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探清水河是窑曲的 探清水河为什么说以前是窑曲儿

网友提问:

《探清水河》是窑曲吗?为什么有些人说是窑曲?

优质回答:

笔者在想:如果这首《探清水河》不是德云社唱火的,还会有争议吗?还会有人说这是“瑶曲”吗?在笔者看来,这首小曲根本没有任何争议,这只是人为刻意制造出来的争议而已。这跟艺术性争议已经没有半毛钱关系了,更像是针对个人的攻击。说白了,如果不是郭德纲和张云雷改编的这个小曲唱火了的话,那么这首小曲就是高雅艺术,甚至还会将此曲向高等艺术院校推广普及。

我们今天听到的《探清水河》,大多是由郭德纲重新整理改编过的京腔版本,老版本已经失传。随着张云雷的横空出世,此曲也被推上了历史最高潮。一时间传统小曲,火遍了大江南北。在笔者看来,这应该是对曲艺界的一大贡献,值得推广和鼓励才对。但由于是德云社张云雷版本唱火的,所以随之而来的却是指责和质疑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南开教授鲍震培,另一位是相声演员苗阜。他们都对此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疑议,甚至还批评此曲为“瑶调”。自他二人之后,也就引起了部分主流相声界的共鸣,逐渐“瑶曲”这一说法才被流传开来,但似乎这一说法只是针对德云社而言。下图就是鲍震培在去年8月份,发表在《光明日报》中的一段文章截图。

这篇文章指的就是郭德纲,因为它的标题是《相声病了,必须得治》,而当时只有德云社的演员才会在相声演出中唱《探清水河》。而后在2019年1月,苗阜也发表了一篇长文,其中更是痛斥此曲为“遗墨艳曲”,是旧社会的垃圾等。从二位的文章中看,似乎是有理有据,但实际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因为让笔者匪夷所思的是,为什么同样的小曲,其他人改编就是高雅、大师、艺术家等赞美之词。但张云雷和郭德纲改编此曲,怎么就变成了“瑶曲”呢?

《探清水河》京腔版虽然郭德纲说已经失传,但是除了郭德纲之外,还是有部分艺术家改编过此曲。比较有名的曲艺大师赵俊良老先生,他在80年代就改编整理过《探清水河》。并于1989年由北京曲剧团出品,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公司发行了此曲。当时发行赵俊良版本《探清水河》时,此曲被称为老北京时调小曲,意思是指这首曲子曾经是老北京的流行歌曲(属于民俗文化)。赵俊良先生改编的版本,保留其内容还是比较全面的,唱腔上更具有老北京的味道京韵十足。看得出来,郭德纲改编的版本,基本是按照赵俊良先生的版本改编的。郭德纲将不少唱词进行改编,例如:原词是“提起了松老三,两口子抽大烟”,郭德纲改编成“两口子卖大烟”,并且做了大量的删减和修改。现在大家听到郭德纲的版本,已经是非常舒适了,可以说已经无可挑剔了,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赵俊良先生改编版本的《探清水河》已经30年了,怎么没有人对他提出过任何疑议呢?郭德纲的改编,其实应该算是赵俊良先生的升华版,怎么在部分人眼中就变成了“瑶曲”了呢?

其实在笔者看来,部分人并不是为了批评《探清水河》,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借题发挥而已。那么不仅赵俊良先生的版本没人批评,二人转版本的唱词更加露骨,但也没见有人批评啊?高茹老师改编的版本《清水河》(唱词和郭德纲版的差不多),并在吉林省戏曲学校进行大力推广,怎么没人说三道四呢?有人说郭德纲版本,不适合在舞台上表演,容易唤起旧社会不好的联想?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将《探清水河》拍成电视剧,是不是更加不适合呢?如今电视剧版《探清水河》已经开拍,将在2020年上映。那些专家还有苗阜怎么没提出任何疑议呢?

其他外行人批评《探清水河》也就算了,苗阜作为同行也说三道四的?自己不会唱,怎么好意思批评别人呢?哎!真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啊。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探清水河》并不是什么瑶曲,只是部分人借此打压郭德纲而已。《探清水河》作为民俗文化,如今被大家熟知传唱,郭德纲和张云雷功不可没。希望今后曲艺界少一些争斗,多一些像张云雷这样真正能传承民俗文化的人才。不知大家是如何看的呢?

