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爱骑自行车 日本人骑自行车打仗

网友提问:

为什么汉奸们都喜欢骑自行车?而日本军人却在地上跑?

优质回答:

汉奸当时的三大标配:自行车、王八盒子、黑色礼帽。

没有这些,汉奸们出门都不好意思给别人打招呼。在他们看来,不比普通老百姓多些装备,多些收入,还当什么汉奸。

而我们看到了日本军人在地上跑,是因为只看到了电视电影,了解了片面,不知道实际。

一、抗日战争中,汉奸为何对自行车情有独钟?

1、自行车的历史

自行车发明于1791年,刚开始就是木质的。随着发展,渐渐变成了钢架构和橡胶轮胎。

中国最早在1868年就有了欧洲运过来的自行车了。

到了二十世纪初,大上海就有专门的自行车销售公司了。当然,中国当时的制造能力还是基本没有。

到抗战时期,自行车在中国大地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可是,要想家家都有自行车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那时,自行车的人均持有比例,是远低于如今的汽车人均持有比例的。

所以,当时拥有一辆自行车,是一件可以骄傲的事情,更是一件可以提高效率的事情。

2、汉奸为什么对自行车情有独钟?

不是所有的汉奸都对自行车情有独钟的,高级汉奸,是有小轿车的。基层伪军,也是没有自行车的,只有汉奸纠察队、侦缉队的人员,有大量骑自行车的。

这些汉奸,就是日本人的马前卒,是日本人的炮灰冲锋队。

因此,日本人愿意给这些汉奸提供自行车,让其提高效率。

当然,这些自行车大多还是抢的中国人的。

汉奸有了自行车,自然效率高了一筹。

同时,遇到困难的时候,逃命也就逃得更快一些。

在那个年代,拥有一辆自行车,对汉奸们来说,还是有着不小的骄傲的。毕竟,小汽车是没有那个能力拥有的,拥有自行车,也算是比普通大众高了一级。

戴个礼帽,拿个王八盒子,骑个自行车,让这些汉奸真还有那么一点小骄傲。

只是,拒绝不了诱惑,就避免不了灾难,汉奸贪图物质,爱慕虚荣,最后一个个有了悲催的下场。

二、日本军人为何少有人骑自行车?

日军也不是不骑,只是骑的比较少而已。

日本军队没有大范围骑自行车,原因其实有两个。

一是骑自行车虽然效率不低,但限制也不少,骑车开枪不方便,遇到伏击,很容易出问题。

因此,可以发现,日军当中,配的马匹都远远多于自行车。

二是,自行车对于日军来说,基本上是过时的玩意,人家有卡车,有摩托车。这才是问题所在。

有人可能会说了,为什么看电视老是看见日军在走路?

这里面就有这么几个问题了。

第一,打仗的地方很难是平坦的地方,用兵车把日军拉到就近地点之后,日军徒步进攻,毕竟,汽车不能上山下河。

第二,抗日剧中,更多放大了日军徒步行军或战争的状况,如此,就让人感觉日军混得还不如汉奸,连自行车都没有。

其实,日军当中的卡车数量还是很可观的,一个辎重联队,人数在3000--5000人,卡车就有150辆左右,还有不少的马车等。

所以说,不是日军不用自行车,是人家有了更多的替代方案。

回到问题开头,为什么日军在跑,汉奸在骑着自行车?

一是为了让汉奸提高效率,日军专门给予配置的;

二是日军有更多的选择,他们也有自行车,但相对而言,卡车、摩托车、马车,甚至还有大量的马匹,这些完全代替了功能单一的自行车。

作为当时的工业化大国,日本其实是不缺自行车的,甚至,曾经的本田都生产过自行车呢,只是在战场上,日本的装备选项太多,自行车相对靠后!而汉奸,则没太多选择。

【关注我,我是@蓝风破晓,带你一起畅游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恰恰相反,鬼子才是最喜欢骑自行车的,他们甚至有专门的“银轮部队”(銀輪部隊),以骑自行车的方式进行快速机动。

鬼子地上跑,汉奸骑自行车,这属于一些电视剧和电影带来的刻板印象。当然,也与抗战时独特的社会生态有关。

其实民国时中国特别落后,几乎没有什么靠谱的自行车,自行车在当时的中国,绝对是稀罕货。

自行车是法国人西夫拉克1790年发明的,到1818年德国人德莱斯又对其进行了改进,加上了龙头。1840年,英国铁匠麦克米伦又继续改进,增加了脚蹬。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给脚蹬安装了活动轴,修改了鞍座。1874年,英国人罗松给自行车安装了链条……

直到1886年,英国工程师斯塔利一脚踹飞了以前的大部分方案,划时代地重新定义了自行车,才有了今天这种车架、叉子、刹车的自行车。而且他将自行车生产纳入了工程计划中,这才让自行车从少部分贵族的奢侈玩具,变成了平民的生产工具。

