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喜欢看书却不会写作文(学校老师都说,孩子不会写作文,都是因为不看书,你觉得这句话对吗?)

网友提问:

学校老师都说,孩子不会写作文,都是因为不看书,你觉得这句话对吗?

优质回答:

孩子不会写作文,都是因为不看书,这句话在逻辑上就说不通。意思是说只要看了书就能写作文一样,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子,看了很多书也不会写作的人多的是,所以这个因果关系不成立,这句话表述有误。

一,看书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输出的过程,输入并不等于输出。

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就是一个人看了很多书,肚子里也有知识,就是不会表达,不会写,这也是很普遍的现象。

如果一个人只看书,自己不大量的练习写作,有目的有方法的练习写作,写作能力是很难提升。

这也是大部分人的一个误区,觉得自己不会写作,都是因为自己没看书。

说实话,从小到大,我们看的语文课本,各种新概念作文书,示范作文选集可以堆成山,为什么会写作的学生还是那么少?

原因还是在停留在表面的看,并没有深度理解,或者说二次加工。

如果在看书的过程中,大量的写读后感,也就是写作练习,这对于写作倒是会有提升。

其实在读书时代我也看了很多书,可是写作文的时候,一篇800字的文章一般要磨两天,就是在来头条写作前,写几百字都要磨半天。而现在随随便便一天就能写上千字,甚至上万字。

最大的不同一个是输入,一个是输出,只输入很难有输出。

二,写作技巧的提升并不等于写作能力的提升。

很多老师平常所说的凤头豹尾都只是一些写作技巧,而写作技巧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限于文章体裁和题材。

比如你用写议论文的写作技巧生搬硬套去写记叙文,肯定是行不通的。

所以一个人真正写作水平的体现还是在写作能力的高低,写作技巧只是其次。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在课堂或补习班听老师讲写作技巧,好像自己都懂了,可是回去依旧写不出自己的文章的最大原因。

就是写作能力根本没提升,而只是学了一些写作技巧而已,换一个文章体裁就不会写了,套都不会套。

还有一些老师会搞一些写作模板让学生套,但是这样子的文章一般写出来也比较生硬,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三,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一个持续输出的过程,那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1,多读多写多积累

如果问提升写作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那就是多读多模仿多写。

这个模仿是看你自己喜欢哪种体裁的文章,可以找出写作大家的文章,多读多模仿,然后最主要的还是要自己动笔写,自己不动笔写文章,真的光靠看,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

(1)先定一个小目标,是自己每天能完成的,比如每天写100字,而不是每天写3000字。

为什么是定每天写100字而不是每天3000了?

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如果看到每天写3000字,一开始就会退缩,这也是那些说跑步每天跑5000米,没几个人坚持下来的原因。

定一个毫不费力的目标,重点是要每天都坚持写。因为写100字可能不费力,每天3000字开始就有点费力了,然后发现自己在每天写完100字会情不自禁的多写一点,慢慢的就越来越多。

我最开始就是写100字发现自己,每次都能多写一点,坚持一个月,慢慢每天就能毫不费力的写1000字了。然后日积月累,越写越多。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并不是自己做不到,而是自己最开始就被自己的目标吓住了。

所以要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能先把小目标坚持一个月再说。

而写作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步步来,先写短文章,再写长文章。

(2)随时记录自己的小想法。

现在的记录工具也比较多,不再局限于以前的纸笔记录,用手机软件就可以随时记录自己随时迸发的灵感。

可以选一个自己感觉比较好用的软件记录,可以只记录关键字,写作的时候再补充。

最开始可以多这样子记录灵感,等特别熟练了就可以直接写长文章而不需要太多的记录了。

2,多体验生活

你会发现那些文章写的真实感人的作家也是经验丰富的生活家。

那些文字也都是作者平常生活经历的记录,因为真实经历过,所以写出来也容易让别人产生共鸣。而那些华丽辞藻堆砌的文章读起来总是干巴巴的。

在我读沈从文的《边城》的时候,那里面的人物感觉都快被他写活了,翠翠和二老的爱情故事读起来让我怦然心跳。课本里只有一部分节选,为了知道故事的结局,我特意买了《边城》来读。

其实有些名著和小说的作者学历并不高,书读的也不是特别多,就是生活经验特别丰富。

从生活中总结的经验一般丰富翔实,而又能找到生活依据。

(1)多观察自己生活的日常

我的很大一部分写作灵感都来源于自己的两个孩子,如果哪天没灵感写作了,只要和两个孩子玩上一个小时,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我的创作源泉。

因为孩子的视角和大人不同,很多时候都是比较直观单纯,大人更多的是有功利的部分在里面,而且自己和孩子玩的时候,心情也好,自然而然就有文章可写。

比如让一位从来没看见过雪的学生写雪,写出来基本干巴巴的,因为他从来没见过呀。

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才能写出好文章,如果不是想象力特别好的人,没见过的东西真的很难写出特别好的文章。

(2)多出去旅行

我发现每次带孩子去一个新地方,孩子都特别兴奋,包括我自己都特别兴奋,所以也有很多新的东西可写。

记得小时候作为要写一篇游记,可是18岁前我连市都没出过,一直生活在小镇上,见识的东西有限,游记写起来真的费力,而现在看的风景多了,随手就可以写一篇游记,还是要多走出去看,去体验。

就是我们常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3,多修改

好文章一般都不是一次写出来的,而是一次次修改出来的。

海明威说过所有的初稿都是一坨屎,话糙理不糙。

文章只有经过一次次修改才能完整呈现在读者面前。

(1)一般写好文章,过几天再去修改。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自己几个月写的文章自己都读不下去了,因为随着自己的写作能力的提升,再去看以前的文章真的很多地方要修改。

