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后感(《孙子兵法》读后感悟整理)

孙子兵法读后感
这本书很多人都读过,但是往往理解不够深入。首先,所谓“兵家”,其实是一种世界观,讲的是一种竞争关系。竞争是自然界的常态,一旦有竞争,就必然有胜利者和失败者的区别,甚至不是生存就是死亡。这本来是不争的事实。很可惜,许多人给它赋予了玫瑰色彩,或者加上很多其他的道德偏见,把本来简单的局面模糊化了。其结果,是犯了错误而不自知。
大自然也有非常和谐的一面。万物生长,互利共赢,生生不息。关于和谐与循环,另外一本书讲得很充分,那就是《易经》,暂不详述。有人认为,《易经》偏阳,《孙子兵法》偏阴。本质上,这两者都是关于“信息是否对称“的运用。与人相处共事,以和谐为目的,必须以诚相待,尽量双方交换的信息对称、透明,双方共赢。与人竞争关系,以斗争为目的,必须以诈为立,尽量使双方信息不对称,让对方掌握自己的虚假信息,而自己却掌握对方的真实状况,在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错误,恰恰是搞反了,与家人相处时使用了兵法模式,与竞争对手的相处过程中选择了不设防的和谐模式。
言归正传。很多人以为《孙子兵法》讲的就是“兵者,诡道也“。满肚子阴谋诡计,就可以天下无敌了。恰恰相反,《孙子兵法》讲的谋略,常常是公开的阳谋,而且潜藏在公开的事物之中。孙子认为,获得胜算的方法,靠的是八个字:“知彼知己知天知地”。很多人以为原文里面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是误解。原文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是说,知彼比知己重要,了解对手比了解自己重要,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有危险,而不是盲目追求什么“百战百胜”。然后,有了实力,有了天时地利人和,想不赢都难。
从实践者的角度,如果只用三句话概括《孙子兵法》,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正合,以奇胜”,“出其所必趋也”。如果只能浓缩成一句话,那就是:“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概括,那孙子兵法的妙处就是一个字:“无”。敌方有形,我方无形。敌方呆板,我方计谋变化无穷。
孙子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做一件事情,如果能够通过谋略,而不是“打打杀杀”,那是最高境界。如果做不到,那就可以通过交际、交流、军事威慑、人事关系等等软实力,解决问题,也是极好的。实在不行再打。打的时候万一不能智取,最后才是强弓硬弩攻城。所以必须慎战,这里面有三个原则必须遵循:“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孙子用兵法,说要“以正合,以奇胜”。这个奇正法,有很多不同解释。一般指正面军队迎击敌人,用预备队侧翼袭击。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让“正”和“奇”位置互换,侧面的是正规主力,给敌人施压后,突然从正面用预备队袭击。另外,还可以引申开去,指战争打法的常法和变法,常规战法和奇谋战法互相交替无穷,最后法无定法,才是最厉害的兵法。
至于具体怎么打的问题,《孙子兵法》提出了最深刻的思想之一,就是只在敌人最脆弱的时候发动攻击,而且只攻击最脆弱的敌人。这个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东东,在自然界里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狮子和猎豹总是袭击掉队的羚羊和老弱病残的斑马,从来没见过猎手为了挑战难度去冒险追逐身强力壮的猎物。但是人类是奇怪的动物,会为了显示自己水平之高,而故意以卵击石,挑战自我。竞争过程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追求“成就感”。多么荒谬啊。孙子曰:“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真正善于打仗的将军啊,反而没有名气,因为战胜的都是容易战胜的敌人。所以,能做到“胜于易胜”的才是真正的高手。
