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刘禅乐不思蜀(刘禅真的说过乐不思蜀吗)

网友提问:

有人说刘禅“乐不思蜀”是为了保命而故意装傻,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说刘禅“傻”似乎有点过,准确的说,刘禅不是“傻”,而是“蠢”,“傻”是说刘禅智商有问题,智力低能,而“蠢”则是说刘禅愚蠢,笨拙,两者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刘禅就是一智商一般的普通人,即不聪明,也不傻,只是有些愚蠢崦已,从他一生的经历来看,与一个普通人的表现没啥两样,既没有管理国家的才能,也没有识人用人的本事,蜀汉政权能够因为一次战争就被灭亡 ,刘禅功不可没。

刘禅生于赤壁之战的前一年,在赤壁之战的当年,他的父亲刘备被曹操五千虎豹骑追得满荆州跑,要不是赵云保护,刘禅恐怕早已被曹军俘虏,而他的两个姐姐就是在那一场战争中被俘虏,刘禅显然是个幸运儿。

刘禅作为刘备亲生的长子,被刘备视为接班人来培养,13岁时被立为王太子,15岁被立为皇太子,17岁就成为年轻的蜀汉政权年轻的皇帝,虽然身为皇帝,但事无巨细,全部取决于诸葛亮,即使是刘禅成年以后依然是如此。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按照诸葛亮的遗愿,先后提拔蒋琬和费祎执政,如果刘禅有能力执政,也有兴趣执政,他应该在诸葛亮去世后收回权力,可是他没有,执政的仍然是蒋琬和费祎,到了晚期,等到诸葛亮的政治遗产用完之后,蜀汉朝堂开始小人得志。

宦官黄皓是谁用的?刘禅用的,三国之中唯一一个掌权的宦官居然出现在蜀汉,刘禅除了“前事忘记后事之师”外,实在想不明白刘禅还有什么本事?魏国在发动灭蜀之战前,执掌蜀汉朝廷的黄皓居然靠巫术来占卜真假和吉凶,这个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都成了这个样子,灭亡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发生于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因为邓艾的奇兵突袭,因为刘禅的昏庸无能,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在蜀汉将士大呼”臣等欲拼死一战,奈何陛下先降“的悲壮下投降了,在汉乐二城未失,蜀汉主力几首没有损失的情况下投降了。

要是刘备九泉之下知道刘禅投降得如此轻松,是绝对不会瞑目的,当年的刘璋也是在足足抵抗刘备一年多才在四面包围下投降,刘禅仅仅面对邓艾的2万残兵就投降了,魏伐蜀之战,从某种意义上,不是灭国之战,而是斩首行动。

刘禅与当年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中的长安太守夏侯楙何其相似,只要兵临城下,几乎就是不战而降,这不是愚蠢又是什么呢?

刘禅被俘虏后,成为司马昭的座上宾,一个亡国之君活得如此惬意,恐怕也只有刘禅了,刘禅如果想要装傻,又能成功骗过司马昭和一大班魏国朝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

司马昭是什么人?靠着阴谋与权术起家的权臣,父子二代人仅用了14年时间,就完全掌控了魏国的朝政,对于刘禅这种敏感外加身份特殊的人,司马昭如果不加以提防,他的位子能坐得稳吗?

刘禅之所以能活着,从来都不是因为那句“乐不思蜀”,也不是因为刘禅装傻,是因为司马昭并不想杀刘禅,一是因为想给东吴作个榜样,二是因为刘禅确实没有威胁,司马昭认定了刘禅是真的愚蠢,三是当时还没有弑杀亡国之君的传统。

屠刀是在司马昭手上的,刘禅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而已,如果司马昭有意要杀刘禅,无论刘禅装成孙子一样,照样活不成,这是政治,当年司马昭他爹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为了消灭威胁,杀了曹爽一族及党羽五千多人,司马昭是心领神会。

刘禅的命运同样可参考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的命运,东吴被灭亡后,孙皓同样被押到当时已经是晋朝皇帝的司马炎面前,当时的司马炎还与孙皓有一个对话,司马炎对孙皓说:我在这里设这个位置已经等候你多时了。

可是孙皓居然毫不示弱的说道:我在南方也设了一个这样的座位等待陛下。

想想孙皓说的这话,司马炎当时已经是天下一统的晋朝开国皇帝了,天下已经一统,无需再给割据势力作榜样,如果司马炎要杀孙皓,分分钟的事,可是结果呢,不但没杀,而且该封侯就封,毫不耽误。

这个东吴末年皇帝孙皓生前本就是残暴不仁,除了敢对晋武帝司马炎不敬,还敢怂贾充,贾充当时说:我听说你在南方挖人眼睛,剥人皮,这是什么样的酷刑?孙皓毫不示弱的怂回去说:当臣子的如果有弑君这种恶行及忠奸不辨时,就用这种刑法对付。

贾充是谁啊?当年的弑君者,魏帝曹髦就是贾充指使成济干的,孙皓连这都敢说,最终结果呢,还不是没死,照样活得好好的。

回过头来看刘禅,刘禅可比孙皓老实多了,孙皓这种冒犯皇帝司马炎和权臣贾充的行为,都被默视了,说明司马炎根本就不想杀孙皓,换句话说,杀不杀孙皓是由司马炎决定的,同理,杀不杀刘禅是由司马昭决定的。

刘禅也好,孙皓也罢,能够活下来,不是因为自已有多么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能装,而是决定他们命运的司马昭和司马炎认为他们没有威胁,不想杀他们。

