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中国”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网友提问:

“中国”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优质回答:

“中国”这个名词,现在最早的记录是陕西宝鸡发现的青铜器“何尊”上。其中有这么一句“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说的是周武王灭商后,对上天祷告说自己要在“中国”定都。

当时一国就是一城,所以“中国”当时主要是方位概念,指代中原的城池。后来成王定都洛邑,这里的“中国”即指殷商故地。相应地,“中国”之东被称为“东国”,之南被称为“南国”,在西周时期除了大多是东夷的地盘。可见当时“中国”还没作为政治共同体概念。

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国家对郊野的扩张,国家从点状形态进化成为片状。中原大地完全成为华夏势力范围,所以“中国”也就逐渐等同于“华夏”,成为政治共同体概念。而相对的势力就被称为“四夷”,即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中国”有了浓厚的政治概念,而且具有天下之中、天下至尊的含义。

所以之后历朝历代,不管是华夏王朝还是在中原定都的外族,在建立自己国号的同时,往往都喜欢以“中国”自居。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一词,其实出现得非常早,西周青铜器上就有“宅兹中国”的铭文。“中国”最早的含义,是指京畿地区,之后又扩展为指中原地区,之后又演变为指“中央之国”,含有文明正统的意思。中国历朝尽管都有自己的国号,但中原王朝有时候也会自称“中国”,以示自己是居于世界中央的正统之国。

如果我们去检索历史文献,是可以是古文献中找出大量“中国”的。这里仅列举《宋会要辑稿》出现的几处“中国”:

1、礼部言:“佛法自东汉明帝时流入中国,前代以来,非不禁绝,然终不可废也。”

2、“天都山本汉唐故地,久陷异域,今复归中国。林木茂润,气象雄伟,神灵所宅,实镇西土。”

3、雍熙三年八月六日,帝曰:“万里长城,岂在于此 自古匈奴、黄河世为中国之患,朕即位以来,疆埸无事则有河堤之役。”

4、真宗曰:“外蕃远来贡奉,不知中国条法,若深加刑辟,恐失怀远之道。”

随便说一下,“中国梦”一词也是古亦有之。南宋遗民郑思肖,在宋朝灭亡后,隐居不仕,仍用宋恭帝年号纪年。这年元旦,郑思肖思念故国,写下诗歌《德佑二年岁旦二首》,诗中有“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之句。这大概就是“中国梦”的最早版本。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在远古时代,老祖宗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在河南省的登封市,有一个南北分界线地标的设置。

那是因为老祖宗认为,天是一个半球形的,下面这块土地,正处于半球形下面中间的正中央的位置,所以说把它称之为中国。

至于说,半球形下面,中间这块地方成立的国家以外的地方,便称为天下,按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世界。

那时候的科学技术,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航海技术还没有开始探索,老祖宗认为,陆地延伸到了海边就是到了天边,根本就不清楚,世界上有多少的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更何况那时候的人,对海洋没有多少认知和兴趣。

中国一词,据科学考证,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上,主要指的天下中心之国。

中国也曾先后被称之为,华夏,中华,中夏,诸下,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等。

以至于到了后来的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们才习惯性地,喜欢用中国两个字。

作为一个中国人,为自己的国家有这么大的领土,这么多的人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其他网友回答

闲话少说,长话短说,翰林院学士为您作答。

每个人心中,大约都有那么一点虚荣心。外国人把我国这疙瘩称为远东,但在我们自己心里,我们是位于世界之中,全世界各地围绕我们分布,我们的国家理应叫中国。

这是我对古人心理的冒昧揣测。事实上古人对“中国”这一名称,和今人说的中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国的概念,是梁启超在一百多年前提出来的。而之前的所谓“中国”,只是现在以河南省为中心的一部分区域。

此前古人用的最多的形容大一统的名词,并不是中国,而是“华夏”、“中华”、“神州”、“九州”、“海内”等词。

梁启超先生中国说,将“中国”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之中国:在先秦时期,中国处于分裂状态,交流战争在各诸侯国之间,不超过中国传统范围;

亚洲之中国:秦汉至清中后期,中国整合为大一统帝国,成为亚洲朝贡体系的中心,交流战争在亚洲各国之间;

世界之中国:近代以来,东亚朝贡体系瓦解,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

其他网友回答

了解“中国”的来历,有必要弄懂“中”和“国”的含义。

“中”字的发展经历了由甲骨文到现代楷书的演变,从出土甲骨文看,“中”字形如一面飘动的旗帜,左边飘动着四条“旗游”,中间呈现“口”字形状,表示“中间”之意。在金文中,“中”字发生了微妙变化,四条飘动的“旗游”偏向了右边。小篆中的“中”则没有了“旗游”,整体呈现出现代汉语“中”字特点,只是在底部呈现弯曲特征。东汉时期,楷书形成后,“中”字的现代形状则完全形成,寓意“内”和“里”,是“中间”的意思。

“国”字在甲骨文中,整体形状呈“或”字形,左边呈“口”字形,右边呈“戈”字形,意为“以戈卫国”,可见自古以来,“国”离不开“或”。金文中“国”字,左边圆圈表示国土,圆圈四周线条表示分界线,右边“戈”字形依旧保留。现代楷书中“国”字繁体字则意将“或”用“口”围起来,在古代,“口”发音wei,是“围”的古体字,在“或”周围加上“口”,强化了其界限的意义,就成了现代“国”的来历。

“中”和“国”在一起就成了“中国”,意为“中央之国”,指古代王畿之地,因其地理位置便利又称为“国中”或“中原”。史书中最早记载“中国”一词在《尚书》和《诗经》中,在《尚书》中,周公训导康叔的训词中说到,“皇天既付中国民越阙疆土于先王”,意思是:上天将中国及其子民给周代先王治理。但这里的”中国“仅指关中一带地区。并不等同于我们现代所说的”中国“版图。严格意义上说,古代“中国”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它也不同于我们现代意义上所说的“中国”,从汉朝开始,人们通常都将汉人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称北朝为“索虏”,自己则自称“中国”。

历史学强调实证考究,一是依靠史书记载,也就是“信史”,其次是历代出土文物。但史书记载由于人的主观性,往往可信程度步入出图文物那样具有说服力。1963年于陕西宝鸡贾村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上,就有了记载“中国”的铭文,武王克商后祭告上天说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民”,意思是自己承受上天,要在关中地区营造都城统治这一地区的人民。《史记》也认为,洛邑地区为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此后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这一地区也多次成为都城选址首选之地。按照王国维“两重证据法”,可以确认,在周武王时期,“中国”一词就已经出现存在。

当然,古代“中国”概念远不是现代意义的“中国”,它仅仅只指“中央之国”,是王权集中的地区,无论哪朝哪代都没有将“中国”作为自己的国号,我们常说的“中原”“国中”等词都可以等同于“中国”这一概念。我们现代所说的“中国”则更多是强调1911年后“中华民国”的简称。

“一玉口中国”,透过“中国”的历史发展演变,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伟大中华民族历史的渊博之美。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中国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