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装备比日军比较 日军和德军装备差距
- 知识
- 2022-11-20
- 47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二战时期,德军装备比日军好,为何日本兵带的子弹是德军的2倍?
优质回答:
你的问题中其实已经包含了答案,正是因为二战德军的陆军装备好于日军,它的步兵才不需要携带太多的子弹,尽管它的弹药消耗量远远超过日军。要知道,决定单兵携带弹药量的不是什么单兵装备、士兵体力或者弹药携带方式,而是后勤补给能力,尤其是步兵师所辖辎重部队的运输能力,落实到具体事物上,就是载重卡车和骡马数量。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之前,侵华日军最精锐的野战兵团第11军,所辖主力师团的机动能力是:第3师团拥有战马7750匹和67辆卡车,兵力为20171人(已调整为三联队制);第13师团拥有战马9928匹和卡车118辆,兵力26214人(仍然是四联队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战马还包括骑兵、炮兵和指挥官所自用的,不能全部用来运输辎重,加上军属若干独立汽车中队,摊到每个师团数量也少的可怜。
同年6月“巴巴罗萨”行动刚刚开始时,第一波进入苏联境内的德军步兵师,普遍每师装备卡车516辆、轻型运输车237辆、马车1189辆和摩托车200多辆,而兵力却是17000人,可见其单位运输能力几乎是日军的十倍。后面三个波次步兵师的卡车与马车数量也基本相仿,士兵在战场上弹药耗尽时,随时可以得到辎重部队的补充,干嘛要携带太多的子弹呢?
而德军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跟日军相比,运输能力更是丧心病狂,一个装甲师拥有卡车1946辆、其它汽车771辆、半履带车226辆和摩托车662辆,加上坦克和自行火炮,机动车保有量可以达到3000多辆,子弹和炮弹随时可以由辎重车辆上获取,没有必要过多增加单兵负荷。
一个德国步兵营按编制800人左右,与日军步兵大队兵力相当(甲种师团满编1100人,其他要少一个中队),有48挺通用机枪,此外还有6门80mm迫击炮和9门50mm迫击炮。而日军大队只有8挺重机枪,其他都是轻机枪,九二式或者歪把子的射速和弹药消耗都远远小于MG42,其结果是日军还要在大队内编成专门的弹药小队,德国人是没有这个编制的,无它,日军后勤和运输能力太差。
后勤跟不上,那么一线步兵在战役战斗中就必须尽量多携带弹药,以便维持可能出现的长时间作战。日军步兵通常装备三个弹药盒,在前面的两个小型的称为“前盒”,后面一个大的称为“后盒”,其中前弹药盒列装于1897年,至二战结束也没有大的变化,因此被称为“明治三十年式”弹药盒,早期是用马皮制作的,后来随着战争扩大就是什么材质都有了,甚至还有用帆布和硬纸板粘接的。
前盒内部有两个隔舱,每个舱内可置三个五发子弹的弹夹,因此每个前盒满装子弹就是30发;后盒也有两个隔舱,每舱可置6个五发子弹的弹夹,共60发子弹。需要说明的是,日军士兵在执行警卫等非作战任务时,条令规定只携带一个前盒,执行作战任务时才带足三个弹药盒,但后盒属于备份弹药,必须是指挥官下达直接命令后方可使用,因此,日军的战斗弹药其实也是两个前盒所装的60发子弹。
也就是说,日军步兵单兵装备里的弹药“后盒”实际是为了弥补后勤补给能力的不足,而选择由步兵所额外承担负载的“弹药箱”;而二战期间德国步枪兵使用的基本武器是Kar98k毛瑟步枪,携带的弹药包里面有三个独立的小包,每个小包可以装两个五发的弹夹,每名德军身上的弹药量也是六十发,如此计算,其实两者的战斗携带弹药量是相同的。
