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太过强势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呢视频 父母太过强势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呢知乎

网友提问:

父母太过强势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呢?

优质回答:

一、父母强势就会打击孩子的天性

有一天,我吃完饭带着6岁小儿子在楼下公园里散步,由于孩子很调皮到处乱跑,于是我叫他去和滑滑梯那边拿着玩具的小孩一起玩,过了一会有个看起来很不自信空手的小孩表示要加入我儿子那边。

看上去他不是很自愿的来询问,结果我儿子没说话另一个小孩就表示了拒绝!而且态度很坚决。

于是那个孩子走了,不一会一个中年女子走了过来,狠狠拍了一下那个小男孩的背:怎么了?又垂头丧气了?

孩子赶忙说道:他们不和我玩。语气里带着无奈和哭腔,看起来他不是被第一次拒绝。

“为什么你总是不被人喜欢?连找个小朋友玩都做不到!”女子语气中夹杂着不屑。

"因为.....他们手中都有玩具我....."小男孩低着头支支吾吾的说道,但又不敢说完。

中年女子正要抱怨些什么,但是我径直将我的孩子带到别处散步,很显然我的孩子也被那个女子的负面能量所影响。

其实那名女子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她锻炼自己的孩子能够与他人交流和玩耍,但却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她的行为过于强势,导致自己的孩子犹犹豫豫、没有自信,而且别的孩子有玩具,她的孩子却没有,于是乎她的孩子被理所应当的“拒绝”!

其实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是需要引导而不是这样强势的爱!

二、父母愈强势,孩子反而越弱势。

请一定要尊重孩子,把他当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来对待。

说起尊重,很多爸妈会说,我一直很尊重自己的孩子。

但是你心情不好时,能好好说话,也会尊重孩子吗?

有一句话说,父母对孩子暴跳如雷,不过是因为他软弱可欺!

的确,有很多的孩子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父母的出气筒。

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踢猫效应”,父亲在公司被领导骂了一顿,回家立即找了个借口把妻子臭骂了一顿,而妻子在教孩子读书的时候也借口把孩子骂了一顿,孩子在上厕所的时候,用脚狠狠的把家里的猫踢飞了,这便是“踢猫效应”。

于是,猫成了这个“愤怒传递链条”最尾端的受害者。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恰恰最容易成为尾端的这只猫。

如果这个孩子长期被父母的坏情绪虐待。会让他产生同样的情绪,最后还会影响他性格的形成。

这样的环境下,久而久之孩子往往变得懦弱无能并极度缺乏安全感。

很多时候,我们以“管教孩子”为名,行“发泄”之实,美其名为“对他好”,却在不同维度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其实,父母爱的基础来源于尊重,如果没有尊重,也谈不及爱。

三、没有尊重的爱,不是孩子想要的爱。

我们常常说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因为自信的孩子更有勇气面对困难。但其实孩子的自信来源之一是自我认同感。

假如孩子自己否认自我,哪里有让自信生根的土壤呢?

而在最初的成长时期,父母的信任会让孩子搭建自信的基础。不管孩子是挨了批评,还是被人否认。

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身边给孩子信任和支持。而不是用那强势的语气和态度指责孩子的不足,逼迫孩子去自信勇敢。

1、用心地陪伴孩子,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

在孩子心里,再贵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都不及父母的陪伴;再会带孩子的爷爷奶奶,都比不上爸爸妈妈的陪伴。

谓陪伴孩子,并不是说时刻守在孩子身边。真正的陪伴不在时间长短,而在于用心。

比如在周末或闲暇时间设立“特别时光”,这个时间里请用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做一件孩子喜欢的事儿。

童年时期是父母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

趁一切还来得及,停下来,慢一点,给孩子一点时间,用心地陪伴他,让他认同这个家,让他拥有自信和自我认同。

2、尊重孩子的个性与性格。

孩子需要父母尊重他是独立的个体,而非父母的附庸。孩子的思想、感受、所有物都需要父母的尊重与支持,而非父母强加在其身上。

尊重他所做的事,在孩子专注一件事情时,不去打扰他,便是一种尊重。

在呼唤或教导孩子时,口气缓和、言语温和,也是一种尊重。

这些细节点滴的尊重,所带给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深刻地影响孩子的一生。

尊重是平等相待的心态及其言行,在家庭中切勿经常以长辈的身份说教孩子,要以引导为主,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与孩子平等地相处。

孩子犯错误或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我们需要先耐心地倾听孩子所想,而不是责骂为先。

