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回忆叫“青春”——忆我的母校渔沟中学
- 百科
- 2020-11-14
- 151热度
- 0评论
有一种回忆叫“青春”
——忆我的母校渔沟中学
◎王海燕
人这一辈子,总是会有一种回忆,它深入你的骨髓,并且随着岁月慢慢滋长!而我这辈子最深刻美好的回忆,便是初中高中那几年求学的日子,这种回忆,也叫作青春!我最美好的青春,在古老的渔沟中学,所有的回忆都生于斯,长于斯。在某一个日落的傍晚,或是在某一个夜晚的梦中,或是在听一首老歌时,这份回忆总是有意无意的占据我的心灵,让我无限怀念,怀念着那关于青春的所有记忆!
12岁那年夏天,爸爸托当时住在渔沟骡马街的表姑一家帮忙,使我参加渔沟中学1990届的小升初考试,我也成了我们村里唯一一个离开家门求学的女孩子。那时候的农村,至少在我的家乡,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女孩子大多小学毕业,家里人就会送她们到苏南打工,贴补家用,成人后便远嫁他乡,一生离开生养自己的故乡!但是我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从小就喜欢读书,爱学习,爸爸更是将他自己儿时因为成份论没有完成的读书梦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爸爸常对我说,要想跳农门,读书是唯一的途径!那年夏天,我顺利通过了渔沟中学的小升初选拔考试,带着爸爸的殷殷寄托,开始了几年的求学之路。
渔沟中学,原名临川书院,始建于康熙年间,虽朝代改名,几经沧桑,几易其名,几易其地,但延师授业几无间断,培养了一批批栋梁之才,有著名作家司马中原,著名雕塑家滑田友等,为当时淮阴县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记得有一年的家长会,当时的县教育局长亲自去为家长们授课,可见当时渔中声誉!
我的母校渔沟中学,承载着几代学子的记忆!因为我来自外乡,所以12岁那年,也开始了远离父母的住校生活。我们班级共四十几个人,十几个住校生,大多来自韩圩、汤集、宋集、北吴集等几个乡镇。每到月底,我们要从家里带来米面交到食堂,这便叫作订伙了。学校有一个很大的食堂,但那时条件非常简陋,没有现在宽敞的餐厅,也没有餐桌。吃饭时,全校初高中所有住校生每人拿着两个瓷碗,来到食堂。每个班级一个大木桶,里边盛着那顿我们所有的食粮,米饭用大瓷盆装着。然后我们全班住校生围在大木桶四周,由值日生分饭。那时的伙食真的很差,早饭晚饭大都是米粥、施碱过多的馒头以及萝卜干。每个周五也可以吃一顿包子和冬瓜烧肉,那时便是我们最奢侈最幸福的时光,所以那时我们常常巴望周五的到来!男生站在食堂门口,吧嗒吧嗒几大口吃完,三下两下洗好碗筷,敲着瓷碗交响乐走进教室。女生则是将饭菜端到宿舍,一边聊着永远聊不完的关于青春的所有话题,一边吃饭。渔沟街上有好多老头老太,会做一些饭菜,挑着篮子到女生宿舍门口,蹲在那儿卖,这成为女生宿舍门口的一道风景。有时我们也会不订伙,每顿3毛钱,买这些饭菜吃;有时候干脆偷点同学的开水,泡点家里带来的发面饼,便也就将就了一顿。不敢想像,那时候我们这些乡下来的穷苦孩子,是如何度过那几年的艰苦求学生活!晚自习后,学校就会拉了教室的电闸,高中部允许点煤油灯继续学习,那一盏盏煤油灯啊,燃着一个个希望的火苗,照着如饥似渴求学的学子们青春的脸,也点亮了我们那个年代农村少年所有的梦想!那时,我常常望着教室窗外叽叽喳喳的小鸟,青春期所有的迷惘随之袭来!以后我会飞向哪里?是不是可以通过读书,跳出农门,改变自己的命运?那时候觉得,长大又是多么遥远的事情!我们这群当时只是10几岁的孩子,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一起筑梦,追梦!那些在晨曦的微光中孜孜求学的莘莘学子,教室前后,校园围墙外占着雨露的庄稼地,甚至校园后的那篇小树林,到处是琅琅的读书声。渔沟中学有专门的高补班,有的都20几岁小伙和大姑娘了!听说有一位女生,复读了8年,这种坚持不懈,当时我们都觉得不可理解,甚至觉得可笑,现在想来,是多么难能可贵!