二战德军士兵也经常有多带弹药包的习惯,主要是在战斗频繁和补给不易的战场,我们讨论的是通常情况下。
截止到1942年底,仅德国陆军就装备了95万辆机动车辆,其中运输卡车达到40万辆,而日本军队宣布投降时,在中国战场仅交出装甲汽车151辆和卡车15785辆,去掉战损和投降后鬼子自己破坏的,也轻易可以解读双方军队巨大的运力差别,自然也就影响了普通士兵的单兵负重,包括弹药的携带量。
而中国的抗日军队才是真正需要携带大量子弹的,在弹药充足的中央军嫡系部队中,每个步枪兵的子弹袋塞满可达120发子弹,等于德军的两倍和日军带足三个弹药盒的数量,原因也很简单,中国军队的卡车和骡马数量更少,辎重能力比日军还差着几个档次,那就只能辛苦士兵兄弟了,从这一层,也可以佐证为什么德军士兵携弹量少于日军,所谓一山更比一山高。
其他网友回答
在二战里德军士兵随身携带的子弹是60发,而日军是120发,整整是德军的两倍。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日本太穷,缺乏汽车和马车,后勤跟不上,所以只能让步兵随身多带一点。
二战前的日本在列强里属于工业落后的国家,产能低下,汽车普及率低,骡马也不足,这直接造成了部队的后勤严重依赖人力。不要说子弹,就连九二步兵炮,日军的编制里都是按照人力运载来考虑的,班排一级更是别指望后勤单位了。这种情况下,士兵自然是随身多带子弹,避免战斗时不够用。
而德国虽然汽车数量也不足,但是至少按照编制,每个排还是配有一辆马车的,在行军时除了个人物品外,机枪、迫击炮和备用弹药等物资都可以由马车携带。而除了士兵随身的60发子弹外,一般每个人还会配发45发备用子弹,因此实际上德军士兵和日军士兵之间配发的子弹数量差距不大,只有15发而已,只不过德军通常不需要随身携带而已。
德军士兵腰上的6个弹药包,每个包可放10发子弹,共计60发
另外德军装备好,那么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援火力,德军的步兵战术是以机枪为核心,而且步兵营通常装备有81毫米和120毫米迫击炮,步兵团一级还有75毫米和150毫米步兵炮,战时还可能会配属装甲部队。在这种情况下,步枪手的作用不是那么明显,子弹子弹数量就不需要太多,自然可以少带点子弹。
而且在实战中打光60发子弹的机会都不多,实际上日军在后期也是根据情况来决定带子弹多少,特别是在和八路军作战时,子弹会少带点,避免用不完被八路军缴获。
其他网友回答
日军携带的子弹是德军的两倍!玩惊悚呢?
不知道提问者是从何处得出这种答案的,咱也不急着下结论,数据解释一切。
德军采用了10人班组,日军使用了13人分队,对比一下装备情况就能统计出携弹量。
日军的分队装备为10支栓动式步枪,1支轻机枪组成,含分队长在内的10人持步枪,3人负责轻机枪,如果是后来汰换大正11年式,改为装备96式机关铳的分队,则为4人机枪组,分队共14人。
10支栓动步枪使用的是正常的友坂6.5x50mm小铳弹,每个士兵标准携弹量为65发,其中60发子弹塞在“三十年式弹药盒”中。
这个弹药盒穿在腰带上,前2后1,后面的盒子里用油纸壳封存了60发弹药,这些子弹与步枪弹药规格相同但装药不同,属于给歪把子使用的减装药子弹。
也就是说,日本分队的步枪兵们携带了正规步枪弹650发,机枪弹600发。
(注:日本大正十一年式机关铳采用减装药子弹,可以短时间使用普通步枪弹,但有严重故障风险)
歪把子轻机枪的机枪手负责扛枪,此外会带一个60发的弹药包和维护工具。
弹药手会携带两个60发弹药包,总计120发减装药子弹,副射手也一样。
此外,机枪组还会携带一个120发弹药的金属箱,里面有24个弹夹。
统计起来,鬼子的歪把子机枪组有60+120+120+120=420发机枪弹。
