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经典文章
- 百科
- 2020-09-19
- 108热度
- 0评论
百善孝为先经典文章
都说百善孝为先。可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到底什么是“孝”呢?现如今很多年轻人过得还不如老人呢,那还用“孝”吗?
常说的一句是“不孝有三”,可你未必知道,在儒家的观念中,孝也有三。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说的就是孝顺有三个层次,最大的孝是恭敬,其次是不要让父母受辱,最后才是赡养。
倒着说,先说“养”。
《孝经》中说:“……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弗孝也。”养就是供养赡养,这个养其实也包含着几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是安居。每人条件不同,有人住大别墅,有人住陋室。住陋室的又能如何让父母安居呢?“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甭管你条件如何,是不是竭力让父母住得更好是最重要的。别自己住着大别墅,父母的房子四面漏风,那就不是孝了。第二是病。“久病床前无孝子”,父母躺在那呻吟,自己控制不住先弄四圈麻将,然后去看望下,赶紧回来三缺一,那就离孝很远了。第三是供养,也就是供给父母的衣食。老实说,现在很多人不啃老就已经不错了,供养是远远谈不上的。第四是丧葬。儒家被很多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丧礼的奢华,其实这有偏误。因为孔子自己就反对这样,他说“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意思就是与其奢华,不如悲戚。古人还有第五,就是祭祀。祭祀是为了传承,现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与古人比发生很大的变化,祭祀的意义也就削弱了。
再说“弗辱”。
“养”解决了父母的物质需求,后面两个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弗辱就是不受辱。原先有个邻居,整日里吃喝嫖赌的,借了一屁股债。债主三天两头来他父母处讨要,四邻皆知,弄得他父母出门都不好意思抬头看人。这就是让父母受辱了。有钱没钱,行的端走的正,就不会让父母受辱,像什么为了家产、遗产兄弟相争,在外面偷鸡摸狗警察上门,更有甚者为非作歹让人在背后戳脊梁骨,就是给父母金山银山,也不能叫“孝”。
最高层次是“尊亲”。
尊原本是一种酒器,是身份最高的人用的。所以尊就是始终把父母放在比自己更高的位置,始终考虑他们的感受。在孔子看来,其实孝就是“尊敬”。“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你对自己的宠物也很好,也舍得花钱。如果没有尊重,那父母和宠物有什么区别呢?难道你养宠物也是孝?
现在“叛逆”成为一种必然,“代沟”可以解释一切。于是父母说几句就可以堂而皇之的不耐烦,高声咆哮,父母害怕为孩子添麻烦,外面的世界又不太懂,只好逆来顺受。
所谓尊,就是让父母活着有尊严。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是啊,色难。脸色最难看,先别说尊敬,先从不给父母看脸色开始吧。
不过,上面说的“孝”,都是一门一户的“孝”,也就是常说的个人“小礼”范畴。所以它不能违背“大礼”。大礼是社会公德,社会准则,社会法度。如果违背了大礼,即使是“孝”也变成“不孝”了。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出自晚清近代著作《围炉夜话》。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