(2)请别人修改文章。

写完文章可以让自己的好朋友先阅读,有逻辑不同,语病的地方,包括错别字,别人都更容易发现。

建议大家写作的时候,不管怎样,先把初稿尽力完成,然后再去慢慢修改,就是先把文章写完,然后慢慢完善。

就算是大作家的文章和小说也是慢慢修改完善的,我们也要学会自己慢慢改文章。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的是,写作能力的提升真的要自己多写,坚持写,坚持天天写。

我是邹晓茜,欢迎关注@遇见晓C

其他网友回答

现在的孩子,十个就有八个作文不好。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没有掌握好方法结构。

作文和其他技能一样,有自己的门道,不仅需要经常练习,还要深谙其道。这里的道就是指写作方法和技巧。

大量阅读,也就是你老师说得多看书,对写作当然有帮助,而且有很大的作用,但并不是说看书多了的孩子,作文一定会好。前提是你得会看书,如果孩子看书只追求数量,只看热闹,根本不看人家文章的好,究竟好在哪里?结构如何布局的?修辞如何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如何描绘的?你就是看多少书都是没用的,只不过混在读书群里假装爱读书的人罢了。对作文的帮助几乎没有什么帮助。

所有优秀的作品,都有精心巧妙的框架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提纲,一旦有了基本的架构,我们才可以往里面填肉,这样才保证我们不会跑题,不会拿起笔来胡乱写。很多孩子写作文从来不写提纲,想到什么写什么,以至于写着写着离主题越来越远,这就是没有框架拦住他,让他的思路放羊了。

还有的孩子有了布局结构,但不会填肉,那就是生活素材储备太少了。再就是有了素材,不知如何运用,脑子里一锅粥,不知从哪里写起。

其实写作文无非就是写人、写事、写景、三大主题,再升级一点就是议论文,说明文,固定格式文。天下万物文,囊括其中,无他!

红楼梦里有那么多人,每一个人各有不同,各有特点,无论相貌还是品性,还有动作语言到内心独白,你可看见有雷同?所以好的作品一定是注重人物个体的特性,把人物的形象特点写到极致,那么写人的本事就算是到手了。

所以作文的每一种体裁,都有自己的法门。你敲开它,它就为你敞开。

好了,我啰嗦的也快跑题了,你老师说作文写不好,是因为看书少,这话说的不全对,至少不严谨。

多看书,会看书,看好书才是有助于作文的利器。如果书看了一大堆,胡乱看,也不分内容优劣,即使看尽天下书,又怎么样呢?你肚子里依然空空如也。正如你来这世界一遭,没有好好活,到最终,只能证明你活过了,却糊里糊涂了一辈子而已。

所以有经验的老师,会教给你写作的方法技巧,告诉你读书的门道,有智慧的家长也不能唯老师是从,也要分析老师说的话的本质是什么。

写好作文,还要从小抓起,阅读和技巧一样不能落,洋洋洒洒的文章,都是从生活里千锤百炼出来的,所以,好好体验生活,储之于心,早晚,你的洪荒之力会来袭!

谢谢邀请,谢谢遇见!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老师让孩子多看书是有一定的道理,其次看书太多不一定写出好的文章,还有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和孩子细心观察能力相结合起来![微笑][微笑][微笑]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问安。

这个问题里面的关键在于个“都”字。

首先,不会写作文,肯定与读书有关。但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及实践来说,读书多了,也不一定百分之百会写作文,或者说能写好作文。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你读书,是怎么读的,是不是做得有用功?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这就是说,读书要做到边读边思考,只有整个身心都投入到阅读中,这样的读书才是有意义的。

很多老师强调一定要多读书,这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家长们有些根本不知道怎么才叫读书,把书放那里,给孩子说,赶紧去读,然后自己就拿起手机,刷朋友圈,刷抖音,这样孩子会受影响,根本读不进去。

所以,具体怎样读才有意义呢?我认为,选好书目,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带着问题去读,预测一下文章讲的内容,这样再开始读。最好一边读,一边再去预测,看看读的内容和预测的有无差距,这样提起兴趣来,对于所读的内容也就能印象深刻了,它们就会不存在脑子里,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用上了。

其次,读书要多读,这个“多”具体指什么?我认为不单是涉猎的范围多,更主要的是同一本书,同一篇文章,读的次数多,读的遍数多,这是最主要的。

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的文章,第一次读,只读它的美,第二次读,读出它的义,第三次读,可能就读出它的拓展意义了。有可能孩子小,根本不知道读的什么意义,可是,为什么一年级乃至从小就让孩子读古诗三百首呢?是的,“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完了,熟练了,囫囵吞枣有何妨?等到将来某一天,脑子里的东西,就像河流一样会奔涌而出,用在合适的文章里,这时的文章就会大方光彩。

最后一点,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学以致用。书读完了,做为老师和家长,要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用知识。如:看到春花秋月,就问问孩子,这些该怎么描述,看到小桥流水,同样问问孩子,有什么感想。这样,把积累的文章内容慢慢用到写作中,写文章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所以说读书是必须的,但是怎样读,才是最重要的,读完怎样用更重要。

谢谢,希望有所获。

其他网友回答

写作水平较差,一方面来自阅读量较少,一方面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较少。看的书少,知识面窄,遣词造句能力较差。当然,看书多了,也不必然就会写作。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思维长期训练的过程。我手写我思!写作就是把思考的东西忠实记录下来,脑子空空,无从下笔。一个会思考的孩子,一定善于写作。写作文,就是鼓励引导孩子善于思考。把日思夜想的东西,用恰当的笔触描绘出来,就是好文章。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学校老师都说孩子不会写作文都是因为不看书你觉得这句话对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