后来的96、99式机枪,携弹量也是420发。
当然,日本还有百式冲锋枪、四式半自动等武器,但装备量太小,不具备普遍意义。
根据搜索到的日本记录,日军后期子弹携带量急剧减少,进行“本土防卫”时,横滨警备队的分队只配给96式机枪1挺,子弹若干,小铳队员的弹药配备是20发人。他们后来拿这些武器把首相的官邸给烧了。
按照标准的情况来统计,日军一个分队的子弹为:
小铳兵携带的650发步枪弹+600发机枪弹+机枪组携带的420发机枪弹=1670发
德军非常强调火力战术,可支配子弹的数量远多于日军。
德军10人的掷弹兵班组,下士班长携带MP-3840冲锋枪,2人为MG3442通用机枪小组,其余人统统使用毛瑟98k步枪。
如果是装甲掷弹兵,则冲锋枪数量可能为2把,通用机枪也会调整为2挺,因为他们可以依托载具,拥有相当多的弹药负载能力。
按照40年的标准,班长的MP-3840冲锋枪会携带6个左右的弹匣,每个弹匣标准弹容量为32发。
虽然很少有人塞满32发,通常弹匣里只有30发弹药,但多出来的子弹其实也都在,会收纳在口袋或其它地方,一共是192发子弹。
使用毛瑟98k的士兵,携带5X9的弹夹,一共45发子弹。但标准携弹数其实是2包5X6弹夹,一共60发子弹。
按照《被遗忘的士兵》(Le Soldat Oublie)的说法,德国装甲掷弹兵被配发了120发子弹和4枚手榴弹。
(注:这本书的作者盖伊·萨杰是个参加过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会战等许多大战的德国兵。)
后来德军装备了一些半自动的Gew43步枪,不过携弹量与98k相同,都是60发。通常用一个弹药包收纳两个10发弹匣,再携带一个装有30发子弹的标准弹袋,还有个弹匣插在枪上。
使用通用机枪的机枪手会携带一个挂机的50发弹鼓。
他的副射手会携带300发弹药的弹箱,以及4个弹鼓。
德军的通机弹鼓分50发和75发,以及鞍型的双75(150)弹鼓,虽然多见50发,但其它容量的也不少。
整个班组会共同携带约2-3个机枪弹箱,战时这部分弹药由班长指定一个弹药手携带。
那么德军机枪组的弹药咱压着点儿算:50弹鼓+50弹鼓+50弹鼓+50弹鼓+50弹鼓+300弹箱+300弹箱+300弹箱+300发弹箱=1450发。
1944年以后德军调整编制,又出现了一种8人的“突击班”,他们清一色的使用STG44突击步枪,而与之对应的则是8人的“机枪班”,它们装备3挺通用机枪。
按照德国人的数据,旧的10人掷弹兵班在“防护射击”状态下,每分钟可以射出650发子弹。
而8人的“突击班”的数值是多少呢?1420发分钟。
4德军以前的战术是冲锋枪步枪跑位-机枪突突。后来改变了战术,用3挺机枪压着8支突击步枪冲锋。
这些STG44的携弹量是3个30发弹匣,一共90发子弹。
但德军后期配发STG44相当混乱,部队携带的弹量也不一样,有时候他们尽可能的翻倍携带弹药,变成6个弹匣,也就是180子弹。
按照一些书籍资料的说法,有时候突击兵们甚至会携带多达12个STG44的弹匣,这些弹药会临时发放,然后被士兵携带。
也就是说,这些德国兵至多可以携带360发子弹,一个8人班就是2880发子弹。
这并不奇怪,突击步枪是个耗弹大户,今天美军的战场配置是13个弹匣。
3挺MG42的机枪班咱就不算了,免得伤害日杂感情。
实际上,德军还有个抢补给的毛病,基本上是能拿多少就拿多少,从坦克兵到步兵都是这样,所以很多战场上德军精锐的弹药数远高于标准。
那么统计一下,德军10人班组子弹标准是:
班长的192发9mm冲锋枪弹+7把步枪的420发7.92毛瑟尖弹+机枪组1450发=2062发子弹。
德军8人突击步枪班清一色的中间威力短弹,2880发。
日1670:德20622880,呵,都压得这么厉害了,怎么日本兵的子弹还没超过德军2倍呢?
