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动物可以近亲繁殖而人类不行 为什么动物可以近亲繁殖而人不行

网友提问:

为什么动物可以近亲繁殖?

优质回答:

近亲繁殖是指两只动物在三代以内有共同祖先下的交配行为。近亲繁殖在当下的人类社会中都会主动的规避,因为近亲繁殖会增加不良隐性基因的表现几率。不过,在我们的印象中,近亲繁殖却是动物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动物真的可以进行近亲繁殖吗?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人工干预下的动物近亲繁殖

人工干预下的近亲繁殖是比较常见的,这是因为近亲繁殖是人类为了得到某一种动物性状高度一致的主要手段,简单的说就是人对动物纯种的选育。其中鸽子的育种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比如在赛鸽的育种中,人们会选取两只非常善于飞行,而且对路线的记忆强的鸽子进行繁殖,而在它们繁殖的后代中,选取两只最优的后代再进行近亲繁殖,这样产生优质赛鸽的几率就会大幅度提高,而且近亲繁殖的后代也被称为纯种鸽子。除了鸽子外,近亲繁殖的育种方式也被应用于其他家养的动物身上,比如兔子、马、猫、狗等等。

也就是说人工干预下的动物近亲繁殖是人们为了获取动物某一特殊性状的一种方式,而且是较大几率获得该性状的方式。

自然条件下的近亲繁殖

其实在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大都会规避近亲繁殖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自然界中的动物根据生活习性可以分为群居和独居两种。独居的野生动物一般都是由雌性一方抚养后代长大,但是等到后代成年后,这些后代就会与母亲分离,比如老虎、花豹等等这些独居动物大都是会让后代在自己身边待2-3年后就分道扬镳,这其实就是独居动物避免近亲繁殖的一种方法。

而对于群居动物来说也是一样的,群居动物也会让后代在族群中待到成年,之后,大多数的群居动物会选择将雄性后代驱逐出去。比如狮子、水牛等动物都有驱逐雄性成年后代的习性,我们以狮子为例。一般情况下,狮子的后代在2-3岁时,雄性和雌性会被区别对待,其中雄性会被赶出族群,从群居生活变为流浪的独居生活。这样的做法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让雄性的基因更加强大,因为独自面对大自然的挑战能够加速优胜劣汰,而能活下来的显然是基因更强大的雄性;第二是尽量避免近亲繁殖。如果成年后的雄性动物不被驱逐,它们就有可能在发情期与自己的“姐妹”进行繁殖。

因此,在自然界中的动物,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尽可能的避免近亲繁殖的发生,可见,它们对近亲繁殖也有一定的认知。

逃不过的近亲繁殖

在野生动物之中,群居动物近亲繁殖的几率要远大于独居动物,这是因为群居动物大都只会驱逐一个性别的后代(大都为雄性),而雌性成年后依然会留在族群中,此时就会发生近亲繁殖的一种-回交。回交时指子一代与亲一代的任何一方交配的行为。我们还是以狮群为例,在狮子们的后代成年后,虽然雄性后代被驱逐,但是雌性后代已经成年也具备了繁殖能力,并且它们还待在族群中,此时就会发生亲一代的雄性(雄狮)与子一代的雌性近亲繁殖的现象。这个近亲繁殖是大都是群居动物都无法逃脱的。

不过,它们也有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当首领的族群中,首领的更替频率是相对较快的。比如一头雄狮想要成为首领的年龄大约都在4-6岁之间,当它成为首领与雌狮交配产生后代,在加上后代成长到3岁左右时,它至少已经7-10岁了,而对于平均年龄在15年左右的狮子来说,这已经过了黄金的年龄了,所以它被其他新的、更年轻的流浪雄狮挑战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这样新的狮王加入后,就会避免近亲繁殖的现象发生了。

近亲繁殖的利与弊?

