曹老师"!曹老师教过我们语文、算术、图画、体育和唱歌。他把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死得重于泰山的张思德,好事做了一火车的雷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等许多光辉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他把莫名其妙的阿拉伯数字1一10说成:扁担小鸭耳朵木叉,钩子豆芽拐棍麻花,饭勺西瓜,生动形象,至今难忘;他教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雷锋好榜样》、《打靶归来》、《我爱北京天安门》等歌曲,朗朗上口、余音绕梁…没上学之前,我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对父亲没有多少印象,从上学开始,就感觉他全身都是发光的!全身都是发光的,还有我的其他老师。整天笑哈哈的胡校长,在黑板上写生字或易错字时,经常故意丢掉一笔或多写一笔或颠倒偏旁部首,领读时,也经常故意读错音调,笑得大家前仰后合;头发斑白的朱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写毛笔字,并要求大家凝神定气,体会汉字的博大精深,他打起算盘十指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风趣幽默的刘老师,教大家唱电影《洪湖赤卫队》插曲时热泪盈眶,教唱《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时春风满面;一笔能画出跟黑板差不多大萝卜的申老师,作业批改细致入微,作文全是面批;带着扬州口音下放来的看着文弱的杨老师,教唱《团结就是力量》、《地质队之歌》时,铿锵有力、神彩飞扬,师生们唱得热血沸腾;经常从田里干活回来还没来得及换鞋的方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讲的文言文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他是那时村庄里唯一戴眼镜的人;那时唯一的女老师也姓杨,她岀嫁后,去了外乡教书,好长时间,我还感觉她就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后来的徐校长跟别的老师一样,什么课都教,没有几个学生知道他是校长。那时国家已实行全民普及文化教育,适龄儿童一律进入学校上学,成年文盲进了牛棚子扫盲班、夜校学习,田间、地头也是课堂,手指头或草棒就是笔,脚下的土地就是书、本子,地上长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都是教材,好不容易分来个下乡的知识青年就是宝贝,农闲时就教大伙识字;文化站也会组织一些艺人到学校的操场上或生产队的社场上,唱大鼓书、唱地方戏、耍杂技、闹花灯等,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大队宣传队组织社员自导自演,跑旱船、说快板书、三句半等,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国家的大政方针、寓教于乐。家长忙干活、扫肓,小孩也很自立,很少让家长分心,有的还能教家长识字。每天清晨,生产队长呼唤社员们上工的哨子声或钟声还没响,小学生就背着自家缝制的小书包,跟着哥哥姐姐、或带着弟弟妹妹和邻家小伙伴们一起,高高兴兴地来上学,路上有时遇到早起拾粪或拾草回来的老人,就会主动七手八脚地帮忙,老人道谢或夸赞一番之后,还会说出每个人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的名字,或者说我们在娘胎里时就知道我们长什么样了,并叫我们好好上学、听老师话,别调皮,我们就笑嘻嘻地往学校跑。上操之前是早自习,读书、写作业、交谈、唱歌、互相分东西吃,好不热闹!那时,农村人一天只有两顿饭:上午十一点左右和下午四点多,也就是家长收工、学生放学的时候,早点就是随手拿一张煎饼、一块饼子、一个窝头、一片山芋干之类的,能充饥就行。上操的集合钟声一响,所有学生,争先恐后地朝划定好位置的温润而柔韧的泥土地操场上奔跑,快、静、齐,备操!冬季跑步,伴着老师清脆激昂的哨子声,同学们整齐雄壮有力的脚步声,“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嘹亮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其它时令做广播体操,随着领操老师响亮的口令,同学们整齐、规范、优美而有力地舒展着身体!