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吃人

 狂人日记吃人
“吃人”是《狂人日记》(1919)的中心主题。小说中提到的“吃人”现象有两类:1.消灭肉体;2.摧毁精神。
日记作者主要是受到精神迫害——冷眼、仇视、谩骂、侮辱、恐吓、“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还受到生命威胁——“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日记共13篇,都是他得了“迫害狂”后写的。那时在他脑中,精神迫害和肉体消灭已无区别。他时刻担心要被别人分食,还对“吃人的人”大声疾呼:“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那么,日记作者担心要吃他的那些“吃人的人”都是谁呢?
首先是地方上的权贵——赵贵翁。日记第一篇才四行字就提到,“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第二篇一开始便描写道:“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路上其他人的“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随后,他开始琢磨赵贵翁仇视他的原因。“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
这就是说,赵贵翁和日记作者并无私仇,只是因为作者得罪了“古久先生”,赵贵翁才挑动大家和作者作对。然而赵贵翁也并不认识“古久先生”。很可能“古久先生”位高权重,赵贵翁想巴结他。而且,日记作者冒犯的“陈年流水簿子”关乎到赵贵翁的切身利益。“陈年流水簿子”与产生和保护权贵的社会制度有关。
日记第三篇就提到被“陈年流水簿子”害惨了的那些底层社会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在这个保护权贵的社会里,没权没钱的人也没有人权。他们受了欺负也没地方去讲理。日记作者挑战“陈年流水簿子”是在为他们争取权益。为什么这些人反而会仇恨日记作者呢?一般的解释是“精神麻木”。但如果“麻木”的话也不至于要参与迫害日记作者。最大的可能是被愚弄和利用了。
“吃人的人”中还包括日记作者的大哥。日记第4、5、6、7、10、和11篇都涉及到大哥。大哥也同样对日记作者没有好脸色,还虐待他,叫陈老五把他强拖回家,将门锁上不许他出去。他感到自己受到非人待遇——“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
大哥并非地方权贵,巴结不上古久先生。他迫害日记作者,也是因为后者挑战了“陈年流水簿子”。“簿子”与“扭曲人性”有关。大哥认同“簿子”,因为他的人性早已被扭曲了。他对遇到荒年的佃户毫无同情心。佃户要求减租,大哥拒绝。日记作者对此很不满。大哥也很赞成历史上那些违反人性的残忍的事,以前给日记作者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可见心思是同从前一样狠”。“从前”是指五岁的妹妹死时,大哥表现得很冷酷。大哥还曾说过“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才算好人”。“吃人的人”,不论是吃人肉还是残害人的精神,都是缺乏人性的极其冷酷之人。
日记第七篇提到“吃人的人”中,有的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有的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第八篇就描述了这类人。“忽然来了一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左右。”日记作者问他,“吃人的事,对么?”他不愿直接回答,绕了好多弯子。在日记作者一再逼问下,他“含含胡胡的答道,‘不……。’‘不对?他们何以竟吃?!’……‘这是从来如此……’‘从来如此,便对么?’‘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此人就是明知“吃人”不对,但不敢反抗,还跟着一起“吃”。日记作者后来总结道:“我认识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

 

