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郭沫若(我们应该怎么介绍郭沫若)
- 知识
- 2022-09-30
- 98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郭沫若?
优质回答:
近年来,网上对郭沫若的评价一边倒的抹黑。其实是不正确的,郭沫若的学术成就和文学创作很多人不懂,于是众口一词,说郭沫若人品如何如何。我们要全面评价一个人,不能人云亦云,郭沫若并不是几百上上千年的古人,他作品几乎都在,研究他的著作浩如烟海,他的平生资料早被整理无数次了。很多人和他有过直接交往的人都还活在世上。岂能那么容易把这么一位文化巨人一笔抹杀。
那些在网上毫无根据的恶毒攻击和谩骂郭沫若的人,引用一句诗说:“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正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当这些造谣污蔑,谩骂讽刺郭沫若的人随风飘散之后(其实现在也没人知道他们是谁),而郭沫若先生的名字依然将千百年留在历史上。在文化事业,学术研究,文学创作上历来都是建设极艰难,而破坏极容易。别人一生辛劳创建了巨大的成果,他一句这人人品不行,就要全部推翻,世上有这么便宜的事吗?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郭沫若:应该说郭沫若是杰出的学者,文学家,新诗的奠基人,唯物主义历史学派的开创者,甲骨文研究四大家之一,文化战线的杰出领导人。至于对他的批评,当然有一部分符合事实,也有很多是故意歪曲造谣。
一,郭沫若多方面的巨大成就
1.新诗的奠基人。
1五四运动之后,在轰轰烈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中,郭沫若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 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他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这部浪漫主义的诗集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是白话文学创作的重要成果。郭沫若也因此成为我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2.新史学的开创者
1930年,郭沫若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通过引用当时的历史文献资料与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学发展规律的论断,证明了中国同样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郭沫若由此在中国开创了唯物史观学派,该学派派一直是中国历史教科书的主流。
3.甲骨文研究四大家
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与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并称甲骨四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著名学者唐兰曾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由于甲骨文研究的杰出贡献郭沫若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4.鼓舞抗战士气的爱国剧作家
抗战时期他创作了大量话剧剧本,包含澎湃与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大大鼓舞了民心士气。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六出历史悲剧作品,其中以《屈原》最受欢迎。
另外,郭沫若在国外文学作品的翻译,书法艺术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堪称泰斗。
二,关于郭沫若这个人。
有人说郭沫若建国之前是墙头草,果真如此吗?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前,郭沫若义愤填膺,撰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揭露了蒋介石“背叛国家,背叛民众,背叛革命”的真面目,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郭沫若因此受到通缉,随即参加南昌起义,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被迫流亡日本。我们来看一段朱德总司令的回忆:
我自南昌出发,就走在前头,做政治工作,宣传工作,找寻粮食,……和我在一起的有彭湃、恽代英、郭沫若,我们只带了两连人,有一些学生,一路宣传一路走,又是政治队,又是先遣支队,又是粮秣队。 ——朱德
那是412之后啊,一片白色恐怖,很多人都打算离开队伍“另外去搞”了,郭沫若却在南下途中秘密入党。有这样的墙头草么。
2.网上议论最多的是郭沫若对于立忱始乱终弃,玩弄姐妹花,是个滥情渣男。
大家都喜欢听这样的故事,但是这也是个故事。
这个故事来源是1984年谢冰莹在台湾《联合报》发表的《于立忱之死》。在这篇文章中,谢冰莹讲在将近五十年前,有一天她的闺蜜于立忱在医院,让谢冰莹去看她,谢冰莹以为是在普通病房,去了后发现是在产房做人流手术。于立忱流着眼泪告诉谢冰莹,这都是郭沫若那个大骗子害的。整篇文章就是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后来广泛流传,在网上演绎成郭沫若对于立忱始乱终弃,玩弄两性关系,后来于立群知道后又自杀了。
谢的故事跟知情人士林林的回忆恰好相反。林林跟于立忱、于立群关系很好,他们都做过新闻记者。林林说于立忱病重的时候,是在他家住的,谢冰莹没有参加于立忱的葬礼。谢冰莹若真是于立忱的闺蜜,于立忱病重的时候,为什么要去一个男生家住,不去闺蜜家住?如果你真的是她的闺蜜,人家都死了,你为什么不来参加葬礼?这恰好说明了谢冰莹和于立忱没什么关系。于立忱即便有了那样私密的事情,也不会告诉谢冰莹。
况且感情的事情本没有对错,其中细微曲折的地方连当事人的回忆都带着很多情绪化,不然也不会有“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句话了。