正是缘于这份执着、这份坚持,以及浓郁的学习氛围,一批批青年才俊才得以从这里起航,劈波斩浪,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渔沟中学,我的母校,有那么多让我怀念的事物,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校长室后面那一排青砖小瓦的单身老师宿舍,那里住着是刚出校门的年轻教师,他们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所以也成了我们这些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这排一间间不到二十平米的小屋,窗口正对着高三教室,每到晚上十多个窗口透出的白炽灯光与高三教室学生的煤油灯光遥相呼应,相映成趣,成了校园最美丽的风景,也谱写了一首积极向上的师生乐曲。那时我的理想便是考师范,做一名和他们一样的好老师。
1993年,渔沟中学300年校庆,那时我已经在渔中修完了三年的初中学业,步入高中。那年,我也有幸成为校合唱队的队员,迎接著名台湾作家司马中原以及诸多海内外校友的到来。莽莽平畴,泱泱古镇,人文荟萃,诗礼之乡!那一天,彩旗飘扬,我们站在校园的中心路,列队欢迎前辈们的到来。那一天,我第一次见到了那么多的大名人,他们都毕业于渔沟中学,我也为自己是渔中的学子感到自豪!
中学时光结束,渔沟中学要送我们这些莘莘学子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纪念册上写着我们对彼此的依依不舍和祝福。离开校园的那一天,我怅然若失,我们就这么散了吗?我们何时才能够重回母校?离开母校后,常常梦到是女生宿舍那一排红瓦房,还有有着乒乓球台的大操场!每次从梦里醒来,都唏嘘不已,也更增添了我对母校的思念之情!后隐约得知,当年的老师们大多也陆续调动进城,有的甚至到遥远的南方任教,同学们也渐渐失去联系,我也再没有回去过。毕业10年后我们终于通过各种方式互相取得了联系,并且建了同学群,群名为临川书院。往日美好记忆便开始在群里如放电影一样,开始重现!但我依然想念母校的青砖黛瓦和有着“临川书院”几个大字的那一道圆门。直到前年的春节,我和远嫁盐城的同学鑫一起,回到了阔别20几年的母校,寻找我们永远的青春!踏入校门的刹那,泪流满面!母校已经是物是人非,一排排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代替了原来的青砖青瓦,那一道刻在我记忆深处的写着“临川书院”的圆门也不复存在。只有原来的高二高三那一排房子成为了渔中旧址,我们莫名惆怅!好像记忆中所有的美好,所有的一种叫做青春的东西,一下子就如肥皂泡般破灭了!我和鑫拼命的想寻找到更多当年的影子,想找回我们的青春,可是一切再也回不来了!直到今年大年初4,我们师生近40人,又一起回到了梦里的摇篮——母校渔中,一起找寻当年的记忆,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那些人、那些事,一切都在彼此的心间,我们在旧址前留下了最珍贵的合影!
那时的天空是多么的蓝,我们这群70后的孩子有着共同的梦想,一起同甘共苦,互相鼓励,一起共度青春!忘不了你找我借的那块橡皮,忘不了我等着抄你的作文,忘不了你和我共用一盏煤油灯,也忘不了你给我写的信,更忘不了晚自习后女生宿舍裹着床单的时装表演!我们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付出了辛劳,挥洒了汗水,度过了青春,收获了知识和最可贵的友情!渔沟中学,我的母校,您练就了我们的坚韧和勇敢!记得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曾在黑板上写下一排潇洒的字迹“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靠人靠天靠祖上,算不得好汉”!恩师们积极向上的力量,滋养着我们的心田,浸透了我们的灵魂!一直伴随着我们从少年步入青年,青年步入中年!
感谢母校,感谢渔沟中学!感谢所有的恩师与同学!有一种回忆叫青春,有一种青春叫渔沟中学!所有的美好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沉淀,沉淀在我们的心中,盛开成一朵朵美丽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