从人看其他动物的视角来说,近亲繁殖是有利的,因为这样能够产生更具有某些特性的动物。但是,对动物本身来说几乎是没有什么利可言的,因此,大多数动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规避近亲繁殖的现象发生,毕竟近亲繁殖产生的后代患先天性疾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关于这一点,野生动物们肯定也经历过一个过程,当它们发现后代患病几率增加,后代成活率低时,它们想出了规避这一现象的方法。

而在人工干预下,动物的近亲繁殖虽然能够得出一些特性更强的动物,但是,同时它们的后代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近亲繁殖的弊端,只不过,这样有先天性问题的近亲繁殖的产物都被人工筛选掉了而已。

总结

表面上看, 动物确实可以近亲繁殖,这是因为这种现象在人工饲养下的动物中是比较常见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野生环境下,动物们都在以自己方式去规避近亲繁殖的发生,因为近亲繁殖会导致近交衰退,也会降低后代的成活率,增加后代患病的几率。

所以,任何动物其实都可以近亲繁殖,但是近亲繁殖的弊大于利,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任何的动物都在规避近亲繁殖。

其他网友回答

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可以近亲繁殖,这是不受控制的,大自然并没有规定哪种生物不能进行近亲繁殖。但同时,不可否认近亲繁殖的危害是巨大的,近交会导致本来不表现的有害的基因越来越显而易见,如一些癫痫病、白化病、心脏杂音等疾病的概率会大大提升。

近亲繁殖:

近亲繁殖为近缘繁殖的一种,指亲子,兄弟姐妹等近亲间进行的交配。其后代常表现出生活力、生产力、繁殖力、抗逆性、适应性下降和生长发育缓慢等。

BBC曾经有一部纪录片《纯种狗的悲哀》,专门讲述了关于纯种狗的悲惨境地。一些纯种狗繁育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的将有亲缘关系的狗狗进行交配,甚至让它们回交,只为选出符合人们审美的狗狗,而全然不顾狗狗的健康,导致有些狗一出生就是“药罐子”。

最有名的是查理士王小猎犬,据说在英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查理士王小猎犬会患上一种可怕的脊髓空洞症的病。这种病主要是因为狗狗头部骨骼太小,挤压了大脑的神经系统,形象点说,就是你的脚有40码,却偏偏要挤进36码的鞋子里面。

所以该病一旦发作起来会让狗狗痛不欲生,满地打滚,不停哀嚎,像火烧,也像挑断筋骨,随着病情发展,甚至戴项圈时和头皮的轻轻碰触都会让狗儿痛不欲生。最后只能通过做手术把它们的头骨削去部分才能缓解,但这种手术成功率只有20%左右,而且将来还有复发的可能。而且,除了脊髓空洞症,查理士王猎犬的还有心脏病,一半的查理士王猎犬会在5岁后出现心脏杂音。

还有法国斗牛犬,遗传病最多的狗。它是由英国斗牛犬和巴哥犬进行交配,然后将产生的后代进行近亲繁殖,才出现的法斗犬。这种狗容易脊椎发育变形,并且由于法斗的盆骨狭小,很难自然分娩,需要在人的协助下进行剖腹产才能顺利诞下后代,可以说每一只怀孕的母法斗犬都是在生死的边缘徘徊。另外,法斗犬由于鼻短脸扁,呼吸道短小,不能剧烈运动,容易中暑,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法斗犬完全就是一“病秧子”。

其实不止于此,大部分纯种狗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拳师犬容易患癫痫;拉布拉多有眼疾和关节问题;人们最喜欢的可爱的金毛猎犬一半以上患癌症而死;大丹狗大到它们的心脏无法支撑它们的身体等等。而这一切都是近百年来人们为了自己的喜好和虚荣心造成的。据说,目前世界上90%狗的种类都是近一百年来由人类制造出来的。

当然,这是由人类操控的近亲繁殖造成的悲剧,大自然自己也造就了一些近亲繁殖的悲剧,而那更像一个循环的魔咒。

东非大峡谷地带的塞伦盖亚和阿鲁沙中间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的狮子曾经就面临了近亲繁殖的问题!由于这里拥有完备的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导致了该地区的家族性雄狮常年霸占着火山口,从塞伦盖亚过来的雄狮根本没有机会进入这个族群进行基因交流,于是该火山口的狮子群慢慢陷入了近亲繁衍的危机。

据调查显示,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这个地区的狮子,5代以前的共同祖先都是相同的7只雌狮和8只雄狮。其中七只雌狮是火山口挺过60年代因为近亲繁殖导致的一场大瘟疫的两组姐妹,而8只雄狮则是从火山口外的塞伦盖亚来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场病和这些外来者,火山口的狮群又繁荣昌盛了30年。

只是到了90年代它们的后代又走上了它们父亲的旧路!这个时间段火山口主要的6个狮群中的5个都是由先前发现的7只雌狮中的4只雌狮的后代组成!并且它们中间的雄狮还组成了雄狮联盟,最终成功入主了火山口的每个狮群,完全断绝了和外来者进行基因交流。而它们的后辈又和它们的祖先一样组成新的雄狮联盟。

