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开创的“心学”学派名叫(请问王阳明先生的学说何时被冠以心学的称谓的?)

网友提问:

请问王阳明先生的学说何时被冠以心学的称谓的?

优质回答:

感谢邀请,我是@王阳明心学智慧,试着回答你的问题。

先澄清一点:“心学”和“阳明心学”不是一回事, 因为除了阳明心学,还有其他心学。而只有王阳明开创的这个,才叫“阳明心学”。

01心学从何说起?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是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祖,是“心学”的创始人。心学从创建到今天已经有800多年了。

到了明朝,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在陆象山心学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开创了“阳明心学”,距今也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陆象山和王阳明二人的学说合起来,叫做“陆王心学”。

02冯友兰所说的阳明学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先生是当代哲学家,他在《中国哲学史》提到的阳明学,其实就是“阳明心学”,这只是近现代对“阳明心学”在叫法上的差别,内容都是指“阳明心学”,没有其他的。

类似的称呼在国外也有,比如在日本叫“日本阳明学”,也省掉了“心”字,这也许和“唯心主义”有某种联系吧,这里不做展开。

03阳明心学核心命题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3大核心命题,是可以用阳明心学概括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一点点启发。

始终有一种温暖,照耀在我们前行的路上,那就是智慧的光芒。更多内容请关注:@王阳明心学智慧。

其他网友回答

同样是一种操作,那完全是文人舞台的需要。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王阳明心学,是王阳明一生悟道,对其全部思想的概括总结。讲心学,也即王阳明心学,两者系一回事。心学是王阳明晚年对其他儒学大家思想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王阳明心学,自然从心开始,因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我将其简化为心为身主,意为心发,知为意本,物为意在。

王阳明强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正,即中正,就会符合天道,与天道合(自然规律),便能融为一体,乃天人合一。人为大自然之一部分,理当融入自然,顺应规律,即便身在尘土,也能心在尘外。

心学之旨,在致良知,体现在“四句教"上: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人的本心,本没有善恶,但一念之动,便有是非标准,好坏之分,善恶之念。而意念本身就存善恶。要真正明白善恶,回归本真,即良知,努力祛除身上的一切恶,“明明德,而止于至善“,以符合圣人的标准。

王阳明心学思想,提倡人人皆可成圣贤,只要你坚持修道,心就不会被俗尘遮蔽,达到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但必须知行合一,身体力行,一以贯之。

其他网友回答

你必须要知道,人跟人打交道锻炼心,人跟物打交道锻炼脑,为什么东方有心学?因为东方很早就进入了人的社会,我们叫人道社会,讲人道怎么可以不讲心呢?

从老子,孔子,就开始讲人的哲学了,人的哲学就是心的哲学,人就是心,人性就是心性,这些东西要清楚,不然脑子永远是混沌的,概念也总是混乱的。一个东西,你首先要远观,看清楚它的全貌,然后再研究细节,我看所有的回答都集中在细节上,根本就不知道全貌。说的不好听了,不就是盲人摸象嘛?有的人跟你讲象腿,有的人跟你讲象耳朵,有的人跟你讲象尾巴,就是没人讲这是大象,什么是大象。

因为东方地理加上历史原因,肯定会走入人道社会,所以东方的意识都是心意识,东方的思维都是心思维。西方的意识都是脑意识,西方的思维都是脑思维。

所以我们东方人必然把重点放在心上,我们的哲学也是人的哲学,西方是物的哲学。

心和脑什么关系?心更高级,心是谓中,春秋时期东方人就发现心了,看看清华简里的说明吧。

什么时候叫心学有意义吗?东方从2000年以前进入人道社会,就已经是心的时代了。西方到现在还没进入人道社会,他们还在天道社会。

东方因为农耕化进入到了人道社会,西方因为工业化进入到了人道社会,大家最终都要进入人道社会。

可见人道社会等级高于天道社会。人道包含天道,天道触及不到人道。

其他网友回答

今天跟大家谈谈王阳明,先强调一点,王阳明的争论和各种学派非常多。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笨蛋都认为自己评价的哈姆雷特是对的。我讲的知识我个人的理解。

我第一次听说王阳明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那时候有个历史老师,那个老师特别能说,讲项羽讲什么的,然后也给我们讲到了王阳明,我们那个老师特别喜欢王阳明,他说有个日本元帅天天佩戴这一个徽章,天天戴在身上,上边写着“一生俯首拜阳明”他那时候就特别推崇王阳明,我们那时候小也很容易被影响,那时候我也特别喜欢。

我后来也查了一下,这个日本元帅是东乡平八郎,是日本海军元帅萨摩藩的,关于日本的萨摩藩高晓松老师在讲日本那八期,那里讲了很多关于日本的萨摩藩什么的,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我之前发布的一个文章,作为80/90后非常值得你看的几个网络节目也做过一次推荐,萨摩藩里面海军比较多,袁腾飞老师在讲历史的时候也讲过一些,有一点是认为王阳明老师的心学,在萨摩藩里面非常被推崇,中国其实有很多学说在中国不那么被推崇,在日本非常被推崇,最著名的就是苏东坡吧,还有就是三国演义,有很多古籍在中国找不到了,在日本反倒能找到,还有人说,到了日本感觉好像到了中国的唐代,大家也都知道他们用的也是汉子,在文化上受我的影响也非常大。东乡平八郎在日本非常有名,号称日本的军神,当时日本海军和俄国海军打仗,当时他作为最高长官,战胜了俄国海军,俄罗斯当时算是欧洲吧,亚洲一直跟欧洲的船坚炮利一直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可以说当时第一次亚洲人种打败欧洲人,就此一战封神。

