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历史之父是谁 被西方人称为历史之父

网友提问:

西方历史之父是谁?

优质回答:

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30)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的哈zhidao利卡纳苏斯城,因参加当地反对僭主统治的斗争被迫离开故乡。在萨摩斯岛居住一段时间后,长期在地中海周围地区游历,到过埃及、巴比伦、黑海沿岸和希腊的许多地方。在雅典居留期间,他和伯里克利、索福克勒斯等人交往甚密。

公元前443年,雅典在意大利南部建立图里城,希罗多德成为这个新建城邦的公民,并在这里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在古罗马时代,希罗多德就被誉为“历史之父”。所著《历史》一书,共9卷。1~5卷第28章,叙述西亚、北非及希回腊诸地区之历史、地理答及民族习俗、风土人情。478年以前数十年间的战争。希罗多德在欧洲史坛最先对史料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批判态度,而不是盲目相信一切传闻。他创造了叙述历史的新方法,把记载史实和加以阐释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时而诉诸神的意志和命运,时而认为取决于个别人物的才能,也有时借助于对历史或地理情况的分析。希罗多德推崇雅典民主,同时也充分肯定古代亚非人民的文化成就,因为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被西方人称为“西方历史之父”。

其他网友回答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徳,他长期周游各地,到过小亚细亚、黑海北岸、两河流域、叙利亚、埃及等地。每到一地,他都注意了解风土人情,采集民间传说,考察文物古迹,因此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后来他移居雅典,结识了伯利克里和许多文人学者、他决心写一部关于希波战争的历史。不久,他和一些雅典人到意大利南部殖民,在那里写书直到去世。他根据查阅的资料和考察所得,写成《历史》,共分九卷,其中不但包括希波战争的历史,还包括巴比伦、埃及、波斯等西亚、北非国家以及希腊许多地区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情况,是西方第一部史学巨著

其他网友回答

希罗多德出生在小亚细亚的西南海滨一个叫哈利卡纳苏的地方,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是西方文学奠基人、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人们至今尊称他为“历史之父”。

希罗多德《历史》

  《历史》一书因描写的是希腊波斯战争,故又称《希波战争史》,在希腊史学史上是第一部堪称为历史的著作。它原来并不分卷,后来亚历山大里亚的校注家门把它分为九卷,并以缪司(Muse)女神的名字冠之,故《历史》又称《缪司书》。

  《历史》内容丰富,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活图景,宛如古代社会一部小型“百科全书。”希罗多德从史诗、官府档案文献、石刻碑铭和当时多种著作中,获取了很多资料,更多的是利用他亲身游历和实地调查采访所获得的大量资料。《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的第一座丰碑,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对希罗多德的评价

  1.希罗多德在史学上首先采用了历史叙述的形式,创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历史编纂方法。其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记事系统连贯,叙述生动有趣,把历史真实性与描写艺术性结合起来,为后世的历史叙述体奠定了基础,至今仍被西方奉为正宗,成为编纂历史的通用体裁。

  2.希罗多德目光远大,胸襟开阔,表现了对历史的远见卓识。首先他把目光投射到希腊以外的世界。他所写的是希波战争,实际上涉及到当时希腊人听知的世界范围。他十分重视东方诸国的文化,表现了不少明智的见解。他甚至认为东方是一切文化的摇篮,哲学思想、宗教信仰,以至日常生活习惯,他总是对东方的“舶来品”感到神往。

  3.希罗多德能注意考证史料,辨别直伪,在西方史学上最先使用了批判方法。在他以前的历史记载很杂乱,他比较各家记载之异同,从中别除不可信的东西,为历史学的发展开拓了新局面。

其他网友回答

希罗多德在《历史》这本书里把自己游历的很多所见所闻汇集起来,付诸文字,写成了笔记,这种做法是前所未有的,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公元前106年-前43年)把希罗多德尊称为「历史之父」。

希罗多德生活于公元前五世纪,以毕生的努力写成了不朽巨著《历史》,奠定了西方两千多年的史学基础。

希罗多德出身于哈利卡纳苏斯的一个名门望族,父亲是个工商业奴隶主,坐拥亿万家产,他的叔父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及知名的政客。优渥的家庭条件和高级的社会地位,使希罗多德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从少年时代起,希罗多德就勤奋学习,酷爱史诗。为后来的写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希罗多德的童年是在快乐中度过的,到他30岁时,他的叔父在政治斗争中被杀,他因救叔父而受牵连,被放逐海外。他没有意志消沉,而是游历了地中海周边广大地区。