两年后的1888年,爱尔兰一个兽医邓洛普突发奇想,拿自家浇花的胶皮水管当轮胎,一下子改变了自行车“震骨器”的名声,也开创了后来摩托、汽车的轮胎科技树。

中国人引进自行车的历史不算晚,老外一玩上自行车,中国人就发现了这种好东西。

法国的米肖父子给自行车安活动脚踏并送上世博会的时候,自行车就已经引起了热潮,也在1868年让一个张德彝的出国旗人看到了。

张德彝回国后写了本书,叫《欧美环游记》,其中就介绍了在英法看到的自行车,他称其为“威娄希兆达”,然后创造了中文“自行车”这个词儿。

不过,就在老张还在公费出国的时候,光绪皇帝已经玩上了洋人进贡的自行车,但玩了没几下,就让慈禧老娘们给喷了,说:“一国之主岂能以转轮为乐,成何体统?”

此后中国民间算是有了点自行车的影子了,但宫中一直到溥仪时代才又出现了皇上骑自行车的景象。据说溥仪一个人就收藏了20多辆车,还把乾隆造诗的绛雪轩做了车库。

时间到了民国,自行车就更多了,许多大户人家或见过世面的,都会从洋行弄辆自行车玩耍。那会儿自行车是时髦的标志,是妥妥的奢侈品,富少们在胡同里摆开阵子赛车的场景,堪比今日迈巴赫大战兰博基尼。

甚至那年头还出现了“鬼火少年”,富少们把车轮子上安个“磨电灯”,靠车轮转动发电,闪得亮白。

渐渐地,自行车越来越多,在民国的黄金时间里,逐渐成为大城市百姓的常用交通工具,甚至还进了当年的交通管理法,具体的法规与今天管电动车差不多。

当时还出现了国产的自行车厂,总算让中国人能与外国的钩字、钻石、三枪、双金人、凤头、蓝牌、G字、飞燕、飞利浦竞争了。

然而民国的工业比清朝都不如,国产自行车只能买国外的材料,生产一些车架、辐条、座子和踏板之类的东西。一旦涉及到比较精密的链条、齿轮、轮胎、刹车等,就只能靠进口零件了,因此有的国产车连镫子、链子都没有,纯粹就是个粗陋的滑行车。

上海一带,还诞生了山寨外国车的车行,后来的“永久”牌,当年就是靠山寨飞利浦起家的。

国产自行车还不经骑,比国外的车重、沉、蹬着累,容易变形和散架,骑着哐哐响就像在压铁轨,被人称为“礼拜车”,意思是骑一个星期就完蛋。

直到建国以后,在新风气的带动下,人们改革和钻研了技术,这才扔掉了抗战后的老“中字”,锻造出究极经典的飞鸽二八,不过这是后话了。

当然,抗战时期就甭指望了,即便是国产自行车,也不是人人都骑得起。按照作家流沙河的书中回忆,抗战前一辆自行车在成都的售价是150大洋,顶个壮劳力干三年。

但那会儿确实也有不少老百姓买自行车,尤其在北平、上海、南京这样的大城市,自行车并不罕见,相反还很多。品牌车买不起,人们像今天攒电脑一样攒配件,有时候七零八凑的副厂件和拆车件,都能组一台新车了。什么木棍、铁条、水管,都能凑成车身零件。

甚至有些乡下人也会买自行车,他们不止拿去骑,而是看上了自行车的踏板传动,拿去当抽水机和织布机用。尤其是后者,只要把传动挂在织布机的轴上,那就是妥妥的脚踏动力织布机。

据说这种人力织布机的土布兼有手工作坊的低成本和机织布的细腻,相当受人欢迎。许多家庭式的织户都选择了这种新型的生产方法,生产的布又便宜量又足,还能干农活加送货。比扁担不舒服多了?

在华北地区,平原地形加上生产需要,让自行车很快就发展了起来。当然,农村的也都是“攒车”,很多车架都是木架或者水管架,缺镫子少链子的现象不少。部分地区的农民甚至见都没见过。

随着日本的逐渐崛起,他们也开始通过买办往中国倾销商品,自行车也是其中一种颇受欢迎的商品。日本的自行车有僧帽、富士、菊花、铁锚等品牌,比英国德国的自行车差,但胜在便宜不少,载重能力非常不错,又矮又宽,适合亚洲人体型和烂路。

当时的自行车有多少呢?没人想的那么少,但肯定也不算多。一个北平城,按《北京志》的说法,1948年,全市有自行车176970辆。而1947年北平人口为167.2433万人,比例相当高了。

而且,过去自行车还得纳税,北平按年收,一年1块大洋。被日本人控制的青岛更黑,一年4块。

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以后,奉行“以战养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东洋货也再次大行其道,挤走了那些欧洲进口货,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自行车的保有量,尽管不少骑车的是日本人或者日本人的企业人员。