话又说回来了,刘禅被司马昭认定没有威胁,是因为刘禅会装吗?显然不是,只能是因为刘禅愚蠢,成不了大事,只想活着而已。

刘禅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最大的悲剧就是:明明是一个普通人,没有皇帝的才能,却被放在皇帝的位置上,却不断有人说刘禅是大智若愚,各种美化,各种解释,如果刘禅真有这个能力的话?蜀汉这么快会灭亡,如果刘禅真有刘备五分之一的能力,也不至于蜀汉政权会灭亡得这么快,德不配位造就了刘禅的悲剧,也造就了蜀汉的悲剧,二世而亡。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刘禅不是装傻,而是蠢。傻跟蠢是完全两个概念。如果刘禅不是刘备的儿子,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么他至少能够平平稳稳地度过一生。可是作为帝王,他是失败的。

在三国时代,虽然之间发生战争次数比较少,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纷争的年代。三国之间非常明白,迟早有一天,天下会归为统一,只不过不知道是哪一个国家而已。作为蜀国的第二代帝王,刘禅是极其失败的,诸葛亮在时,还好,至少其他二国有些忌惮,但等到诸葛亮死后,蜀国可以说已经走向下坡路,这不是一人或者两个人就能够改变的。可是作为帝王的刘禅,他的重任其实比他的老爸刘备还要重。如果说刘备是蜀汉基业的创造者,那么刘禅就应该是其开拓者,复兴汉室的继承者。可是刘禅并不是。

在封建时代,帝王的能力关乎着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朝代的兴衰。历史上那些短命的王朝,基本上都是二代帝王“不争气”,生生将自己的王朝给败了。所以要想自己的王朝不会二世而亡,其开国帝王在继承人的选择中,要慎之慎重。

在这一方面,刘备是失败的,他在蜀国危机之时,选择了让刘禅继位,若不是诸葛亮的力挽狂澜,可能刘禅也坐不了帝王这个位子长达40年。因为刘禅做帝王不行。

因此说刘禅“乐不思蜀”,是为了保命,所以故意装傻。我想,以刘禅的性格,他是做不出这件事的。换句话说,他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意识到。或者可能是他的臣子为了保命,故意提前告知的,这也说不定。

其他网友回答

有可能是装傻保命

刘禅装傻是有历史的,在说乐不思蜀之前,差不多在诸葛亮手下,就装了10年左右的傻。这傻装得有多彻底,我们来看刘禅自己说过的一句话。

及禅立,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刘禅继位那会儿,就对诸葛亮说,所有军政大事,相父你说了算,寡人也就是朕,只负责祭祀神灵和祖先。

如果不是懒的话,那绝对是装傻的最高境界,直接把话挑明了。

除此之外刘禅还有装傻的证据吗?有,《出师表》里能找到一大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先帝驾崩的时候,明确说过要把国家大事全权委托给我处理的,其他人都排在我后面。《出师表》写作的时间公元公元227年,这时已经21岁。无论是18岁成年,还是古代的20岁弱冠,都算是长大了,但是刘禅手上并没有权力。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走之后,文臣方面,你得用他们。那武将呢,我也给陛下安排好了。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当然了,这些其实不是我诸葛亮刻意指派的,而是先皇刘备的时候嘱咐过的,所以你刘禅听从最好,不听从那也得听从。

在如此集权的诸葛亮的威吓之下,刘禅只有装傻一条出路。既然诸葛亮那边我可以装傻,那司马昭这里也可以再演一遍,没毛病。

真的是乐不思蜀

刘禅当初为什么会投降魏将邓艾的,我们来看邓艾抄小道杀入蜀中,当时的蜀国老百姓有什么反应。

及闻艾已人阴平,百姓扰扰,皆进山野,不可禁制。

百姓们慌乱骚动,纷纷逃到山林中避难,官府严禁不能制止。这完全就是亡国的征兆,百姓们都逃了,请问守卫城池的士兵哪里还有战斗的意志?

所以刘禅投降魏国,就算没有谯周的劝说,他认真考虑一下,也还是会投降的,因为蜀汉帝国早就支撑不下去了。

因此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完成是合情合理。

综上所述,刘禅真实的内心感受很难揣测,用陈寿的话来评价刘禅,刘禅就是中下之主,蜀汉能扛这些年,也是尽力了。

其他网友回答

装儍未必仅仅为了保命。以静制动,更能审时度势而为。掌握更多主动权,就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能使自已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装儍也是一种权谋。

如遇陷害,侵权。出于义愤,拍案而起,针锋相对,态度是明确的,却不是最佳办法。而先装儍,等一切谋划好,再有备而为,瞅淮时机,出奇不意,一击中的,致对方于死地。是解决问题更有效的方法。

其他网友回答

刘禅错误在于没有主见,两边都不得罪,益州派和荆州派都不特别支持,姜维北伐每次都被益州派牵制,每次只能两万人,造成魏国内乱时,姜维战果不大。宠幸黄皓,忠臣纷纷退避。到了邓艾围成都,益州派无一主战,纷纷劝刘禅投降。说明刘禅一没有明确主见,才能不足。二权力制衡的帝王之术没有玩好,后期权力被益州派架空,成为了有名无实的君王。那些把刘禅乐不思蜀解读为养精蓄锐的本身就搞笑,刘禅受优待最主要原因是给吴国看,孙皓那种作死行为,正常人都不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