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的人读后感(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放风筝的人读后感
重新读了一遍《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似乎与以前得到了不同的见解。
在两年前,我初次习读这本书,还是在阅读课上,在起初我对于追风筝读概念是一种娱乐,书的封面是金黄色的傍晚,一个风筝的影子飘动。起初以为像是小说一般写童年的事,事实上并非如此。当时读的时候还有些不太明白,只觉得书中的主人公不断的奔波,结局其实是可怜的。
在讨论书中所发生的故事前,我已经对文中的人物有了新的见解。
首先书中的主人公阿米尔,他出生在阿富汗首都的富人家里,而文中阿米尔的性格,其实是儒弱的,不敢承担责任,不愿保护与自己形影不离的阿桑,不断随着父亲逃亡,而这也许也是他能够活到最后的原因。其次是阿桑,在文中他是一个勇于牺牲坚强的人,无论如何都保护着“主人阿米尔”。其实事实上,他是阿米尔父亲的私生子,他对比于阿米尔是坚强的,但是由于身份卑微,所以一直备受欺凌,他也只能默默忍受。最后结局十分可怜,惨死于阿富汗的种族歧视的枪下。而阿米尔的父亲,他一直以来的原则都是盗窃是万恶之源,但是自己却偷偷生下私生子阿桑。事实上他盗取了的是对阿里的忠诚,和阿里的妻子生下了阿桑,而他却向阿米尔隐瞒了真相。但是为此,他渴求得到救赎,为自己的罪行弥补,一生都在行善,因此取得了人们的尊敬。父亲一直更加喜欢阿桑,阿桑就像他的勇敢忠诚一样,而阿米尔的儒弱与逃避欺骗就像是他最黑暗的那一面,他无法接受那些罪恶。
文章讲的是种族、阶级之间的歧视,并且对当时战乱,民不聊生,人人都希望保命,以强欺弱的社会情况进行了批判。美好与悲剧,人心的成长,人性和救赎。文章的开头,追风筝是一种游戏,阿米尔为了赢得比赛,为父亲争光,而阿桑则是一名优秀的追风筝者。阿米尔切断了别人的风筝,而追风筝的人追到了风筝,那风筝就归他所有。而阿桑追到风筝时,却被恶霸阿塞夫等人围住,阿桑为了阿米尔不愿意交出风筝,这一切,阿米尔看在眼里,而阿桑也发现了阿米尔。但是阿米尔儒弱的内心告诉自己,阿桑是下人,并且还要求自己的父亲将其驱赶,而阿桑对这一切看在眼里,自己却忍受这一切。后来为了逃难,父亲带着阿米尔逃亡美国,留下父亲的商业好友拉辛汗看家。
而在故事后半段,拉辛汗患了绝症,他给阿米尔打电话,告诉了阿米尔阿桑一家惨死,留下了一个儿子。而阿富汗起初是拒绝的,他依旧是那么的儒弱,不敢面对当年。而当他得知阿桑其实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他父亲的私生子以后,他决定回到阿富汗。他知道了阿桑的儿子索拉博被阿塞夫控制,而阿塞夫也成为了一名军官。这一次阿米尔再也没有表现的儒弱,面对阿塞夫的钢铁圈套,他为了赎走索拉博,忍受这阿塞夫的摧残,最后索拉博使用弹弓击中了阿塞夫的眼镜导致他失明,最后获救。在最后,阿塞夫带着索拉博前往美国,而索拉博无法被证明是孤儿,住进了孤儿院。索拉博惧怕,儒弱的性格却像阿米尔曾经,但始终郁郁寡欢,还寻短见。而全文末尾,阿米尔带着索拉博到了美国,又一次开始追逐风筝,终于在索拉博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故事的名字叫作“追风筝的人”,而文章只在故事开头和结尾出现了追风筝游戏。开头风筝在文中其实代表着自由,追逐着,期盼着父爱,阿米尔出生之际,他的母亲死亡,这是导致阿米尔儒弱的一个原因。同时也代表了与阿桑的关系,互相追逐。结尾的风筝,阿桑的儿子最后在阿米尔的保护下露出了笑脸,代表着阿米尔最后的救赎,最后阿米尔的坚强,保护索拉博是因为他是阿桑的儿子。
风筝,在文中就像是主人公遇到的种种困难,最后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弥补。文章风筝也代表着脆弱。全文注重细节,揭露了一个个丑恶的罪恶,而这些罪恶的结果,往往是血的代价。就像是为什么阿米尔的父亲拼命希望得到救赎。一切的罪恶,永远会得到报应。
