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读后感(《堂吉诃德》——可爱的疯子骑士)

堂吉诃德读后感
堂吉诃德说;“老天把我生在这黑铁时代,是为了在世上恢复黄金时代。”
于是他将现实当做了骑士小说,坚持着单纯的正义,无所畏惧的在外闯荡,将风车当做巨人,将铜盆当做头盔,将客栈当做城堡,什么正经事都没做成,却将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他确实是疯了些,但因着这股子疯劲,却将他的勇敢善良绅士血性等特质展现了出来,外出探险的途中无数次受伤,但他仍在坚持,为的是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坚定的想要恢复黄金时代,并愿意为此奋斗付出一切。
可惜的是,他所一路上所坚持的正义过于非黑即白,也将人看的过于简单,他坚持着简单的正义,才会在救下那个男仆后,相信他的主人真的会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却导致男仆再次被绑起来又受了一顿毒打。
与他脾气秉性几乎完全相反的桑丘,在堂吉诃德的影响下,从粗俗、文盲变得有所教养,从只顾眼下的享乐变得有所担当,堂吉诃德的探险历程在同乡人看来是一场疯病,在路人看来是一场大笑话,但他确确实实改变了一个人的品德。
桑丘在担任总督期间的断案,可谓是他一生中最为成功的部分了,尽管那些稀奇古怪的案件本就是为了捉弄他而起的,但他却用自己的智慧,以刁钻的角度来判定对与错,也一直记着堂吉诃德的教导,绝不贪婪,是真心实意地想要肩负起总督的担当。
整部小说中出现的人物不少,似乎除了堂吉诃德外,其他人都是“聪明人”,明白这世间的条条框框,也明白那些潜在的规则,也懂得何为明哲保身,但,机灵的人太多,社会充斥着压榨与算计,偶尔出现堂吉诃德这样的“疯子”才能平衡社会的善与恶,不然,恶没有人来批判,人人守着自己的一份安稳,恶愈来愈多,善也就渐渐消失了,而那样的话,也不再是黑铁时代,而是黑暗时代了。
小说的创作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堂吉诃德的骑士生涯为什么那么理想化,与社会格格不入?他又为什么在临死前幡然醒悟,回归了现实?故事需要结尾,堂吉诃德也需要一个归宿,塞万提斯的目的在于摧毁骑士小说,当时的骑士小说已经与社会脱节,堂吉诃德的醒悟也是塞万提斯对当时社会的希望。

 

《堂吉诃德》——可爱的疯子骑士
【西班牙】塞万提斯
经过大半年的磨蹭,终于把《堂吉诃德》啃了下来。
最初的目的很简单,想要看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想要尝试坚持看完一本大部头。
《堂吉诃德》就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刚开始看的时候,是排斥的。感觉自己无法融入到那些荒诞不经且无聊的情节中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自己是在被深深折磨着,也想着自己这么硬着头皮磨下去,迟早得跟堂吉柯德一样进入疯癫状态。
直到最后,读完最后一章,最后一句话,最后一个词语。
那个隐藏在背后的作者说到,“再见吧!”
如此倒是莫名生出了些依依惜别,不忍分离的惆怅来。
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所有的故事都会迎来大结局。
这结局真是让人不忿,世界上最好的骑士(我明明就认识这么一个骑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先生,在临死时却“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此前所做所谓的荒诞,并且将之都归咎于骑士小说,甚至立下遗嘱,外甥女要是敢嫁给一个看过骑士小说的男人,就剥夺她继承财产的权力。
(不过据可靠消息称,当时一个冒牌作者写得冒牌《堂吉诃德》,要为塞万提斯把堂吉诃德写死,付出主要的责任。)
堂吉诃德代表的是世间的至纯至善,可随着他的消亡,也预示着那些纯粹美好的品德也跟着不复存在。
会更喜欢第二部的剧情,一来刚读完,还很新鲜;二来我太喜欢第二部桑丘当“海岛”总督的那段情节。
不仅包括桑丘总督认真工作,明断是非的桥段,同时也包括堂吉诃德对桑丘的种种告诫,无一不是这世上最明辨是非又可爱的珍贵品质。
一边读,一边感叹。终于感觉自己进入了状态。
第二部的大部分情节都与公爵夫妇有关,这两个残忍至极的人,为了拿堂吉诃德取乐,做了不少缺德事。渐渐的,为了达到更夸张戏剧化的取乐目的,他们也不断地突破着自己的下限,最后甚至亲身参与到那些疯疯癫癫的事情中去,看着挺讽刺的。
在最后,堂吉诃德的同村学士为了劝他回家修养,一次次扮成骑士的样子和堂吉诃德决斗,最后终于打败了堂吉诃德,让他老实回乡。
学士的做法无疑是“为了堂吉诃德好,为了让他早日恢复健康”,但有个路人却说出了真相,若堂吉诃德恢复了神智,那么他的渊博,他的修养,他的睿智就统统不再有任何意义。
有人说,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合二为一,才是一个饱满的堂吉诃德人物的形象。堂吉诃德的疯癫和睿智,桑丘的痴傻和机灵,才是一个完完整整的既是讽刺又是理想的完美小说人物。
接下来,就是要好好研读一下纳博科夫的《堂吉诃德》讲稿,这个让我又喜欢又讨厌的老头,大概能帮助我扩充一下对《堂吉诃德》的理解。
对我来说 《堂吉诃德》只是一本很枯燥又很讽刺的古典名著,实在无法去评判他的好坏。但是纳博科夫这个大毒舌一定能分析得全面透彻,自然万分期待。
年初看大部头的目标终于完成了,但过程艰辛曲折且难熬,我需要缓缓。
还有值得一提的事情,这篇读后感写于看讲稿之前,先把自己的浅见叙说完整,再与“毒舌大师”的真知灼见比较一番,才足见自己的浅薄,也能好好嘲笑自己一顿。
当然,如果一顿不够,那就嘲笑两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