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法与欧阳询比较 欧阳修评价颜真卿的书法

网友提问:

为何有时颜真卿的书法观感不如欧阳询舒适?

优质回答:

如果说颜体不如欧体观感舒服,那就证明你不懂书法,,,,,,不是一个级别,不是一个高度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觉得颜真卿书法的观感不如欧阳询舒适是非常正常的,我为什么说正常呢,这里简单点说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造型有区别,而另一方面是审美主体不一样。

我们在当代的书法技法解构手段里,常见的分析方式认为书法造型是由三类线构成的:

相向

相背

平行

01、颜体的造型和审美

显而易见,颜体书法特点是“外拓”型的,且是在古人外拓法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外拓。简单点说就是夸张运用相向线,使整个字呈现一种比较肃穆、严峻的风格特点。而为了突出“庄严”的观感,颜体楷书通常都要过分撑满格子。也就是把字放在格子中间时,笔画撑满四角。

这种处理手法虽然会让字成篇书写更有气势,但是同样会使字显得“生拙”,我们依照生活经验可以知道,“拙”是一种较为朴素的观感,例如幼童的涂鸦圆圆胖胖的感觉,我们称之为“稚拙”。

我们对颜体楷书“不好看”的印象, 归根结底是因为颜体字表现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美学中所讲的“优美”。

颜体楷书因其字字撑满、点画粗壮,十分类似一个浑身腱子肉的壮汉,字会显得十分阳刚。这种风格不能让人感受到“柔”的成分,故而在一众以优美为特点的书法中并不是十分讨喜。

那么这种书法面貌的表现方式实际上就与历代的主流有很大的区别,甚至于可以说是“逆传统”的。

在这一点上,清代的书法家梁巘就曾经讲过:

“颜鲁公作书,不拘字之大小,画之多少,俱撑满,而古意已失”。

颜体作为颜真卿所创的书法风格,在遵循传统法度的基础上开辟了全新的审美视角,这种创新是没有先例的,也难怪梁巘会说“古法已失”。在一众以“秀逸”或者美学所讲的“优美”为审美基调的书家或者爱好者看来,颜体确实是没有那么顺眼。

02、欧体的造型与审美

方才说颜体楷书是“外拓”型的造型,那么欧体明显就是“内擫”型的。内擫式的造型险峻,观感上是以秀丽为直接感受。在初唐的书风中,特别强调“瘦硬”的美,比如著名的“书贵瘦硬方通神”所讲的道理其实就是初唐的审美。

在欧阳询的时代非常的推崇王羲之。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王羲之书法“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瘦硬这种审美带来的就是美学意义上的“优美”,是一种柔和的、风神萧散的美。

那么对欧体的欣赏其实可以讲是对“优美”审美的延续,这一类的风格被称作“典雅书风”。

历史上,以典雅书风为基调的创作是主流的,哪怕颜真卿也有这种作品。颜真卿以前不必多说,颜真卿以后,五代的杨凝式、我们熟悉的宋四家以及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等等,虽然受颜真卿影响,部分风格比较来说不够典雅,但是主流的书法创作基调都是柔和优美的。

03、美学视角下两种风格

“欧体”和“颜体”其实是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书体。虽然“欧体”这类审美意象是优美的,是作为主流长期影响着人们审美的,但是并不意味着“颜体”就是一个异类。

我们中国的审美根据“儒释道”三种文化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分三类审美:

儒家:沉郁顿挫

道家:飘飘欲仙

佛家:空灵寂静

从魏晋到唐,书法的发展受魏晋道家老庄之学的影响,书法风格以“飘逸”、“柔美”、“秀丽”作为主要发展风格,这在历史上是长期存在的,在这方面,可以对应美学中的优美。

优美的特点就是你的第一观会感觉到舒适、安逸。

历史进入中唐以后,唐朝的礼佛风气日盛,怀素等书家也随即崛起,空灵的禅意书法成为了书法审美的重要一支呈现在我们面前。禅意书法的代表人物有怀素、空海、良宽以及近代我国的弘一法师等等。

有没有人史无前例的开辟了符合儒家沉郁顿挫的书风呢?答:有,颜真卿。

也就是说,欧阳询的欧体虽然风格强烈其实是遵循了传统而少有创新的(审美意义上),但是颜真卿则是吸收先贤特点大胆出新,在书法审美上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道路。

我们知道创新总要遭受一些批评,所以颜真卿书法在历史上有些许批评也不足为怪了。

很多人不理解,颜体书法观感上其实不是很好看,颜真卿作为一名书法晚辈为什么会在历史上获得那么高的赞誉,部分原因就是上文的描述了。

其实颜体书法的审美非常好理解而且很容易get到审美的点。 拿宋词作比较,如果说婉约派体现优美,那么豪放派则显得崇高。

崇高是什么呢?崇高作为审美类型,欣赏起来会有一种复杂的、压抑的,不是很和谐的心理体验,甚至它是能够暗示心里恐惧的。

美学中谈崇高是这么说的:客体的精神力量或物质力量对主体的震撼,提升了主体的精神境界。

说的直白些,崇高就是看到它会让你感到难受、心悸,进而产生一种敬畏或者崇拜等心理。

那么我们知道,颜体书法肃穆庄严,使用场合是榜书大字亦或是古代官方通告,颇有一种威严感扑面而来。直接面对颜体会产生一种震撼的心理压力并且引起你的赞叹与敬畏,而这将扩大你的精神境界。