真的要开打,一定要快!速战速决,为上策。而且,兵贵神速不单单指进攻快,也指撤退快。那为什么说“持久战“也是一个法宝?因为,选择速战速决还是持久战,主要看双方实力的对比,强者尽可能争取主动、速战速决,弱者尽量在斗争中壮大自己,必须采取持久战思路,打游击。但不论哪种策略,都要做好充分细致的战前准备。
“致人而不致于人”说的是要调动敌人,使自己处于主动的地位,使对方处于被动的地位。怎么才能做得呢?有个小技巧:“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先打击对方的要害,对方就乖乖听话了。如果这么做有困难,还可以用利益去诱导对方。马伯庸说:“人性从来都是趋利避害,可以背叛忠义仁德,但绝不会背叛利益。”如果攻击对方弱点的策略无效,就要用利益诱使对方露出破绽,聚而歼之。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对战双方都是读过兵书的人,都有谋略,假设实力也相当,那最后什么因素决定了他们的输赢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敌方谋略的提前知晓和确认,这里面可以是逻辑推理和猜测演绎,也可以是“策作形角”的实证式试探。如果判断准确,则必有相应的对策和行动,这个过程还不能让对方知道自己已经知道。如果己方谋略泄露,则必然招致失败。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赢在“信息不对称”。这就解释了军方历来重视情报工作的原因了。
为了使敌人上当,必须运用战略欺骗。而战略欺骗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我方摆出一种战略事实,诱使敌方获知并取得自己的一种对我方意图的战略判断,并且深信不疑,而且采取了相应的行动(或不行动)。第二个层次是我方继续实施另一种战略事实,敌方可能知悉也可能不知悉,但是由于主观判断被第一层的意识误导,对我方行动会视而不见。第三个层次才是我方对敌方的实质性打击行动。
下面再谈谈“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其实这句话不是叫你打仗的时候,“山高皇帝远”,可以随便乱来,而是要随机应变,该打则打,该退则退。而且,要勇于承担风险,做人做事有担当。这点尤其困难,很多著名战例的失误,就是栽在这一条上面。所以说,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也是输得其所了(可以参考《人类星光闪耀时》)。好的将军,必须“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作出了高风险的决策,然后不躲避,承当相应后果,这乃名将之风,国之大幸。
最后说点感慨:兵家的思维,以常常逆反为可贵,虽可战无不胜,但难养浩然之气,终非顺天理之举,很可能过不好自己的一生。故,这类思维模式,不可或缺,却也应属不得已而为之。或曰:用之有度。

 

《孙子兵法》读后感悟整理
我们不能伟大,因为我们不甘于平凡。我们总是把事情搞得很复杂,因为我们不相信简单。——前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也,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行军打仗,是关乎一个国家存亡的国家大事,虽然在平安年代的今天,打仗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孙子兵法》的思想写打仗,其内涵却力透纸背,在很多方面都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
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
我们想到历史名将会想到哪些呢?是否脑中就立刻浮现出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呢?其实《孙子兵法》中非常强调的一个概念是,真正的打仗都是先胜而后求战。先取得压倒性优势,再去作战,不心存侥幸。重要的是,作战之前的判断,作战之前的准备,而最不重要的就是战斗本身,一切都在之前决定了。但我们平时读到、听到、看到的,都是战斗故事,部分行军故事、很少宿营故事,几乎没有训练故事,因为训练没有故事。所以,功夫都在没有故事的地方,这就是《孙子兵法》说的“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