倒是有人曾经回忆过一段的小事可以说明郭沫若的私人品德: 他任科学院院长期间,某年过年,请所有在京没有回家的学生去晋阳饭庄吃饭。席间,他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棉鞋,便偷偷叫来秘书,让秘书回去拿钱和一个什么凭证。席毕,郭老招呼所有学生步行去商店,用自己的稿费给大家一人买了一双厚棉鞋,8块钱。这个钱数今天看微不足道,在当时算是不小的一笔钱了。
结语
所以说到如何评价郭沫若,在学术贡献和文学创作上,有资格评价他的人本来就不多,我们只能读他的书,虚心学习的份,至于其它方面,我们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人影响而不自知。
大家好,我是观象斋主人,文化领域创作者,欢迎关注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写给郭沬若墓前》
墓葬虎头山,愿与农民伴。
一代大文豪,不入八宝山。
敬佩郭沬若,归宿大寨园。
今日"名"文人,应学沬若言。
其他网友回答
大文豪,大才子。首先
他们一成就: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新诗的先行者
《凤凰涅槃》,《女神》诗集有名。
二,甲骨文研究先驱
三,历史剧创作,开一代先河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
《高渐离》等七部,抨击国民党政府
其次,他的私生活方面不值得提倡,妻子先后有八任之多。
其他网友回答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石沱、羊易之、高汝鸿等。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歌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郭沫若是可以用“奇才”这个词来形容,他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是五四运动以后,在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历史剧艺术等学术领域,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史上成就巨大,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在推动学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中耀眼夺目,影响深远。他撰写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通过引用当时的历史文献资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学发展规律的论断”,证明中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郭沫若由此在中国开创了唯物史观派,并占据了中国学术界的主流地位。
近几年来,有些学术研究和文章对郭沫若的批评和争论,总的来说有的符合事实,大多的是歪曲事实和偏激的看法,甚至采取了轻薄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应该用事实求是、科学公正、冷静善重的态度来对他进行研究和讨论,这样才是学术争鸣的思想和进步行为。
其他网友回答
郭沫若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之一,尤其在新诗歌方面,更是开五四以来一代诗风,另外在甲骨文研究方面,不仅前无古人,好像至今没见来者。他的标签很多: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立场和当时文化界不多的共产党员身份,以及建国后凤毛麟角的副国级政治地位,决定了他的人生“底色”。也正因为如此,对他的评价才有了一些分歧。
对他的正面评价,已有官方定论,不再赘述。对他的指责,主要集中在个人私生活和对待外蒙独立的态度方面。
个人以为,凡事都必须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考察。
郭沫若婚姻经历丰富,有其客观条件,不应过分责备。在他们那一代人中,青年人反对孔子儒学的束缚,追求个性的张扬,免不了有物极必反的现象存在。很多名人在当时都追求“人性”的自由,同居、离婚等与传统思想格格不入的理念在年轻人中间很有市场,不少人引以为时髦。包括一些很受人尊敬的名人,如鲁迅、丁玲、孙中山等都曾有过好说好散,更换伴侣的现象发生。他们绝不是仅仅为了情欲,而更多的是以为在解放个性。就像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突然兴起了“性解放”一样,青年人以这样一种方式反抗社会。郭沫若不是凡夫俗子,更何况,作为一个文人,更有一些多情的因子,所以,在“空窗期”寻找一些慰藉,固然不能提倡,但也可以理解。更何况,在当时,这是合法的。
在对待外蒙的问题上,与当时苏联的地位有关。毋庸置疑,苏联是外蒙独立的始作俑者。苏联这么做的目的,也是出于自身安全考虑。日本在我国东北的野心路人皆知,在当时国内军阀割据的形势下,斯大林判断,华北、东北落入日手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让外蒙独立,就是为了隔开与日本的接壤(外蒙之所以在抗战胜利后仍然宣布独立。原因有二:一是苏联当时并不看好中共,而看好蒋介石,但蒋介石亲美,斯大林需要一个与美国的屏障;二是因为,此时的外蒙早已事实上脱离了中国政府的管辖)。这一点,其实当时很多中国人都是认可的。不是有些人还提出了“保卫苏联”的口号吗?在郭沫若们看来,苏联就是劳动人民的希望,保卫苏联就是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自己做点贡献也是值得的。其对错就不评价了,但当时很多人的世界观就是如此。所以,不能简单以同意“外蒙独立”就认为是卖国。同样是把领土转让给他国,有的就是卖国,有的却是另有其因,不能简单一概而论,否则,现在国家间的领土纠纷就没办法谈了。
还有的人攻击郭沫若,仅仅就是因为郭沫若是共产党!革命的、进步的郭沫若让有些人如鲠在喉。
有缺点的战士仍然是战士。郭沫若就是这样一个因树大而招风,因有才华,更因有信仰而招收攻击的无产阶级战士。当然,是玉便必有瑕,但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