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从鲁迅身上学到什么(从鲁迅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
- 读后感大全
- 2022-06-12
- 89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从鲁迅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
优质回答:
鲁迅先生首先是战士
我最崇尚鲁迅。
有一天,我终于明白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在于:他首先是战士,其次才是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不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文人,分明是一名全身戎装跃入战壕的战士,具备行武之人的豪勇和刚烈。别人可以黑白不分是非不明,他不能,他的头脑太清醒思维太敏捷;别人可以逆来顺受随遇而安,他不能,他生就一副铮铮傲骨一腔凌然正气;别人可以"今天天气哈哈哈",昧着良心说瞎话,他不能,他"何尝不是一点一滴地把血滴过去以饲别人"而苦了自己;别人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不能,他的眼睛里喷着火吐着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别人的笔可以轻歌曼舞风花雪月,他的笔如匕首如投枪如霹雳如闪电;别人可以麻木不仁人云亦云,他不能,他与黑暗与邪恶势不两立不共戴天;别人的心包裹着藏掖着不见天日,他的心清澈见底,了然分明…… 怒火炽烤他的肺腑,愤慨积郁他的胸腔,他曾经说过"好心情都让别人占去了。" 对社会、对民族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养就了他火一样的性格,钢一般的意志,他具有牛的坚韧,马的精神,龙的风范,战士的胸怀,他是暗夜沉沉的旧中国的一道黑色闪电,一路呼啸,一路呐喊,迅疾、敏捷、风驰电掣般地前进,焚烧着自己的血肉之躯,燃耗着自己的心神智慧,无愧"民族魂"的盛誉。
善用鲁迅笔法,达到以假乱真的聂绀弩说:"鲁迅的杂文所以震铄一世,举世宗仰,就在于在形式上集本国杂文之大成,而在内容上也反叛了本国杂文中间的封建的东西,而且博览精通了世界文学,吸收了它们的精华来丰富自己。" 鲁迅先生逝世后,端木蕻良悲痛欲绝,他在悼文《永恒的悲哀》中不是说出来而是喊出来:"真理之灯已灭,正义之旗已折,中国第一个有国际意义的作家被三十年的迫害折磨死了"。
学习鲁迅不要去苦心竭虑思谋他的文采,最最要紧的是学学他的做人。
如果你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就不要讲如何崇拜鲁迅;如果不是正义在胸敢做敢为,就没有资格谈鲁迅;如果手中的笔仅仅会描龙绣凤拜花赏月,而没有刀刃的锋利没有枪弹的穿透力,那你就千万不要染指杂文,那样会亵渎杂文家的名声! 鲁迅是享誉天下的杂文大师,亦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战士;每一位敢写杂文的人,也首先做好一名战士!
其他网友回答
鲁迅在中国的思想家和人物谱系中,有一种独立的思想和生命类型。他自成品格,很难类比,很难归类。一些有关他的流行术语,其实难以自圆其说的界定其个性。在近代人物中,很少人像他那样复杂,那样容易引起歧义,那样同时而且长期的拥有完全相反的评价。比如,有人称他为民族魂,也有人把他划为全盘西化派;有人责之冷峻苛酷,另有人感慨他富于宗教慈怀;有人说他事故老辣,有人却惊叹他有孩子的天真;有人视之为不恤牺牲的盗火者,甚至背十字架子,有人却把他归于“现代逍遥”……
人们已经用了太多的话语来评说他。鲁迅所以是一个不敬的言说对象,不在其学问之深和别的什么之大,而正是在于其思想和生命类型的别具一格,在于他本身的复杂多样性。
中国历史上有不乏效命家国天下的悲壮牺牲者,不乏守护自我人格而抛头颅的高洁之士,但绝不曾有过为了人类的尊严(爱与自由)而终身奉劳,煎熬自己,倾尽自己的“愚者”。鲁迅深通“亦此亦彼”的做人之法,然而自觉的选择了“在而不属于”的存在方式,自觉地当然也是痛苦的承担了“寄意寒星荃不察”的命运。
我们已经听到太多这样的意见:鲁迅什么都怀疑都不相信。可是很少人愿意去思考这样一个矛盾的现象:他一生骂的最多的恰恰是“无坚信”、“无特操”、“伪信”。他之所持也许什么也没有,而只有信仰。这可能是一些连语义上都存在问题的说法,然而是事实。