我们还可以通过弹药生产和消耗数据看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自1937年到1945年间,共消耗子弹80亿发,年均10亿发。
德国从1939年到1945年,共消耗子弹210亿发,年均37亿发。
日军的可支配弹药远低于德军,他们拿什么“携带2倍于德军”?
德国也不是没把MG42的图纸给日本,可日本楞是不敢造,看那玩意儿就跟李中堂看到马克沁一样。
用腚都能想出来,日军的战场火力远不如德军,它们能比机械化的德军多带两倍的子弹才怪!
其他网友回答
日军之所以单兵且带如此多的弹药,主要还是从其战术战略以及后勤保障方面考虑的。
二战时期,日军步兵的主要火力来自于我们俗称的“三八大盖”,为了加强步兵的火力,日本为步兵班配备了“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歪把子机枪”。
这种“歪把子机枪”的设计,充分考虑个各方面的因素。
这种“歪把子机枪”在步兵班中使用,必然极大的增加弹药的消耗量,在后勤保证无法跟进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弹药的充足,成了一个大问题。所以日军将“歪把子机枪”的弹药和步枪弹药设置成了通用型,即6.5mm步枪弹。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在行军过程中只需要携带一种子弹,减轻了负重,由于“歪把子机枪”的稳定性比较差,所以在机枪故障的情况下,子弹同样能供给步枪使用。
而日军单兵之所以携带这么多子弹,主要也是为了在战斗中保证机枪的火力能够持续。
反观德军,虽然主战步枪“98k毛瑟步枪”和“MG34通用机枪”“MG-42通用机枪”也都采用了同样的7.92mm毛瑟枪弹,但是由于德军高度机械化的作战形式,往往并不需要为弹药发愁,所以单兵只是携带标准数量的子弹。
其他网友回答
二战时,德军步兵枪械,装备当然在日军之上了,5发栓动的毛瑟98K步枪,是德军步兵最基础的枪械,除了班长的一把MP-40冲锋枪以外,基本上都是以98K为主,此外,就是一挺高射速的MG-34/42通用机枪。
毛瑟98K是人类所研发的性能最好的栓动步枪,没有哪把栓动步枪性能超越之,那么非常好理解,日军装备的三八式步枪作战性能,肯定是在毛瑟98K之下了。
德军的毛瑟98K,口径7.92毫米,步枪手携带6个弹药包,每个包内可以装两个5发弹夹,每名步枪手的携弹量为60发。
日军三八式步枪,口径6.5毫米,步枪手每人配备有3个“明治三〇年式”弹药盒,前面挂2个分别是30发,后面挂一个为60发,总计携弹量为120发。
因此,就德军和日军步兵的子弹携弹量,60发VS 120发,至于说日本步兵携带的子弹,在德军之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日军步兵班有一挺6.5毫米口径的大正十一年式即歪把子轻机枪,发射的子弹和三八式步枪子弹通用。
在战时,日军规定每个步枪手除了携带60发供自身三八式步枪使用的子弹以外,还必须额外增加60发子弹,这60发子弹是保证歪把子轻机枪用子弹,日军由于缺乏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步兵班火力输出全靠这挺歪把子轻机枪
日军的步兵分队相当于班,由13个人所组成,包括1名分队长,1个4人制轻机枪小组和8个步枪兵。
一挺歪把子轻机枪小组,包括1名射击指挥官(由分队长担任)、1名射手和2名弹药手,除了分队长以外,三人携带的子弹都有限,所以日军才规定,每个步枪手必须额外再带60发子弹,以保证歪把子轻机枪子弹所需。
德国军队步兵班火力输出单元为MG-34/42通用机枪,不似日军歪把轻机枪采用6只5发弹夹漏斗供弹,而是采用弹链供弹,弹链平常就装在铁盒内,是士兵用手提在手上的。
事实上,步枪弹携带量,日军在德军之上,毕竟是60发VS 120发,但考虑到MG-34/42通用机枪射速高,是战场上的吞弹巨兽,发射的也是和毛瑟98K步枪通用的步枪弹,因此就步兵班的整体携弹来说,双方所带的子弹数量大致相当,又可能德军还超出,因此不存在日军所携子弹是德军的2倍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