活动于华北平原的一些汉奸,为了彰显自身的“洋气”,跨上一台自行车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东西甚至不是谁买都能卖,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身份地位。

而且不少汉奸从事侦缉、维持工作,需要到处跑来跑去,也确实需要个交通工具。毕竟那年头不像现在,汽车没几辆,汽油更是找不着。

想骑马?不好意思,民间马珍贵的要命,连日本鬼子都会时不时征用中国民间的骡马。汉奸是肯定没这本事消费马匹的,也就消费个小毛驴。

所以,要想省点力,确实自行车是当时最合适的交通工具。以汉奸敛财的本事,买一辆像模像样的日本自行车还是不成问题的。

就连日军自己也装备了大量的自行车,毕竟这东西是个很实用的交通工具,省不省力不谈,加大部队的负重能力,提高行军速度是没问题的。

当年很多部队都建立过自行车部队或大量征用自行车行军,欧洲军队、日军、国军都不例外,自行车好用是共识,它们皮实耐操,不吃不喝不烧油不用电,仅需要简单的维护保养,实在是方便至极。

所以说,“日本军人往地上跑”是不对的,他们并不拒绝使用自行车。

只不过,与汉奸那种零散的辅助人员不同,日军毕竟是成建制的正规军,自“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后,日军全面提升了机械化水平,军队已经形成了摩托化。在卡车、摩托车都有装备的情况下,鬼子有啥理由要使用自行车呢?

即便有使用自行车的需求,受限于总体自行车数量的稀少,军队也不可能跑去集体装备这些良莠不齐标准不一的东西,更不可能为了骑自行车而打乱行军队形。

像东南亚地区,因为在一些较富足的殖民地缴获了大量自行车,日军就干脆利用自行车来行军了,当年日军部队骑着自行车来往调兵的画面实在不乏见,他们甚至还有“骑自行车的电击战”(自転車で電撃戦)的说法。

实际上,大部分真正的汉奸也没有电影上表现的那么特殊,电影把汉奸给脸谱化了,让他们变成了头顶日本帽,身套香云纱褂子,獐头鼠目的丑角。

真正历史中的农村汉奸,与当地的小地主甚至农民没什么两样。特别是那些穷乡僻壤的,哪有什么自行车给他们骑?

其他网友回答

当汉奸就是为了百姓面前耍威风,骑车挎枪为日本鬼子做奴才,欺负百姓,骑车显得精明,日本鬼子让汉奸跑腿服务带领鬼子祸害群众,所以汉奸骑车带路日本鬼子跑步,鬼子当官的骑洋马是过去电影里的标配。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二八大杠太高了,日本兵腿短骑不了。

其他网友回答

你说啥?汉奸有自行车骑,堂堂“蝗军”搁地上跑!

你晓不晓得日本是工业国,整个亚洲唯一的工业国!火车、汽车、摩托车、装甲车、坦克都是干嘛的?

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除消灭大量日伪军外,破坏铁路四百七十多公里,公路一千五百多公里,桥梁、隧洞和火车站二百六十多处。

日本人为什么修这么多公路、铁路,你该不会以为他们跑中国是搞大基建,刺激GDP增长?

他们是搞“囚笼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辅助长度远远超过万里长城的封锁沟和成千上万的炮楼、据点,分割八路军根据地。

这是老鬼子冈村宁次的毒计,鬼子欺负八路军没有大炮,躲在炮楼里分割根据地,八路军一旦发起进攻,他们利用火车、汽车快速运兵出击,八路军吃了不少亏。华北的敌后根据地被全面碎片化、囚笼化,最严重的时候,“一枪打透根据地”。

给大家展示一组日军的车辆:

抗日战争是“二战”的一部分,帝国主义都是机械化,而我们的八路军“小米加步枪”,行军全靠腿,这种艰苦的条件下,能够粉碎“扫荡”,打死那么多鬼子,非常可敬。

一般情况下,日军一个大队可以轻松击败国军一个师,日军大队编制如下:

如果日军没有汽车,重机枪和步兵炮这两种最基本的重武器,靠人力来运输,累不死他。就是轻机枪一个人可以扛,但靠人力你能扛几箱子弹?

没有汽车、摩托车、装甲车,日军就不能大量装备火炮、重机枪,单靠步枪、轻机枪,“土八路”都不鸟他,更何况有些国军还装备了“德械”“苏械”。

所以说日本要保持对中国作战的优势,必须确保石油、橡胶两种资源大量供应,否则飞机、坦克、大炮、汽车全部趴窝,他拿什么打中国?

日本的石油、橡胶全部从英国、美国手中进口,没有英国、美国的纵容,日本人在中国是打不下去的。因此,当美国1941年拒绝出口日本石油、橡胶等物资以后,日本就狗急跳墙了,偷袭了珍珠港。

现代战争,后勤保障最为重要,日军要是连自行车都配不上,抗日战争还能打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