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古诗词吗为什么(你喜欢诗词吗?为什么喜欢呢?)

网友提问:

你喜欢诗词吗?为什么喜欢呢?

优质回答:

与其说喜欢,不如说中国框框汉字魅力让所有华人为之倾倒,痴迷!

 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是最美的奇葩。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古代诗歌,如浩瀚天幕上的点点繁星,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经》到“发愤以抒情”的《离骚》;

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异彩纷呈的唐诗宋词;

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太白;

从“致君尧舜上”的杜甫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

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

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

于是我们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豪迈,

有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恻柔情;

有了“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秀美清丽,

有了“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的惨淡冷清;

有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寂寞,

有了“独钓寒江雪”的万般孤独……

 一座座兀立的高峰,一个个杰出的诗人,一首首佳美的诗篇,构筑起古代诗歌的艺苑长廊,

为我们展现着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

 是的,诗歌总是有着神奇的魔力。

在诗歌的世界里徜徉,

时而让人凄恻哀婉,

时而让人豁达开朗,

时而让人苦思冥想,

时而让人激情满怀。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曾经激励过无数的有为之士;

而作为中华文化传承者的我们更是肩负着发扬这一博大文化的历史使命。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丽遗产。

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赏析能力,提高鉴赏水平,并发展我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最重要的是作品中隐含了许多难以言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深含义。

好呗,我们是不是都是如此喜爱、宠爱诗词呢!

最后,用自己的一首原创结束。

【踏莎行|一曲愁红】

一曲愁红,十年万事。高干密叶荫幽契。

花房虫鸟且随风,穴蜂露蝶轻浪蕊。

夏物争滋,竹窗万类。解围十丈愁城里。

书滴玉砚字呈冰,亭兰几笔倾心启。

谢谢欣赏!

其他网友回答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喜欢诗词,是因为这种传统文化形式读之朗朗上口;阅之使人灵秀;写之让人感觉高大上。

一,读之朗朗上口

还在咿呀学语时,爸妈就教我背诗词。因为诗词是一种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它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很能锻炼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体会它的韵律美。

古代人也是从会说话就要背诵《声律启蒙》,《训蒙骈句》 ,《笠翁对韵》等书,都是很好的启蒙读物,并得以广泛流传。其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韵味十足!

难怪古人都精通韵律,而且对诗词这种文学形式的掌握也是炉火纯青,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学财富。

因此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独特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从娃娃抓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阅之,使人灵秀

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常说的诗又指《诗经》。《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我们要养成经常读诗的好习惯,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自己也跟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董卿一样,优雅,知性,有内涵!秀外慧中,让人品之有味!

古往今来,所有的英雄豪杰,上至秦皇汉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下至我们的开国领袖“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哪个不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所以,我们不但要读诗,更要学会写诗。

三,写之让人感觉高大上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当你熟读唐诗宋词三百首,自然而然就有了写诗词的冲动,而且下笔成章,意气风发,挥斥方遒!顿时觉得自己仿佛也是“李杜”门生。

我经常在网络上看到某某会写两句“烂,不堪读”的诗词的人,自称是大佬,更是自诩“胶东诗王”,“江南诗王”等等,牛掰得很,飘飘然,不可一世的样子,仿佛他就是从大唐穿越过来的一样。

我们虽然不赞成你自诩某某诗王,但是当你会写两句诗一样的语言,的确瞬间提升了自己在众人之中的形象和身份地位,哪怕是几句顺口溜,都会让人高看你一眼,被人夸赞:“你真有柴!”

唐宋时代,全民皆诗,即使宫女,艺妓,道姑都会作诗,比如上官婉儿,比如薛涛,比如那个写出著名悟道诗的不知名的尼姑。

悟道诗

[作者]

某尼(宋)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在大清朝,就连一个乞丐都会写诗:

《绝命诗》

清 永嘉诗丐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那么,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到现在高度文明的时代,你是不是也应该写出两句诗词呢?哪怕是顺口溜也好啊!