东方,希罗多德到了腓尼基、叙利亚、巴比伦,远至波斯都城苏萨。南方,他到了北非,沿尼罗河而上,一直到埃及最南端的埃烈旁提涅,对孕育了埃及文明的尼罗河,他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北方,他到了黑海南岸的色雷斯、马其顿等地,受到了马其顿国王和大臣的热烈欢迎,他了解很多马其顿的风土人情。西方,他到了意大利半岛最著名的岛屿——西西里。希罗多德每到一地,不仅参观名胜古迹,而且多方采集民间传说,他仔仔细细地记录观察到的一切,不放过任何信息,由此掌握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为以后的写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游历也磨炼了他的意志。

公元前492年至前449年,古希腊与波斯帝国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史称「希波战争」。古希腊四战四捷,大胜波斯帝国。公元前447年,希罗多德来到了雅典。大战之后的雅典,民主政治、工商业、农牧业、手工业都很发达,文化昌盛,奴隶制进入鼎盛时期。在这良好的背景下,再结合希罗多德丰富的学识,他决定写一部推崇希腊、称颂雅典的《希波战争史》,后世简称《历史》。

希罗多德的《历史》自公元前11世纪的特洛伊战争写起,至公元前5世纪结束,涵盖600多年的历史。希罗多德本来只想写希波战争,后来变成主要写波斯帝国史,再后来涉及面越来越广,变为地中海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史。在叙述希波战争时,他站在古希腊的立场上,斥责波斯帝国的侵略。在书中,他多次谴责波斯帝国是个暴虐的专制国家,称赞古希腊城邦先进的奴隶民主制。

希罗多德虽然谴责东方的波斯帝国,但是对东方各民族的文化却大加赞赏。他认为东方文明对古希腊和世界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比如埃及的历法、巴比伦的日晷、腓尼基的字母。《历史》虽然主要写希波战争,但也有很多篇章写意大利、北非、中东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为我们展示了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地貌图景。

《历史》大致分为九卷:

第一卷:主要记述波斯帝国的建立过程和其对利比亚、巴比伦等民族的战争;交代了东西方的差距,为日后的《希波战争》埋下伏笔。插叙了波斯帝国开国君主居鲁士的传奇身世,以及被征服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第二卷:主要叙述居鲁士之子冈比西斯的登基,以及他筹划进兵埃及的过程,交代了埃及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宏大工程(金字塔、神庙、陵墓等)的介绍。

第三卷:主要叙述冈比西斯征服埃及,波斯帝国首都发生政变,高默达短暂执政,大流士密谋刺杀巴尔迪亚、成功夺权的过程。接着讲述大流士平息暴乱、锐意改革、巩固中央政权,以及攻克巴比伦的经过;交代了印度人、阿拉伯人的历史、风俗和当地奇特的动植物。

第四卷:主要叙述大流士在攻取巴比伦城之后,御驾亲征斯泰基,以及出征利比亚的过程。斯泰基人坚壁清野,诱敌深入,以「游击战」与波斯人周旋,使入侵者接连受挫。最后,大流士巧施「金蝉脱壳」之计,侥幸逃离斯基泰亚,回师途中,他征服了色雷斯。交代了斯基泰人的传说、历史和民俗风情,描述了阿玛宗人的生活习俗。

第五卷:主要叙述波斯名将麦加巴佐斯在公元前499—前494年间率军征服色雷斯,以及【伊奥尼亚起义】,火烧萨迪斯的过程。暴动领导人前往斯巴达求援,遭到拒绝,而雅典等邦同意出兵相助,成为日后波斯入侵希腊的借口;交代了斯巴达的政治、历史、风俗,以及雅典摆脱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添加了克里斯提尼改革等内容。

第六卷、第七卷、第八卷、第九卷:主要叙述波斯人取得【拉德海战】的决定性胜利,以及平息伊奥尼亚暴动的经过。接着详细叙述了希波战争;插叙雅典人与海上强敌埃吉那人之间的争斗过程,以及波斯军中数十个民族的军事装备和他们各具特色的服装饰物。

《历史》是一部史学著作,本应该客观实在,但是由于希罗多德是个信神者,所以他在书中穿插了很多预言应验、国王占卜类神话故事,还不止一次的表示有一个超自然的力量主宰着人世间的一切、国家的兴衰。希罗多德还笃信「英雄」,把少数剥削阶级的英雄人物描绘成历史的主宰。这些相对就拉低了《历史》的阅读水准。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写史书的着眼点不同:前者最初只想写一部战争史,后来改为一部波斯帝国历史。事实上以后希罗多德接触到整个社会、文化,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例如他从薛西斯远征失败中得出一个重要的历史结论,即:【骄者必败】

总之,希罗多德和司马迁都是伟大的历史学家,都凭着一部书驰名中外,希罗多德的《历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分别是西方史学史和中国史学史上的里程碑。

其他网友回答

古罗马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人文主义杰出代表、西方历史、文学奠基人,他也被西方尊称为西方历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