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许多你家乡的传统文化 家乡的一种风俗

网友提问:

记忆里,家乡有哪些特别难忘的特色传统文化习俗再也看不见了?

优质回答:

谢谢星工邀请!

记忆里,家乡有哪些特别难忘的特色传统文化习俗再也看不见了?

【本文原创】

在我国人民的节日习惯中,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便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便算是结束了,但在我们地方,接踵而至的便是祭祀祠堂、祖庙(也称春祭)、公期、军坡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因为是农闲时节,农村人便乘着空闲走亲访友,探望乡邻而更显得气氛热闹,活动也充满活力而丰富多采,其隆重气氛更比春节过之而无不及。

40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发展了,经济繁荣了,人民生活富裕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加上国家对乡土文化及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支持和保护,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作"封建迷信"而被铲除的乡土风俗文化和民俗特色文化的很大部分,都得到很好的恢复和保护:比如军坡、公期、舞龙、戏狮、平安醮会,清明节,端午节,鬼节等等。然而总是有些美中不足而难于恢复的富于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情况存在。比如氏族祠堂,氏族祖庙,地方神庙等等,甚至历史优久的祖(官)墓设施。

在我们家乡,每个姓氏的祖祠、祖庙,祖墓等建筑,是随着迁居海南的时间长短而不同,少则六、七百年,长则上千年。建筑的风格基本上都保留传承着中原文化的基因。所用的建材基上都是海南最好的木材。比如菠萝蜜格(格是木材的柚,以下同)、花梨格、苦香格、茵枝格,海梅格、苞子格、桃子格、京子格,坡垒格、母生格、赤盐,黑盐,缘楠,香楠等等,所有这些材质构建的建筑,其寿命起码都是上千年以上。按现在的可比价,造价起码都是三、五佰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尤其是有些材木已绝种,就使是有钱也卖不到。由于那段不堪回头的年代,不是柝除推毁,就是付之一炬,对于一些小姓氏来说,要恢复其建筑只能是白日作梦,对于一些大的姓族,也只能采用现代建筑取而代之。而有些属于国家级的文物古墓,为了考古(实为当时的墓贼所盗)而被全部捣毁。以上几项,对于他们的姓族文化(也应该是国家特色的传统文化)设施,应该说他们已经无力恢复,也可以说是失传而再也看不见了。在我们地方的一间原小学的旧址里,就有五间姓氏祠堂(王姓、杨姓、黎姓、韦姓、曾姓、泰华三仙圣娘庙),曾经办了一百六十多年的小学,也曾经在里面爆发过琼崖人民的起义斗争(历史上称为"答扬起义爆动"),直到现在没有一间恢复重建,实在令人心痛。有幸的是,也许祖上有德,也许是我的家乡姓族够大,近七百年的祖祠,祖庙,祖墓虽经风吹雨打,历史洗礼,都能有幸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谢天谢地!

祖祠,祖庙,祖墓,对于一个姓族来说,是一个不可侵犯的神圣地方,在祠堂里供奉着历祖历宗的亡魂牌位,上至三千多年前的开姓始祖,下至现代平凡子孙。祖庙里供奉着迁琼以来对宗族及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历代伟人、精英子弟的光辉史绩。祖墓里安放着迀琼以来最早开基立业的先辈英灵。在我们家乡,最有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莫过于正月举行祭祀祖祠,祖庙和清明的祭祀祖墓习俗。

国,是家的放大,一个家庭,一个姓族(氏族)如果不懂得爱家,不懂得爱祖宗,就是不懂得爱国。每逢清明,国家必祭轩辕皇帝,也就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火黄子孙,而每个姓族祭祖,也同样是传递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伟大意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那些过去的已经过去,在新的形势下,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帮助下,我相信,那些失去的优秀传统中华文化习俗,一定会得到完善和恢复,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文明,将会绽放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异彩!

其他网友回答

星驿哥哥曰:皮影戏,我们那叫影子戏。在我五六岁的时候见过一次,后来也就再也没有见过了。虽然有些电视剧里有这样的情节,但是现实中见过皮影戏的年轻人人应该不多了。

现在过年舞龙舞狮之类的还是有不少的,但是看起来没有之前的感觉了。小时候舞龙舞狮特别热闹,觉得很好玩,很开心,现在过年没有那种气氛了。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在我记忆里,小时候家乡特别节日喜庆祠堂一起聚会打罗鼓吹嗽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