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 知识
- 2023-03-31
- 7热度
- 0评论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
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
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
3.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
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
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第五代计算机
智能计算机
扩展: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计算机的应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6年至2009 年,计算机用户数量从原来的630万增长至6710 万台,联网计算机台数由原来的2.9万台上升至5940万台。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3.16 亿,无线互联网有6.7 亿移动用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1.17 亿,为全球第一位。
延伸阅读
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是以什么为依据进行划分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是根据电子元件来划分的。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一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釆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釆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存储器釆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一1964年)硬件方面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一1970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Ⅰ、SSⅠ),主存器仍釆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Ⅰ和VLSⅠ)。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面向对象语言等。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总之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运算速度快、计算精确度高、逻辑运算能力强”,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而又崭新的时代,从功能的单一、体积较大发展到了功能复杂、体积微小、资源网络化等。计算机从出现至今,经历了机器语言、程序语言、简单操作系统Linux、Macos、BSD、Windows等现代操作系统四代,运行速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第四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几十亿次每秒。
计算机发展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50~1958)认识计算机,准备计算机发展的前期工作
华罗庚教授1950年回国,1952年在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时,他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物色了闵乃大、夏培肃和王传英三位科研人员在他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1956年,闵乃大教授等人组织并举办了第一届计算机和第一届计算数学训练班,我国开始有组织有意向地发展计算机技术。
第二个阶段(1958~1964) 电子管计算机
1958年8月1日,中科院计算所研究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
第三个阶段(1965~1972) 晶体管计算机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且109丙机在我国两弹试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第四个阶段(1973~80年代初)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I巨型机,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五个阶段 (80年代中期至今)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
2002年,曙光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所研发出了“龙芯",使中国告别了”无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