其他网友回答

无论是谁,说《探清水河》是窑调的纯属扯淡,相信这种说法的都是脑袋进水了,窑子里就唱这个啊,多你妈的扫兴啊,怎不唱《梁祝》啊,真她妈不动脑筋跟着瞎起哄,窑姐儿要唱也得唱个什么《哎呦我的。。》,你他妈真是做学问的,没逛过窑子,还不知道什么叫窑调吗?我是搞文化的,可我也懂得爆粗口,也知道什么时候朝誰爆粗口。我再说一遍,《探清水河》是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火器营当地的民歌,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项目,不允许其他人遭改。部分曲谱见《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北京卷)。

下面介绍一下歌曲的有关材料。

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音协联合主办,中国ISBN中心出版,新华书店发行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一书是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主编:吕骥,副主编:贺绿汀,周巍峙,孙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书共三十一卷(含台湾卷)。北京卷于1994年11月在北京出版发行。

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北京卷)的第668页至670页刊载着由北京市海淀区供稿的序号为245的歌曲《探清水河》,结尾处标明:张淑亭唱,黎小玲、刘士杰采录,刘士杰记谱。注解:①松:满族的姓。②蔫不叽儿:方言,不声不响,有时也含有“偷偷摸摸”之意。③双三道儿:指小六。

因网上不少话题涉及《探清水河》的四更天歌词是否有敏感内容,特摘录四更天歌词如下。

四更鼓儿忙,二人上了牙床,一夜的晚景如同睡梦香,恩爱的夫妻不必细讲,露水的夫妻为什么不久长。

其他网友回答

《探亲水河》是窑曲嘛?

首先回答题主的问题:不是的

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有人在网上说,有研究表明《探亲水河》在古代是青楼女子传唱的小曲。

《探亲水河》是这段时间德云社带火的。这个问题郭德纲在节目说过,在旧社会青楼和窑子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娱乐场所。窑子就是单纯的做那种生意的,而青楼不是,青楼是文人雅士和姑娘们谈人生,谈理想的地方。在古代青楼的姑娘有很多卖艺不买身的,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没点水平怎么和文人雅士谈人生谈理想?没点身份光有点小钱连青楼的大门都不让进。

文人雅士到青楼里会让姑娘唱曲,有人喜欢高雅的小曲,有人就喜欢《探亲水河》这样的接地气的小曲。你不能说在青楼传唱的都叫窑曲吧?那古代有很多大文豪写的诗词还都在青楼传唱过呢。

其他网友回答

相声本来就是出生于世俗,侯宝林大师将其提纯便形成了现在的主流相声。探清水河不管是什么调,郭德纲也将其进行了优化,便成为非常动听小曲。难道他们做的不是一种事吗?有些人,不知是何心态,当婊子非要立个牌坊,让人恶心!郭德纲不管雅或俗,但总体传承和发展了相声。那些天天装高雅的主流派,你们想让老百姓怎样?去听你们狗咬狗,还是听你们装大尾巴狼?

其他网友回答

为什么说是“窑曲”?在60年代,北京大街小巷中有人唱,但词和曲不完全,文革时期被列为“四旧”,也有说是“黄色小调”,这一点印象很深。我翻了一下网易云和QQ音乐app,词曲作者全无,只是演唱:张云雷。

根据张云雷的一次采访中他说:在“探清水河”这个小曲儿中,我没改动,还是原来的那个词,原来的那个曲儿@那么我们根据现实中所表达的意思,没有“窑曲”的意思。而只感觉可悲可怜的大莲和相爱的六哥哥,双双跳下了清水河,是个爱情的大悲剧。

应该是一段爱情的小故事,结果不完美,哪个女子没有相思或者心里喜欢的人?如果说:“奴好比貂婵思吕布,又好比阎婆惜坐楼想张三”,就是窑曲的话,那么哪个女子不想找个可心的?只有窑子里的人,才会有自己的选择吗?

只不过是个北京地区的小曲小调,如地名“蓝靛厂”“火器营”,又不是过去的八大胡同。可笑至极!(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