于是最后火山口的狮子群又走上了祖先近亲繁衍的旧路,体质越来越差,甚至精子都出现了问题,只等着合适的时机开始新的轮回。或许这就是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的魔咒。

人类近亲繁殖也会导致严重的疾病:

近亲繁殖危害是很大的,也是被社会所不能容忍的。我国现代的法律明确禁止直系亲属三代以内结婚。但是曾经的人类社会和目前不少落后的地区还是存在个别近亲繁殖问题。

例如,著名的生物学家摩尔根自己就是研究该方面的,但是他却爱上了自己的表妹,最后生下的很多孩子都夭折了。

我自己的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案例,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我们村为什么有一个男孩子看起来总是傻傻的,还喜欢做一些不自然的奇怪的动作,而且他全身都是白色的,不是那种正常人的白,看起来很恐怖,那个时候我们村的孩子都疏远他。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也是受害者,他的父母是堂兄妹关系,所以诞下了有白化病的他。所以为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拒绝近亲结婚。

讲在最后:

无论是人也好、动物也罢,如果一定要近亲繁殖,那也是没关系的,大自然并不会强行分开你们。只是近亲繁殖的危害是很大的。据说,与非近亲繁殖相比,一种疾病的遗传,二级近亲的风险增大8倍,一级近亲的风险增大31倍,兄妹之间的风险则是正常的125倍。

其他网友回答

动物也是禁止近亲繁殖的。

人类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制定了许多法律措施,其实动物也很忌讳近亲繁殖,因为近亲繁殖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无论是人工饲养的猪羊鸡狗等家畜,还是狮虎豹等野生动物,近亲繁殖产生的后代都往往体弱多病。存活机会较少。这是由于许多遗传基因只有在它们并存于双亲的基因中时才显现出其消极的一面,而双亲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的基因特性雷同的机会就越大。在一般情况下,动物同人一样,很少发生“乱伦”的现象。幼仔一旦发育到能够独立时,就会离开旧巢,到另外一个地区去寻找伴侣。比如鲸类在群体中同它们的家庭成员从不发生性关系,而是在出生的群体之外去寻找配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双亲总是属于不同的群体。对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一种被人们误认为最有近亲繁殖嫌疑的鸟类的遗传物质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它们也在避免近亲交配,虽然每四窝鸟中可能有两只有近亲相交的现象,但这种鸟类却有许多“外遇”现象,使它们的后代有60%是从这样的接触中产生的,因此总的看来近亲繁殖率并不高。在动物界中,如果除了近亲之外一时没有别的配偶选择,则常常表现为耐心地等待。例如非洲狮雌兽的一生在大多数时候是在同一个群体中生活的,它们必须接受固定的群体首领作为它们的性伴侣。有趣的是,如果作为首领的雄兽是一些年轻雌兽的生父,那么这些年轻雌兽的性成熟期就会明显推迟。如果这头雄兽的首领地位被另外一头雄兽所取代,那么这些年轻雌兽的性成熟期就会大大提前。动物们是如何知道它们是近亲的呢?通常仅仅是依靠一条最简单的规则,即早年一起长大的伙伴通常就是家庭最亲近的成员,因此不宜交配。不过,许多动物即使原先没有接触也能分辨出最亲近的家庭成员,例如性交频繁的田鼠即使在出生后立即被分开,直到性成熟的时候才又相聚,也能认出自己的兄弟姐妹,并且采取回避措施。许多动物虽然不能直接认出它们的亲属,但还是能够避免近亲交配。例如蟋蟀和青蛙明显地更喜欢血缘较远的性伙伴,这可能是它们能从身体气味上辨认血缘关系远近的缘故。

其他网友回答

我曾经看到过一伤报道,说是日本人较奇葩,近亲结婚的很多,因为他们古代皇室就有近亲结婚的先例,除了日本还有别的国家,现在还允许近亲结婚,我是想不明白的。我们国家不允许近亲结婚,是因为基因像同概率大,后代发病率较高,所以才禁止近亲结婚。

动物类的智商远没有人类高,再说它们也没有研究机构,哪里懂的基因的问题,它们唯一想的是怎么解决温饱,怎么生存下去,近亲繁殖的危害怎么会知道。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可以,是无奈。当濒临灭绝的时候,是唯一的选择。其实动物的繁衍也是很讲究的一一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