鲁迅《狂人日记》中“吃人”究竟什么意思?
编辑:解语花
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15日,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作为中国新文学开山之作,诞生伊始,就引起了热切关注,在此后近一个世纪的变迁中,对于它的不同理解和阐释从未间断,甚至形成所谓的“狂人学史”。
《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直到最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整篇小说给读者带来最具冲击力的阅读体验,便是“吃人”。“吃人”这一行为令主人公“狂人”恐惧,也强烈震撼着读者。
我们查看原文,发现全篇共4870 字,而“吃人”一词出现28 次,平均每170 字出现一次,可以说,“吃人”作为核心语词支撑和统领了全文,成为解读这篇文章的关键。那么“吃人”究竟有什么含义呢?
真的吃人
真的吃人意思就是真的吃人肉,这层含义从哪里得知呢?
查阅鲁迅致许寿裳信: “偶阅《通鉴》,乃悟中国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意思就是说鲁迅是偶然阅读《资治通鉴》记载的吃人史实,并且明白到中国尚是食人民族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因此,“吃人”的含义本就含有“食人”之意。
狂人曾说: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
“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虽然狂人作为一个精神病患者,患有被害狂倾向。但是我们查阅历史,狂人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历史上确实有过很多“吃人”事件。比如狂人所说“易牙蒸子”,其典故见于《管子·小称》,文曰:“夫易牙者,以调和事公。公曰:‘惟蒸婴儿未尝。’于是蒸其首子而献之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齐国有一个管理齐桓公烹饪的厨师易牙,桓公久居宫中,什么珍馐佳肴、山珍海味都吃腻了,有一次半开玩笑地对易牙说:“我就是蒸婴儿的肉没有吃过。”易牙为了满足桓公的欲望,将自己的三岁儿子蒸了献给了桓公吃,虽然狂人记错了人物年代,但这个事件却是真实的。
此外,徐锡麟作为革命党人,被清廷杀于安庆抚院门前,心肝被挖,用于炒菜,时年35岁;鲁迅作品《药》也写过人血馒头治疗痨病。如果我们再继续查看历史,诸如“易子而食”、“蒸醢剖心”(“醢”意味把人剁成肉酱)等等事件也是比比皆是,可见“吃人”本身就含有生理上的“食人”之意。
礼教“吃人”
封建礼教吃人恐怕是如今最为大众所认可而广为流传的说法了,其实封建礼教“吃人”的含义来源于周作人,周作人曾经解释说: 鲁迅是通过阅读中国古书,获知吃人史实,并归结为“礼教吃人”。而这个含义一方面确实是文中所蕴含之意,另一方面,它之所以流传如此之广,还有背后深层次的政治关系:即当时的新文化运动。通过对于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阐释,来达到对于旧道德的批判,对新道德的提倡的目的。那么,撇开这层政治上的目的来说,我们是从哪里看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呢?
试看原文: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一段可真谓鞭辟入里,直切中封建礼教的核心要害!“仁义道德”作为封建礼教的直接表现,在封建社会被诠释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副“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兄悌友善”的面孔,然而撕去他们的伪装的面孔,内地里却都是要“吃人”!实则一个个都是食人血髓的恶魔,却偏偏要披上“仁义礼教”的外衣,装出一副仁德服人的表象。
可笑的是,“吃人”与“仁义道德”本就是两个毫无关联甚至互相矛盾的词语,却在封建统治者们的身上完美和谐的统一起来,似乎这本就是一体。否则,何以开创贞观盛世、爱民如子的唐太宗李世民为求得皇位,而杀兄逼父?“仁德”的汉王刘邦数次抛妻弃子、“分羹乃父”,诛灭功臣?翻开历史,我们分明看到统治者们用鲜血及累累白骨织就成了一件刺绣着满是“仁德”“爱民”字体的华衣,披在身上,还不忘向世人炫耀他衣服的美丽哩!
如果说,“真的吃人”是表,那么“礼教吃人”就是里,两者并不是截然无关的,而是互为表里,“礼教吃人”是其核心内核,“真的吃人”则是其最变态、最极端的体现。两者共同构成对于整个封建专制落后愚昧思想文化制度体系的强有力的批判。
自身 “吃人”
我以为,除了上述两个含义外,这里的“吃人”应该还有第三层含义,即“自身吃人”,被封建礼教毒害下的中国人已经是痛苦不堪,却转而去吃更弱小者,充当了“吃人”的第三者!
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深受刺激,认为即使医好了人的身体,强健了体魄,依旧无法使得国家富强,因为中国人的思想本质还是“吃人者”!于是转而弃医从文,从此走向了一条以笔为文以期唤醒国人思想的道路,可见中国人的思想愚昧麻木到了何等地步!而鲁迅也是期盼能通过文字来唤醒他们的良知!
封建礼教本就是一头吃人的猛兽,在它的荼毒下,不少人已经失去了自己鲜活的“生命”。而侥幸活下来的人们,更是转而作为它的犬牙,甘心受它奴役、驱使。不得不说,国人思想里有一种劣根性——奴性,而这一点让鲁迅最为深恶痛绝的。
一方面,“被吃人者”们担心着被“吃人者”们吃,另一方面,他们又心安理得地转化成了“吃人者”本身:
“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
被奴役状态、尤其是为顺从奴役亦即为顺从自身“被吃”辩护,以至于人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处于这状态中,并且去“吃人”。这构成了中国文化“吃人”本质的最深层结构。
《狂人日记》借狂人的口不断地说: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可见鲁迅多么渴盼着中国人思想的觉悟啊!不要再做个“吃人者”了!《狂人日记》一书,“吃人”事件通过狂人这一悲剧性的文学形象深化为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继而与国民奴性相连接,由表及理的揭露讽刺而批判,正是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最深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