自题

诗话旗袍

几叶浮萍铺水中,半塘浅绿慢随风。

那年九月初三日,墙角篱边小菊红。

结语: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千百年传承发展下来的瑰宝,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光大。

我们要多读诗词,爱上诗词,生活会更加精彩!

其他网友回答

加v回答:

我喜欢诗词,尤其喜欢绝句和律诗。因为它是用最精准的字词、最简洁的语言,最好的俢辞方法、最优美的意境歌颂、抒发、评论、抨击人和事物的一种写作形式。

我最喜欢象"顺口溜"式的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格律工整的古诗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等闲""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等等诗词和诗句。

我最讨厌的是那些读起来老气横秋、卿卿我我、偏字怪词连篇的诗词。有的人曾问,入选教科书的诗词都是精品吗?我的回答是:不一定是精品,但一定是佳作。你想想,如果给小学生选那些偏字怪词连篇的诗词行吗?学校就是大雅之地,那些偏字怪词连篇的诗词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

可悲的是,有些现代的诗词爱好者,却以写作老气横秋、卿卿我我、偏字怪词连篇为荣,尤其一些年轻人还热衷于这一类的诗词,真是悲哀啊!

我想忠告爱好这一类诗词的朋友,它是等不了大雅之堂的。因为它脱离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脱离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观众,它不会有多大的生命力。

(图片源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我也喜欢诗词,尤其是古诗词,因为它很有趣。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说李白把脑壳用手拿着,举起来望的。还有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意思是月亮掉落到江里了,乌龟就哭起来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不仅喜欢,而且一度到了痴迷。《木兰诗》是初中课本里,我在小学就读了个滚瓜烂熟。后来自学了唐诗≡百首,宋词一百首,千家诗读本,一度背诵的也很多,抬头背,低头背。关于唐宋文学史的多种版本都认真看了多遍。写了许多不成熟的诗,后来填词,有时韵律不一定到位但立意还是不错的。

大集体时,温饱不保,改革开放了,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温饱解决了,市场繁荣了,各种粮食蔬菜由匮乏到充裕。我写一首小词,抒发我们农民的高兴,自豪骄傲。

卜算子.自咏

生身农家子,赤足跑田间。

朝出暮归沐风雨,赢得筋骨健。

忙来操桑麻,闲余读聖贤。

辛劳胼胝自觉欢,供盈天下饭。

我不仅写点小词,而对诗词的典故总爱刨根问底。尤其毛主席的诗词。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里有一个典故,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多种版本都做了泛泛的解释,说毛主席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唐宗宋祖等帝王等闲视之……。都没有说出实指,或者叫典故出处。我读了许多典籍终于找出了它的典故出处。

原来在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简偏》里,有一段苏东坡评论唐太宗文章的话。

“唐文皇帝丰功伟业,英烈之主也!然所为文章嫣然妇人小儿嘻笑之声,不与其功业称。”

还有宋太祖的两句咏月诗,“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根据苏东坡评论唐太宗文章底气不足,弱了些。宋太祖的诗句气势大一些,只是寿命太短,三十来岁,没有留下作品。

这些可能就是“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典故出处。这有两种可能,其一,毛主席博览群书,也见到过苏东坡这段话。其二,毛主席可能没见到苏东坡这段话,但对唐宗宋祖的文化风骚有着深刻的研究,有了同苏东坡有着同样的见解。

由此证明毛主席的这一句诗不是泛泛用的,而是有实指,有具体出处。

对于这一点探索发现我是全国文学界,唯一的一个人。后来我把这一发现写成文章寄到报社,因为咱是小人物,人家不认可,不刋发。后来幸运的是在一家县市内部赠阅的报纸上发了。

这一发现何时才能被大人物们认可,我还有许多知情人拭目以待。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你喜欢诗词吗为什么喜欢呢.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