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假如魏忠贤在,明朝会怎么样?)

网友提问:

明史可信吗?魏忠贤死后,明朝经济与国力急转直下了吗?

优质回答:

看完如此多回答,本人深深失望,骨子里的奴性,如附骨之毒,消除不去。

当年,关公刮骨疗毒,遗老遗少的毒刮骨都刮不干净。

为了哗众取宠,而大放阙词?和矮大紧的三无论断,有何不同。

清是修书还是毁书?四库全书告诉了我们答案。

清是禁锢思想还是开放言论?文字狱告诉我们答案。

清是科技进步还是制度落后?坚船利炮告诉我们答案。

清是顽固不化还是锐意进取?百年的落后告诉我们答案。

满清四问之后,你再告诉我,明史,可信不可信?

一个从开国到最后,所有皇帝不务正业,飞鹰走狗,不理朝政的王朝,可以延续近300年?动你们脑子想一想?

一个从开国到最后,所有皇帝宁死不屈绝不投降妥协的朝代。

和一个只西方入侵就逃出国都,还美其名曰,巡猎的皇朝谁更伟大。

一个沿海贸易发达开始资本主义萌芽的皇朝,和一个自死都闭关锁国的王朝,谁更开放。

一个文化井喷各种思绪不断冲突,各类名士层出不穷的皇朝,和一个禁锢思想,死读书的皇朝,谁更开明。

读完以上你再告诉我,谁比谁更强?

历史都由胜利者书写,胜利者可以随便装点历史,然后,你告诉我,该相信谁?

当矮大紧的论调充斥论坛的时候,奴才们,你们站的起来吗?

一百多年了,你们还跪着。

其他网友回答

这么说吧,《明史》记载 明武宗出征蒙古,打死蒙古兵十几人,然后吓的蒙古十几年不敢南下。这可能吗?

另外《明史》是由投降的东林党人书写的

其他网友回答

第一,明史到底有多不可信?这个就需要题主去好好阅读明史原稿再去对照已知的历史真相,这就为难一般的读者朋友了,因为这实际上是历史学家们的研究范畴了。

按王朝惯例,后继正统王朝编修前朝历史,清修明史自1645年起至清乾隆年间方告完成,前后一个世纪,而明朝自1368年至1644年止(还有的历史学家主张应该算到南明灭亡的1662年)前后276年的历史,没有出入是不可能的。既使是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所著史记也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真相,而只是尽可能贴近历史原貌!

由于满清属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较之历史上其他汉家正统王朝更替中修史中的篡改、粉饰、隐匿无疑更甚!需要注意的是《红楼梦》一书实际上是一部明亡清兴的“史偷记”,它的第一个书名《风月宝鉴》四字也揭示了它是一部清风明月史:作者采用以家喻国的方式,通过描写贾府内外故事,隐写了自万历年起至南明灭亡、三藩“叛乱”、台湾回归等重大事件,极具史学价值,希望红学家们和史学家们进一步挖掘红楼梦中的历史真相,还原真实的历史!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魏忠贤死后,明朝经济及国力急转直下,直至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大明灭亡?这里涉及到魏忠贤的历史评价问题。魏忠贤虽然是一个专横弄权的大太监,但历史对他的评价太过负面,有失偏颇,让后人容易忽略其有功于明朝社稷民生之处。我这里恰人好有一篇不成熟的但被推荐至问答首页的相关问答,转发给你,供你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明朝好多皇帝死的都很离奇,但是这些肯定是被抹黑比较严重的,土木堡之变居然被蒙古人已少打多给反推了,原因居然是缺粮,缺水。还是在大明境内,竟然还没援军,士兵跑了一大半勋贵居然还死绝没跑掉。然后蒙古人还全身而退。朱祁钰快病死的时候居然来个夺门之变,拜托他都没儿子。朱厚燳30来岁居然落水后短短时间就病死了,把蒙古人打得几十年不敢犯边居然就死了几十个人。朱由校居然死的跟朱厚燳的一模一样,都是落水后短时间就死了。一个亲自上阵打仗,还要跟猛兽搏斗的人和一个常年做木工活的人身体会差?都是30来岁死于非命,都是居然无后,不死早夭就是流产。说明不是不孕不育居然无后。朱厚燳和朱由校都跟文官集团不对付,都喜欢重用宦官。但是在他们时期百姓却生活的不错,对外也没有战败,却在史书上是那么的不堪

其他网友回答

新朝建立为前朝修史,这是中国历史上不成文的规矩,形成了煌煌正史“二十四史”。尽管这些史书号称“正史”,但是限于资料的匮乏、有意的篡改,这些“正史”大多存有不实之处,而受到后人的质疑。而清朝为明朝所修的《明史》也受到了质疑。

《明史》的修纂历经四朝达九十五年,从顺治二年(1645年)起清廷就着手修史,到了康熙四年(1665年),康熙下令征集与明朝有关的资料,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修撰《明史》被正式纳入了国家重要议事日程,由满汉大学士四人负责编纂,而参与修史的学者可谓人才济济,有著名文学家朱彝尊、尤侗和毛奇龄等人,而出力最多的是清初著名史家万斯同。到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已经完成了310卷的全稿。到了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张廷玉最后定稿,进呈刊刻。

《明史》尽管史料价值颇高,但是也存在诸多失漏之处,而且还刻意隐没历史真相。一是隐藏满人在监国前曾称臣于明朝的事实;而是不承认清入关后南明诸朝廷(弘光、隆武、绍武、永历)的存在,隐没其二十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