上课钟声一响,学生们整整齐齐地坐在教室里,等候在门外一手拿粉笔盒、指字棒,一手拿着教本的老师,快步走进课堂,师生礼毕,开始上课!上午两节课,主要是语文和算术,课间休息十分钟。两节课后,在操场上按生产小队统一集队,矮前高后由家最远的当路队长,唱着歌放学,走到谁家门口谁下去,路队长最后到家。老师等学生走完收拾一下才离开。放学到家,如果家长干活没收工,就自己烧草锅,学做饭:煮山芋、胡萝卜、和玉米糊糊、贴玉米饼子什么的。菜也是自家地里长的,或是树上采的,多半是生吃的,必须熟吃的多是清水煮,拌点儿盐,很少炒菜,粗茶淡饭,一家人和和睦睦很是香甜。下午三节课,第一节是写字,第二、三两节是唱歌、图画或体育。夏季课前有午休,或伏在课桌上,或铺一块塑料布在教室的泥土地上躺着,多半是眯着眼假睡,不困,那时村里没通电,大多数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充足,空气也清新,底气十足。写字课,练毛笔书写的大、小字或描红;图画课就画日常见到或用到的东西;唱歌课老师先把歌词写在黑板上,教一句学一句;体育课,开始是训练队型、队列,然后老师教广播体操或组织比赛,要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也可以自由玩耍,玩具主要是毽子、跳绳、沙包、铁环、陀螺、手绢等等,东西全是我们自己制作、从家里带来的,各色各样,谁也不会弄错,即使丢了,谁拾到都不会留着的。有的人家新房子上梁,特意等学生放学时,撒小馒头、糖果什么的,当大家听到鞭炮声和"一撒金,二撒银,三撒鲤鱼跃龙门"的呼叫声时,就蜂拥而上去抢;有时也会一起到有高龄老人去世的人家,偷祭桌上供品和备好的小黑碗、饭团;有时也会玩耍到很晚才回家,通常是听到家长满庄子的叫唤“来家吃饭喽“,才觉得饥肠辘辘了。星期天或节假日,也和同学一起走亲戚、串门或抓小鱼,用荷叶或蓖麻叶子包着烤了吃,就是一个人玩到天黑回家也不害怕。那些罪大恶极的、危害社会安全的坏人,都在审判大会后,被全副武装且戴着白手套和大口罩的解放军战士拉去枪毙或送去劳改场了;那些兄弟吵架、丈夫欺负老婆,或因为争地边动手的,大队宣传队演完节目后,自己上台作自我批评;偷鸡摸狗或赌博的,拉出去游街示众,他们没有不痛改前非的。社会空前的太平!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是我们的必修课,除了麦忙假、秋忙假和暑假,平时也会根据需要进行安排,从播种到收藏,每个生产环节都会参与,重在学习,体会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有时,上午放学前,老师布置学生下午上学时,要从家里带各种农具来学校,上课时,集合去支农。岀发前,带队老师再三叮嘱:我们识的字、学的知识都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用血汗铸就的,我们要用心体会,要虚心向社员同志们学习,一切行动听指挥。到了田头,队长教导:毛主席说,“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们要建设“四个现代化",农业是基础,我们农业必须保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有饭吃、有衣穿,才能更好地建设富强的新中国!“你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在你们身上"!接着我们和社员们一起唱《大海航行靠舵手》。然后,给庄稼捉虫、拾麦穂、稻穗、棉花、豆粒,或摘花生、苹果、收玉米棒、山芋等等,作为奖励,只要是能生吃的,收工前统一吃。这些大田地长的东西,在社场上晾晒、整理好后,粮食大部分上缴国家,留一小部分,按月份、按人口、限量分给所有社员,保证人人都有饭吃;牛不能吃的硬秸秆或稻草,大部分给社员烧锅,其余部分给生产队烧猪食、牛食。逢年过节时,生产队也按人口分点儿鱼、肉、油等,让大家解解馋,有时也按人口发限量的粮油糖果票和布票,去供销社按平价购买。那时所有的劳动全靠人力和畜力,很辛苦,亩产也低,不富裕,整个村庄没有一辆自行车。穿的更简单,夏日在家,男的全是一条裤衩,其余全裸,要是有人做件新衣服,左邻右舍出礼都去借穿,小孩更是打补丁的飞碟,可我还是觉得很快乐。