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通韵又叫什么韵 诗词通韵和新韵有什么区别

网友提问:

诗词中的通韵是什么意思?通韵和邻韵有什么区别?

优质回答:

问题:诗词中的通韵是什么意思?通韵和邻韵有什么区别?

......

前言

王力先生在其《汉语诗律学》中有一个定义:通韵就是邻韵相通,这是一个动词。邻韵就是相邻的韵,不过这个相邻并不是在韵书中的相邻就是邻韵。

一、邻韵

下面以《平水韵》举例,注意邻韵的几个问题:

1、不是韵母相同就一定是邻韵

东、冬是邻韵,寒、删、先是邻韵,但是寒、删、先与覃、盐、咸同是an的韵母,但不是邻韵。

2、不是相邻的就一定是邻韵

例如二冬和三江不是邻韵,三江与七阳隔得老远却是邻韵。 皮日休《奉和鲁望谢惠巨鱼之半》

钓公来信自松江,三尺春鱼拨剌霜。腹内旧钩苔染涩,腮中新饵藻和香。冷鳞中断榆钱破,寒骨平分玉箸光。何事贶君偏得所,秖缘同是越航郎。

第一句用邻韵:上平三江,其他四个韵脚都用下平七阳。

3、邻韵的分类

在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平声韵的邻韵分为八类,如下:

(一)“东、冬”为一类。

(二)“支、微、齐”为一类,“支微”较近,它们与“齐”较远。

(三)“鱼、虞”为一类。

(四)“佳、灰”为一类。

(五)“真、文、元、寒、删、先”为一类。其中“真文”、“元文”、“寒删”、“删先”、“先元” 较近;而“真元”、“寒先”、“元删” 较远;至于“真寒”、“寒元”、“文与删先”、“先与真文”原则上不能认为是邻韵。

(六)“萧、肴、豪”为一类。

(七)“庚、青、蒸”为一类,“庚青”较近,它们与“蒸” 较远。

(八)“覃、盐、咸”为一类。

注:歌、麻、蒸、尤、侵等五类无相邻韵部。

二、通韵

按照王力的解释,通韵就是邻韵相通。

1、近体诗近体诗不允许通韵

在近体诗中,首句如果押韵的话可以用邻韵,但是其他四个韵脚一定要一韵到底。上面举例的皮日休《奉和鲁望谢惠巨鱼之半》用三江和七阳。

近体诗不允许通韵,首句用邻韵不是通韵。

2、古体诗可以通韵

古体诗就自由多了,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通韵。唐朝的韩愈是个犟筋头,用宽韵作诗的时候常常通韵,用窄韵作诗的时候,偏偏喜欢一韵到底。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记载:“

圣俞戏曰,「前史言退之为人木强,若宽韵可自足而辄傍出,窄韵难独用而反不出,岂非其拗强而然与?」坐客皆为之笑也”

诗韵分宽韵、中韵、窄韵、险韵4种,韩愈《病中赠张十八》通篇用上平三江,三江是险韵,韩愈却一韵到底,所以梅圣俞说他“ 岂非其拗强而然与?“

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不蹋晓鼓朝,安眠听逢逢。

籍也处闾里,抱能未施邦。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

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

扶几导之言,曲节初摐摐。半途喜开凿,派别失大江。

吾欲盈其气,不令见麾幢。牛羊满田野,解旆束空杠。

倾尊与斟酌,四壁堆罂缸。玄帷隔雪风,照炉钉明釭。

夜阑纵捭阖,哆口疏眉厖。势侔高阳翁,坐约齐横降。

连日挟所有,形躯顿胮肛。将归乃徐谓,子言得无哤。

回军与角逐,斫树收穷庞。雌声吐款要,酒壶缀羊腔。

君乃昆仑渠,籍乃岭头泷。譬如蚁蛭微,讵可陵崆uu。

幸愿终赐之,斩拔枿与桩。从此识归处,东流水淙淙。

韩愈的这首古体诗就用邻韵通押(通韵),使用了十三元、一先、十四寒三个韵部。

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鸣声若有意,颠倒相追奔。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童子自外至,吹灯当我前。问我我不应,馈我我不餐。退坐西壁下,读诗尽数编。作者非今士,相去时已千。其言有感触,使我复悽酸。顾谓汝童子,置书且安眠。丈夫属有念,事业无穷年。

结束语

近体诗一韵到底,除了首句外不得用邻韵。古体诗是古代的自由诗,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通韵。

@老街味道

其他网友回答

诗词中的“通韵"到底是什么意思,“通韵"和“邻韵"有什么区别?