那么,崇高的第一观感肯定不会使你觉得舒适。这也就是颜体在观感上不如欧体舒适的原因了。

然而,这就是颜体的美。

如上所述,熟悉一种审美以后面对不同的审美对象不能及时调整审美方式以及审美思路,那么认为颜体这种风格观感不如欧阳询就十分正常了。

以上,就是关于“为何有时颜真卿的书法观感不如欧阳询舒适”的全部回答。我是王舸,关注我了解更多书法知识。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书法家如果按照水平层次划分,王羲之和颜真卿应该处在同一位置、同一水平,这样往下,才是欧阳询、赵孟頫、苏轼等人。大概有些人会觉得这样的分法并不对。实际上在这里所用的划分尺度不是站在他们艺术水平高低、大小的角度,而是从他们对于书法史的贡献,对于书法的发展变化的意义上来说的。这就牵扯到我们如何看待艺术作品以及艺术作品的史学意义了。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文学史上的汉赋,从艺术水平来说,它是真没啥好说的,你自己去找汉赋读一下就知道,里面用词佶屈聱牙、描写繁复夸张,冗长空洞,即便是像司马相如这样的辞赋大家,也是这样。在某程度上讲,汉赋就是文学家在买弄他的文采,这些文章在相当长时间内,所充当的角色就是为了给皇帝歌功颂德,其实就是拍马屁的文章。除了汉朝皇帝汉武帝之外,其他人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情感共鸣。这样的文章,在当时来看,就是拍马屁用的,你说这样的文章,他的的艺术性高吗?不是很高,但是他具有非常大的文学史价值。所以,你看,一个艺术形式以及一个艺术风格,其艺术价值有可能不是很高,甚至没有什么文学美感。但是在整个历史变迁的角度上来说,他有可能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具有史学开创性的。而王羲之和颜真卿的书法就是如此。颜真卿之所以能被我们后世的人所看重、熟悉,正是因为它创新和改变了以二王而代表的传统审美风格,开创了以肥硕为美的新风尚。因此,从书法史角度来说,颜真卿在书法风格的开拓上是很大的,而欧阳询仅仅是二王书法的继承者。而欧阳询的书法基本上承袭王羲之的风格,所以他的书法就是二王书法风格在楷书上的表现。欧体楷书笔画和结构都呈现着二王帖学的风格,笔画细腻、结构严谨,中宫紧收。颜真卿的书法外拓,肥硕壮美。章法上欧体稀疏秀朗,颜体紧凑充盈。这就是欧阳询和颜真卿的楷书区别。颜真卿的书法无异于一阵清流,它以迥异于传统的面目和风格出现,自然更受我们,尤其是现在,这个提倡创新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颜真卿的书法都有很高的影响力,所谓“学书当学颜”,就是这个道理。

其他网友回答

从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的角度而言,笔者也认为颜真卿的书法的观感(美感)其实不如欧阳询。这是由于他们的书法具有不同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世人公认的四大楷书名家中,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欧(阳询)楷也排名第一。

从欧阳询与颜真卿楷书的不同特点看,欧楷结构紧凑,内紧外松,既险峻与挺拔;而颜楷的主要特点是,横细竖粗,字体相对比较宽泛,很适合写大字(榜书)。

因此,如果从实用的角度而言,欧楷的特点决定了其缩小版就是实用的硬笔小楷,而颜楷的横细竖粗的特点,其缩小版就很难达到实用的要求。

总之,根据笔者上述观点与分析,并根据其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效果看,颜真卿的书法观感不如欧阳询的书法舒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书法作品的视觉观感,是与个人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的。如果你感觉颜体书法不如欧体看起来舒服,说明你是崇尚欧体审美的书家,但并不说明别人也会有同您一样的感受。

个人对书法作品的好恶与审美情趣密切相关

书法作品其实是一种艺术作品,或者可以称为一种艺术形式。对于艺术品的审美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而足。一件艺术品,有的人看了觉得美,另外的人可能就觉得丑。即使对于同一件作品,由同一个人来欣赏,也会因他的心情、阅历增长而发生变化。这就是现代很多人感觉书法艺术看不懂,有些明明很漂亮的书法作品被人批评为没有艺术性,而很多流行艺术被人批评为丑书,是一样的道理。

个人审美情趣同性格爱好密切相关

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大多是后天形成的,与个人的性格取向、知识阅历、家庭环境、工作氛围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对于欧阳询和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喜欢恬淡、静雅、唯美、规矩的人会喜欢欧体多一些,而崇尚阳刚、豪迈、粗犷、奔放的书家,可能看颜体楷书会产生共鸣多一些。

欧体和颜体都是楷书至尊值得学习

欧阳询和颜真卿都是唐代楷书大家,均被誉为中国楷书四大家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艺术地位,喜欢楷书的朋友学习书法应该从楷书四大家学起。学习书法之前应该首先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确定流派,比如上述第一种情况就可以选择欧体,第二种就选颜体。当然也可以选择柳体、赵体、智永等等,主要看自己对哪一家有感觉。比如本题的出题者对欧体有感觉,就应该在欧阳询的书法体系里多下些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