因此,真正的善战者,并不是把敌人打败,而是看见敌人已经败了,他才开动!真正善战的一般都不是“名将”,我们所认为的名将一般是打赢了不可能打赢的仗,一战成名。但是善战者呢,准备充分,按部就班,就没有人夸他了,和“上医治未病”是一个道理。人人都能看出来的胜,你也看出来,那不算本事;没发生的,没显现出来的,你能洞察到,才是本事。我们要讨论的,永远是对未来的判断。我们要特别警惕那种“战胜而天下曰善”的精彩案例,自以为可以复制,但往往上手就复制不了,因为全天下都说精彩的事必然不常发生,是小概率事件。
反观到我们现在新闻媒体上报道的创业成功英雄,是否也有类似的道理?首先,他们不一定行,吹得行,不一定真的行;第二,不是无数,有数的几个,全在媒体报道里。永远记得“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没有故事性,西谚云:成功者都在私底下偷笑,失败者占据新闻版面。不要做那可歌可泣的人,别学新闻报道里的人,那是小概率事件,要学你身边的人,那才是世界的真相。我们永远没法去模仿成功之路,因为大家表面看见的,讨论的,都不是关键。只有故事才能为人们津津乐道,而成功没有故事性,善战者没有故事性。关键只有两条,一是当时的前提、条件、情况,二是人家过去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力积累。跟人学的人,往往第二条不具备,第一条不知道,光学个热闹,当然白搭。人们去挖掘成功的案例,挖掘成功的秘密,是因为人们觉得成功是有捷径的。就像行军打仗,人们总是想要去学习打胜仗的奥秘,人们会相信一些事情,只不过因为他们希望那是真的。但是,我们看过这本书后,就会发现,从头至尾,反反复复,一直在强调的就是没有诡计,没有秘诀,只有充足的准备和判断,才是胜利的唯一充分必要条件。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这是我最喜欢的本文中的描述之一。打仗在于攻守得当,守的住不至于输,攻的巧才有可能赢。怎么样算善守呢?可以潜心埋伏于九地之下,而一攻则动于九天之上。即,没把握胜的话,固守藏形,不让对方找到破绽。而一旦出现可胜之形,马上出击,一举胜之。不知为何?我立刻就想到了勾践。准备要慢,动手要快。当你在九地之下的时候,你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别人比自己风光。当你厚积薄发,横空出世,人人看你都是动于九天之上,别人根本无法模仿学习你,他们看到的,都不是你成功的原因,因为你已经活在众人的想象之外。
守,并非保守不进取,其本身就是胜的积累,而且是加速积累。从企业经验来说,从专业化和多元化的问题进行类化,每进入一个新领域就是攻,深耕在一起领域就是守。从个人来说,就是专注、坚持。守,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是深深地藏于九地之下,没人知道你的水有多深,因为他们没有在一个地方耕耘过这么久,没有达到过这么深,你就能形成最高的竞争壁垒,别人进不来。
什么叫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呢?就是你觉得他在攻击你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攻击你!因为他在九天之上,他跟你不在一个平台,不在一个层面,不在一个战场。竞争的本质是要你没法跟我争,而不是我要跟你争。一旦你想去跟某某争,你已经输了。动于九天之上的人,根本没觉得自己在跟谁争,只是被他带起的风刮倒的人,自己觉得自己的东西被他争走了……机会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出现,在机会没有到来的时候,就是该守住的时候,守住自己的欲望和焦虑。我们都想成功,越想越焦虑,总是在动中得,想通过自己的动,去把捉,去抓取,每天忙的要死,恨不得抓住所有的机会,而往往东抓西抓,却空劳一场,什么也没抓住,也没有真正的积累。请记住,不战,也是战斗的一部分。不如停下来静下来,认真思考,踏实积累,好好计划一下,到底要什么,不是在动中抓,而是让成果在静中来。所以有人说,太忙的人不会成功。作战就那一下子,我们99%的工作都是准备工作,真正机会到来的时候,你有没有准备好?
如何做一名好的主帅?