上学交的学费不多,够买当时十几个鸡蛋,困难户免学费;看病有合作医疗,只需要一角钱挂号费,大队的卫生员(赤脚医生)定期上门问诊,送来预防和治疗各种慢性病或流行病的药物,兽医也走家串户地给家禽家畜定期防疫、治病。为了让我们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园,同学们深深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大家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红领巾;逢年过节大队宣传队也组织部分学生敲锣打鼓、放鞭炮,慰问军烈属;也经常邀请一些历经磨难的穷苦老人,在忆苦思甜大会上讲故事----他们手拿当年残存的证物,首先振臂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然后一一讲述:旧社会官府衙门,横征暴敛、屈打成招、鱼肉百姓、坐吃山空;地主老财催租逼债、欺男霸女、横行乡里;日本鬼子,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变成人间地狱,惨不忍睹;十里洋场、上海滩等,争强斗狠、乌烟瘴气、灯红酒绿、男盗女猖;资本家,尔虞我诈、唯利是图、任意克扣工人工资、无偿延长劳动时间,把老了或因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榨干最后一滴血后,踢岀门外等等。每讲到声泪俱下或泣不成声时,操场上就爆发出:"打倒一切反动派”、"砸烂万恶的旧社会"的怒吼!然后齐唱《社会主义好》、《东方红》等!从此,我们更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每次考试都能轻松过关;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力所能及地为社会作贡献,如给五保户抬水、扫地,积极主动地给生产队割牛草、猪菜,也和大人们一起搭防震棚,参加全民抗震运动,保护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等等。特别是学过一篇课文、看过一本连环画或看过一部电影,课间或放学后,操场、社场、草堆或庄稼地,就成了我们的舞台、阵地、掩体!男孩都喜欢扮演邱少云、王成、黄继光、李向阳、高大权等英雄人物;女孩喜欢扮演红色娘子军、小铁梅、女护士等等。游戏中,“石头剪刀布"输了的一方,才被迫扮演坏人!那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乐观主义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如今,不论是留守家乡的,还是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小学同学,早已接过父辈们的扁担,和我们的后辈们一起,挑着建设富强美丽大中国的重任而继续努力前行。目前,城市化如火如荼,村庄面临拆迁,村小也会消失。我相信,无论大家走到哪里,生活有多富足,我们都不会忘记这片天地,不会忘记这儿的一草一木,不会忘记童年的小学和恩师,不会忘记质朴又亲切的乡亲,这里有我们生命的根!
编辑:今夜无眠
作者简介曹志芳,女,网名芳草,江苏宿迁人。1967年10月出生,历史教育本科毕业,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宿城区楹联协会副主席,宿迁市诗词协会会员。洪城文艺
主编:吴庆书
顾问:乔加林 孙昊 刘萍
编委:孙修军 许彩军 桂纯友 谢展谢升高 满少萍 张修美 潘茂贵 张云婷 卓维平
关注我们
发现更多精彩
投稿须知
●征稿范畴:各类原创精品美文、美食、美篇暨情感、励志、杂文、随感,诗歌、散文、小说、故事、评论,体裁、题材不限。平台力推原创,发过其他媒体稿件勿扰。拟投稿件不得先行自发群聊和朋友圈,否则平台不予刊发。●稿酬发放:稿酬来自读者赞赏,有赞赏则有稿酬,无赞赏无稿酬。稿酬以微信红包方式发放。一周内赞赏六成付作者稿费,四城留平台维护;一周后赞赏用于平台发展暨年终岁尾福利发放。有赞赏作者请加主编微信,未加微信或红包未领者作稿酬自动放弃处理。●投稿方式:投稿投稿请发专用邮箱3391861563@qq.com,亦可添加主编微信(qs15312746255)对话栏发送。投稿以正文加附件(文件、文档)两种方式发送,不接纳其他方式投稿。平台发稿周期暂定两周,两周以后未见推送,也未获采用通知,请另投他处。
长按加主编微信加入洪城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