一下子不知哪儿入手,“通韵"在诗词中到底该如何理解。本人才疏学浅,只能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通韵"只存在于古体诗词中,因古体诗对韵律比较宽松。再加上地方方言发音较多。南北差异较大的原因吧。

诗词中的“通韵“除格律诗外,其他各种形式的诗词应该均可,这其中包括民间的山歌,顺口溜,打油诗等等。

近体诗词,从古体诗词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有规律的诗词体,对韵脚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在格律诗中,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里,基本上都是以平声字做韵脚为主。而这里的“韵脚”。基本上只能在一个韵部里从头韵到底(起句可借邻韵除外)。这其中格律诗以《平水韵》韵律表为范本。

至于词牌名等,有押平声韵律,也有押仄声韵律。大多数都是上下两阙一韵到底。作词也有格律,《词林正韵》韵律表为作词的范本。

中华新韵,是现代人作诗的韵律表,应该没有通韵一说。

邻韵,通俗地说应该是左邻右舍的意思。在近体诗,现代诗词中可以向邻居借字来用。诗中起句若是平声字韵脚,从古至今借邻韵是诗人作诗的高招。古人在近体诗词使用韵律的见解是善于随机应变的,不拘泥,能变通就绝不守旧。这就是古人诗词理解韵律的精妙绝伦之处。不象我,想写作近体诗,小心翼翼地生怕不合韵律,一味地只在一个韵部里打圈圈。

古体诗体,不管同一韵律,还是邻韵借用,都是可以通韵的。

记得我们小时候,经常玩游戏,老家有很多的地方山歌,顺口溜等,只能用我们的方言来唱或读。既好听又朗朗上口,按现在的话来说,一韵到底,也就是通韵。但要换成普通话来读唱会乱成一锅粥。有些方言发音,在普通话里找不出相同发音的字,读出来外面人根本听不懂。

所以说“韵"在各种方言里只是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多大的函意。只要朗朗上口,中间不脱节就是韵律。

(以上是个人的理解,若有违规矩,可自行上网查询正确答案。在此,望海函)

其他网友回答

“ 通韵 ”。1.谓音乐声韵通和。《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亹亹通韵,跡不蹔停。” 吕向 注:“言善谋所进,如音乐声韵通和。”2.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可以互押。如“平水韵”中“东”、“冬”可以相通,“支”、“微”亦可相通等。古体诗通韵较为宽广,近体诗则受严格的限制。 章炳麟 《訄书·述图》:文辩反覆而无徵验,乐府通韵而违今古。自注:既非今韵,又非古音, 吴棫 毛奇龄 以来,其流緐矣。所谓邻韵,即指韵音相近者。因其于韵书排列上相邻,故名为“邻韵”。必须指出,邻韵是因为韵音相近而为邻韵,并非是排列相邻而为邻韵。但其排列相邻,却是因为韵音相近的关系。实际上,有些诗人不仅邻韵通押,连不是邻韵的相近的韵部也可以通用起来。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现在学诗,“通韵”和“邻韵”这俩词有时含义相同,指几个音声相近的韵部。

通韵,指几个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

邻韵,指韵书上相邻的韵部。不过也是因为音声相近才被安排相邻的。如《平水韵》的“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这几个就是。还有“八庚”“九青”“十蒸”。

通韵和邻韵作诗时可以互押。我们一般说“邻韵通押”。如一首七言律诗主要用“一东”韵,但入韵的首句用了“二冬”韵。

中唐以后,五七言诗首句入韵的情况下,有些诗人选用邻韵,以和用的主要的韵相区别。后来宋人将之发展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