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是善是恶(人心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

网友提问:

人心是个善恶共存的世界,人心有正有邪,有善有恶。你怎么理解?

优质回答:

谢邀。

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美与丑是相互作用的,没有丑,何以为是美。同样,没有恶,也就无所谓善与不善。

假如,人性都是善的,恐怕我们人类走不到今天。

又假如,人性都是恶的,恐怕我们也走不到今天。

更假如,人人都是君子,君子还有什么意义。

因而,美与丑同在,善与恶并存,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此消彼长,互为共用。

此谓道矣!

其他网友回答

恶是哲学上的物质特性本质。细胞不吸收外来物质,如何生存,如何分裂生长?但如果不存善,不敬畏善,人类社会则不容,个体不能生存。所谓的中庸也由此而来。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我认为这一个观点正确,人是有两面性的,无论中外古今,各种肤色,人都有善恶的两面性。

善的一面还是居多的,它发至人的内心世界,一般没有外界的刺激和干扰,这种善心应该不会发生变异。

而恶的一面,大多由善而改变的,恶的大小多少是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

其他网友回答

人心是个善恶共存的世界,人心有正有邪,有善有恶。人心是善,还是恶。有两派,一派说人心是恶的。如荀子说的:的“人之初,性本恶。有口好食,有眼好色。”还有一派是性善论。如孔子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总之,善与恶,自私与无私,自然人与社会人,都是相辅相成的人的两个方面。

其他网友回答

人一生下来,其内心如同一张白纸般纯净无瑕。可以在上面写善,也可以在上面写恶。从这方面来看,人心的确是个善恶共存的世界。所以古人的“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就是说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是善良的,他(她)们后来所处的环境不同和受的教育的不同,使他们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人的一生的经历,决定了他的性格,而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以后所要走的道路。性本无善恶,习有善恶。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但是,一个人虽然“恶”,也不一定就是“十恶不赦”的。在行恶的同时,他内心还可能会有一点良知。或孝老惜弱,或济贫助残。还有的人更是“亦正亦邪”。所以,法律除对杀人者予以严惩外,对没有犯人命的恶人,还是本着挽救的原则,通过教育改造,使其弃恶从善,回归到社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