你能带多少兵,就是你有多强的管理能力。作为领导者,不是风风火火,忙忙碌碌,咋咋呼呼,而是镇静平和,不紧不慢,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有条有理,举止适度,一切尽在掌握。对于主帅来说,最重要的是判断能力。千难万难,判断最难。判断力是创造力的前提,在判断中创造。除了业务能力极强之外,打胜仗最重要的是上下同心,如何让士兵信服你,听从你的安排,最重要的是心里装着对方的利益,并有能力让对方清楚这一点。就像《小王子》中提到的驯养关系,就是建立联系 ,就是爱与责任,期待与依赖,越深刻又越脆弱。其次,做领导,不能只专注事,要关注人,要关注在办事的过程中,每个人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要可以看得出来“无智名,无勇功”的名将。对于站在后面指挥的主帅来说,看清楚谁第一个登上去城墙,和指挥战斗同样重要。
如何制定游戏规则?首先是内部的游戏规则。君臣之间,不要讲感情,报恩,爱戴之类的,但每个人必须忠于自己的角色责任,终于职守和游戏规则。在机制上设计每个人都是坏人,让坏人为了自己利益也只能做好事。在道德品质提倡每个人都做好人,让好人好上加好再加分,这就能上下同欲者胜了。其次是如何规定在整场战争中的游戏规则。博弈策略中重要的一条是,不要只看到双方的博弈和利益诉求,而是扩大游戏的参与方,甚至改造游戏规则,把一些其它不相关的人和利益拉进来,加大我方的博弈筹码。学习兵法的痛苦是对方也懂兵法,学习博弈论的痛苦是对方不懂博弈论。因为兵法是要我赢,对方也懂,就不容易赢。博弈是追求共赢,对方不懂博弈论,你能算出双方共同的最优解。他却不懂,不会算,结果把你脱下水两败俱伤。
了解自己
兵家有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我们要了解自己的虚和实,军队看似是天下最强的力量,但同时也是天下最弱的力量,在我们觉得自己很强大的时候,更加要小心,看看自己,是不是其实很脆弱。其次,我们不要试图解决自己所有的虚,要学会在有虚有实中战斗,学会不是试图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永远在问题中前进,就是虚实的精髓。常言道:朝气锐,昼气情,暮气归。力不能久,所以气没法总是满的,要随时有治气的意识,治自己的气,治团队的气。
成功与失败的代价并不对等
胜败往往不对等,胜利不过是得些战利品,失败却可能输掉人生。因此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思考,是兵法智慧的根本,有两样东西最能驱使人犯错,一是利益,二是焦虑。先考虑避害,再考虑趋利,任何事情都要先考虑失败。
从兵法到读书
我们看了兵法,但我们能说我们懂了吗?每个人读书,都是读到自己而已,读到自己能对应上的。对不上,你根本不知道,而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全知道。所以我们读《孙子兵法》,知道三十六计、声东击西吗?我们不知道。因为知道声东击西这回事,不算知道。要上了战场,不管他声东击西,你一眼就能看出他哪儿虚哪儿实,要奔那儿去,你才知道声东击西。学习知行合一,首先就要知道自己不知道。我们读书,每读到一条,是知道有这么一条,不是真会了这一条。一定要实践了,练习了,才算真知道了。而知道的程度,还不一定,永无止境。读书应该怀有虔诚的心态,不要抱着纠错体现自己,把自己代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什么叫学会呢?没法说。只有会的人才知道叫会。而且每过一阵子又发现自己不会了。这时候就是又要进步了,功力又要增长了。进步,就是不断地发现自己不会。曾国藩说读书,讲两条,一是每日坚持,坚持读一页,一行都行,只要每日都读,精进就快,这叫不疾而速。最怕鼓起劲来就大干一场,过了劲又撂下不管,那就很难完成。日拱一卒,是完成任何工作,实现任何目标的关键。成功能靠拱卒,不靠出车,因为没有那么多车可出。曾国藩说读书的第二条,是一本书未读完,不动下一本。这样你就不会留下一大堆半途而废没读的书。——这算是读书兵法吧。
其它关于战争的那些事
战争成本很高,跟经营一样,低成本总会打败高成本。
一次把事情做对,一定搞定,不返工,就是最高效率。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之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不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要走自己的路,别人想不到,也不让别人知道。
以迂为直,还是想要直,得人生之路,成长之路,本来就是弯弯曲曲,进进退退,没有一帆风顺的。所以要有一个基本认识。弯路也是路,冤枉钱也是钱。不走弯路,就没有路不花冤枉钱,就花不了对的钱。
凡事能花钱解决,都是代价最低的。
你给别人钱,不是给对方定价,是给自己定价。需要给他很多钱,不是因为他身价高,是因为你身价高,不是因为他值钱,而是因为你的事值钱。
多花冤枉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唯一方法。如果你想把每一分钟都花在刀刃上,那是一厢情愿,是最没出息的想法。
总结:《孙子兵法》的九条思想精要
《孙子兵法》是讲以强胜弱,不是以弱胜强。
打得赢,也要算代价。
先胜后战,赢了再打
要能等待,能忍耐
一战而定,胜而不定,则胜利无意义
以正合,以奇胜。分战法是基本战术原则
诡道不重要
知己知彼,关键在于知己
孙子兵法不是教你打赢,首先教你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