这样才能让孩子对父母敞开心扉,父母也才能够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3、孩子的自信来源于家庭和睦且情绪稳定的父母。

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有利于形成安全、亲密的亲子关系,而紧张的家庭情绪氛围则会导致儿童缺乏安全感,从而引起亲子关系的疏远和紧张。

社会心理学习理论认为:

青少年会以父母在婚姻中的交往行为作为榜样,把习得的行为带入到亲子交往或家庭之外的交往中,从而引发亲子冲突或同伴冲突。

儿童时期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养成,与人交往的模式,表达爱和感受爱的能力,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成为充满爱与能量的人。

“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是改变孩子一生的关键,这也是将来他们踏入社会,基本接人待物的依据,关心你的孩子,别忘了重视你与孩子的关系。”

当然,我们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导,让他明白规则。让孩子的行为能更好地融入群体和社会。

但重点在于管教时的态度、方法。你是带着愤怒的情绪,还是带着平和的爱?

我们常常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听听孩子想说的话:

“父母似乎都很爱我,父母迫不及待地把父母所认为的爱和期待交付我,但实际上,我并不认为这是爱而是一种伤害。”

在养育孩子的这条路上,请收起强势的爱,给他们恰当合适的爱。

其实爱也是可以这样简单的。

其他网友回答

母亲太强势孩子易受负面影响 “我儿子最近出现忽悲忽喜的奇怪行为,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甚至连自己想吃什么都没有个准主意。是不是得了什么抑郁症?我该怎么办?”周三上午,家住凤城四路的张女士向本报打来求助热线。有关专家就此表示,这很有可能是一种抑郁症,需要长期治疗。 专家分析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妈妈,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强硬干练,事业上是很成功的,因此,她们苛求孩子也做到最好,一旦孩子没有做好,就可能就会遭到母亲的责骂,这种“强势”的情绪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发育。 约束多让孩子失去自我 每天早上6点半,5岁的齐齐已经在唱英文歌;晚上10点钟,乐乐练习的钢琴曲还在不厌其烦地奏响,可生活“充实”的齐齐却整天郁郁寡欢的。“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母亲在家庭中一种急于自我实现价值的表现。”儿童心理专家指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母亲的言行,对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起着相当重要和直接的作用。但如何正确地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却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母亲所欠缺的一种技能。 很多母亲把培养子女当成了自我实现的途径,如果能成功地把子女培养成一名优秀的人才,她们常把自己的价值依附于其子女身上,子女成功是她们的成功,子女失败是她们的失败。所以,很多妈妈不得不把这种压力转移到其子女身上,把自己的意志无形地强加给孩子, 而孩子则在这种种的约束中变得没有自我。 过分苛求事与愿违 “现实生活中,妈妈强势的现象很严重,后果也很可怕。”儿童心理专家介绍,可以说,严厉的妈妈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痴心,只是因为沉缅在对儿女前程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她才会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然而一味的要求、一味的打击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从根本上说,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心理上不断做出的自我肯定,过分苛求造成年幼的孩子失去an全感,心理压力会增大,会有被抛弃的恐慌。而当孩子渐渐长大,意识到自己再不合妈妈的意,妈妈都要抛弃自己时,向上的动力也会消失,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疲沓,任何批评都无法触动他,变得底气皆无,碌碌无为。 恋母情结伤害孩子 “我们在临床发现,很多这样强势母亲的家庭里,父亲的角色极少被提起,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入了过多的关爱,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只有自己和母亲,因此孩子已经6、7岁了甚至更大还和母亲同床共眠,甚至在一个被子里。”我市著名心理学专家高春鸿表示,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基本上是缺失的,可有可无的。父母虽然都爱孩子,但无意中忽略了父亲的作用,所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失了一个认同的对象。 事实上母亲强势,受其危害的不只是孩子。因为从实际的交谈中,我们常常发现母亲更离不开孩子,母亲会因为自己精神生活的空虚而将儿子作为“替代配偶”,作为情感的依托的惟一对象,这同样也是强势母亲对孩子带来的心灵上的伤害。 父亲作用别被忽视 “要注意的是这个“强势”的程度,如果是将孩子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方式都强行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我认为这个关系就有些畸形了。”高春鸿坦言,这种决策过程不应忽视父亲的作用,只有双方积极地参与到家庭事务的管理,更多地关心子女的教育问题,夫妻双方共同商量,才可以避免一方的盲目,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就孩子上培训班这一事而言,对于子女需不需要上培训班,上什么样的班等决定,都应由家庭成员包括子女共同商议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