鲁迅对中国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影响不可忽视,但学他者大多没有好命运。他的只属于他自己的思想,因为他所说的过于“黑暗”与“冷酷”而超前,更无法对人们产生影响。因此,尽管不乏崇敬者,鲁迅在中国就很难找到真正的传人。但鲁迅也许根本不希望有传人,他早已立下遗嘱,要后人忘记他,而我们还在这里写文章,偏偏不肯忘记他——这也是个矛盾,不可解的矛盾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仅说我自己的经历。
高中的时候,因为早恋(现在我老婆),我被班主任特殊照顾,每天下午和晚自习,要到她的办公室去学习,她负责学校的资料室,而那里最多的书就是鲁迅的。
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读了《鲁迅全集》,包括《摩罗诗力说》这样当时晦涩的文言文都一字不落,因为它是第一篇。
高中,那是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当时不是因为高考有鲁迅的内容,而因为机缘巧合,能在人生最好的读书时光通读鲁迅,就像武侠小说里跌落悬崖意外获得武林秘籍一样的感觉。
鲁迅对我的人生影响至深。
大学我读的是中文系,我的文章始终非常尖刻,不是刻意为之,自然而然的就随手写出。后来我明白了,是受鲁迅影响太深,他的“匕首和投枪”,无意识的影响了我。在和平年代,犀利如此,在一般人看来就容易显得刻薄。至今已快半百,情商不高,很多时候人们都感觉我说话过于尖刻。
对我论文和人生思考影响最多的,是鲁迅的引申归谬法,我把这种方法自行创造生发出很多地方,非常好用。面对一个观点,我们可能看不出问题,但我们顺着观点的思路引申下去,常常会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
比如有个母亲说女儿要找一个没有孩子气有责任心的男人做丈夫,好,开始引申……20多岁没有孩子气很成熟的男人,假设有,他很早熟,一般人要有经历才能真正成熟,所以这个男朋友要苦经沧桑,父母早亡,光顾着阅人无数,读书的时间怎么办?坚毅的目光里不再有年轻人的阳光,办事圆滑,成熟稳重……结论来了:她要给女儿找个爸么?
我的性格肯定有自身的问题,但在那个年龄的接受,让我一生都受鲁迅影响太深,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弊端也不少,比如容易显得尖刻,不容于社会,如果不是研究学术技术类的工作,比如经商创业,就很不适合,容易成为性格悲剧。
所以,适度涉猎就好,他的精神意义,要远远大于他的文笔和思想。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读中文的,我就爱鲁迅的作品。鲁迅的作品可能与我个人性格有点相近之处。我喜欢嫉恶如仇,对不公平的损人利己的事很反感,且往往忍不住口,这当然对自己不一定有利,但不愿随便。我讨厌鲁迅同时代一些知名作家的作品,如胡适的作品。国难当头,却从不大声疾呼,号召人们为国家的存亡,拿起刀枪。我也讨压某些大家的作品,低级趣味在文中时见,看了恶心。鲁迅的作品语言辛辣尖刻,但对国家,对人民却透露出一种深沉的爱。他的论战或时评的文章,深究要比较费时间,但他的小说却是百看不厌的。我最爱鲁迅的小说,太好了,篇幅短短,却意味深长。读了鲁迅的书,让我认识到要正视现实,挺直腰,腿踏实地,堂正地,无媚意地做事,做人。
其他网友回答
刚好前段时间看了鲁迅的作品精选,似乎很小就听说了鲁迅,小学是学的鲁迅的朝花夕拾,讲了鲁迅记忆中的生活,文章中也都是表现得很生活化的一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到《藤野先生》,知道高中《纪念刘和珍君》,我们可以从已经学过的文章中,看到一个为国弃医从文,时刻在关心这国家,不被当时的大环境所污染,同时也懂得感恩,感谢师恩,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以及臧克家纪念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作者:臧克家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作者: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等等,尽管如今的中国大环境已经完全不同,可这些精神仍然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从鲁迅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