—— 金正贤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我是一个不会轻易动容的人,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心如铁石,但是却有这样的一本书,让我泪流满面。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美国2005年排名第三的畅销书。该书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展开,讲述了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的故事。
这本书有几处巧妙之处:1.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却惨遭阿塞夫强暴,这一切,阿米尔都看在眼里。但他并没有勇敢站出来,他怕自己会受到伤害,他怕得不到风筝就得不到父亲的爱,最后他任由哈桑被伤害。多年后,当阿塞夫要打死阿米尔时,一直遭受阿塞夫性侵的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却用弹弓射中了阿塞夫的眼睛,救下了阿米尔。2.阿米尔和索拉雅结婚以后虽然身体没任何问题,但一直没有孩子,而哈桑夫妻虽然孤苦却拥有儿子索拉博。3.年轻时,哈桑义无反顾为阿米尔追风筝,后来,阿米尔在一群小孩子中,拼命奔跑,为索拉博追风筝。看至此,我在叹为观止的同时也不禁惊撼于因果轮回。
“当罪行导致善行,
那就是真正的救赎。”
当看见这句话时,我陷入了长久的缄默。
也许是现实的残酷使得我变得脆弱,也许是生活的无奈让我心酸流泪;也许是世事变迁让我觉得难以接受,故而我曾经与坦诚分道扬镳……从此,我的记忆一直呆在那儿,性情大变……那时,一切都静了,喧哗都被锁进了密不透风的胸腔,从此我的悲欢不再轻易暴露,我对着所有喜欢的不喜欢的人都能微笑,我被迫地去伪装,我游荡着度过一天又一天。我冷淡地看着自己,有时苍白,有时黑暗,一颗心随着时间的流逝遗落在触摸不到的角落,最终连我自己都遗忘了它。我的情感似乎缺了一角,但我的生活一样在继续,和其他同龄人一般,我的生活平淡无奇,一切如常,但同样的校服下,跳动着的是不一样的已然变质的心:我憎恨一切!
渐渐地,我发现很难去相信自己以及所有在我身边的人,我不可能打开眼睛看向窗外,我的心墙缓慢而节制的生长,在足够保护自己的高度硬度里停滞,坚不可摧,我坚决维护“自我”,我在自己一手炮制的顽强里确认自己那微薄而可怜的一点自信,我无时不处在矛盾与矛盾的不可调和之中,我严重地缺乏安全感,我焦躁不安地寻求庇护,我尽我最大努力去忘记所有事,但是于事无补,我挡住了所有人,但是也困住了自己……“我很高兴有人能揭穿我的真面目,
我装的太累了。”
《追风筝的人》里面这句话让我释怀。
因为,我在满目苍夷之地独自生活了这么许多年,我在弥补式的寻找之旅中终于找到和我同样跋山涉水的人,那种力量在不经意间直抵我孤寒的心,那是一种同类的慰藉,那是一种孤独的共鸣和共勉渐渐地,我发现,朋友们约我出去聚会只为了我能够开朗一些,融入他们其中;家人会带我去狂购一通,改头换面,恢复神采飞扬的自信;曾经给予我伤害和屈辱的人们逐渐老去,变得羸弱;丑恶被驱逐,真情处处可见。那时,我开始放下……自此,心向阳而生,返璞而归!
我想作者一定也像书中人物阿米尔般有着自己不可挽回的罪过与悔恨,但是他将他的心结用这样的一本书呈现出来,对我来说或者对如我这般的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一种善行,而这种用书写罪恶导致的善行,对我们彼此都是救赎!
世间不变,因果轮回,愿还在遭受恶因的我们都能在某一天得到放下、释怀的果。我们失去的,会是激励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