现在王阳明心学,在中国也是比较火的,王阳明的一声也是比较坎坷,也有很多戏剧性。他的生平这里就不多说了,他龙场悟道啊,说的听好听其实当时也特别的艰苦,这些内容在网上都能看到,世界上很多大家都是,在活着的时候不被认可,死了很多年后才被重视,你像贝多芬,活着的时候生活也是挺坎坷的,然后还有像梵高活着的时候也不是太愉快,在世界范围内,这样的例子挺多的,其实,这种生活的坎坷,和对他的挤压吧,也是他能作为他能够著书立传的先决条件,如果人生活太过顺利的话,反倒是没有这种动力了。

其实王阳明的学说一直在被质疑着,主要是质疑他外儒内禅,就是表面上看像是儒家的,实际内里是禅宗的,看他好像推崇儒家,近一看又有点像佛教的唯心主义,这个争论比较大,我个人认为,这个是不对的,他既不是儒,也不是禅,他受到两边的影响都有,我觉得他是创建了自己的一个理论和学说,有很多人管王阳明的学说叫心学,有点唯心,你说外儒内禅,也对也不对,你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又不对,我不知道我说没说明白,这个的确是你去理解王阳明学说的一个捷径,但是这个肯定是不对的,只能当做一个桥梁,比如说它是一个岛,四面环水,你不知道怎么才能上去,前面有个桥可以让你登上这个岛上去,但是这个桥并不是这个岛,你们觉得我这么说你是不是能好理解一些。

王阳明学说比较重要的就几点,1.心外无理 2.心存良知,也可以说是“格物致知”但格物致知是儒家来的词,但是这个词算在王阳明这发扬广大了,儒家讲这个格物致知其实争论也是比较大多的,到王阳明这他可以说他有他自己的想法吧,因为他这个致知已经算是致良知吧3.还有一个就是知行合一。

所谓心外无理就是心外无物、心外无事,这个东西对于我来说一定是我心里有,才对于我是存在的,唯心主义是所有东西都在我心里,我要死了对我来说这个世界就不存在了,这时唯心,但是王阳明跟唯心还不太一样,他认为他承认这个东西存在但是我没看到对于我不存在,可以对于你存在,他讲的也不是完全的唯心,他知识讲个人,举个例子,他和他的游人出去玩,他说你看山间有那个野花,他跟你的心有什么关系呢,这野花在这里随着四季花开花谢,你知不知跟它就没有关系,他的意思就是,我没有看到这个花的时候,在我心里是没有这个花的,他开不开跟我没关系,我看到它的时候我的心就跟它同时存在了,就是物体没有我的心去感受它它就不存在,只有我的心去感受它它才存在。如果左边是唯心右边是唯物,我觉得他是中间偏唯心那边一点。

王阳明这个人其实非常讲究静心,举个例子,他去考试第二次他又落榜了,别人都唉声叹气,王阳明也在那唉声叹气,别人就劝他,他就说,我跟你们不一样,你们以没有中举为耻,我心里是以我没有中举我难过为耻。我不应该为此难过,这是心外之物,跟我没有关系,就是中举了我也不以此为喜,但是我没做到,我心里还是有悲喜的感情,我以此为耻,通过这个也能简单的了解王阳明,

还有就是“格物致知”,我先说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就是一个个小格子把理还有物,一个个的都分开,规规矩矩的都放好,主要是这个规矩,就像佛家的戒律,现在呢,相当于守法。对格物的理解非常多,这个只是我自己的理解,王阳明讲就是心要放正,这样才能抵达圣贤,任何人都可能是圣贤。

“知行合一”就是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就是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举个例子,每个人我们都知道我们应该孝顺,但是你能不能做到孝顺呢,有的时候我们做不到,因为各种原因吧,这就是知到了行没到,王阳明讲的是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做到了,真正的孝,还有一些观点认为,这么理解知行合一,就低了,还有更高的一种,有些事情你知到了,但是不知道自己行不行,通过知行合一来了解,举个例子,就像写文章一样,你本来就是写这完的,不想用他在赚钱,但是真的等到有人来找你做广告合作的时候,你能不能做到呢,你不知道,因为你真的没有遇到这种事,现在觉得没问题我能做到,等到时候能不能做到,你就不知道了,有很多事就是你知道道理,但是你没去体验这个事你还是不知道,自己也应该对你没体验的当知道,应该心中存疑,这个就是对执行合一更高的理解,还有就是你觉得你可以带兵打仗,你能不能做到呢,不知道,也许给你10个人你都带领不了可是话又说回来,能带十个人的未必能带百万之师,能带百万之师的未必能带了十个人,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韩信他就是这个样子,给他个小管干他老是干不好,因为他的战略意图总是在比较高的意图上,当初萧何月下追韩信也是说的这个道理,韩信不想干这小管、小事,萧何跟刘邦说 也是,你要用他,用它就让他当一个集团军的人。姜子牙也是,干小事就是干不好,只能干大事,这个呢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请问王阳明先生的学说何时被冠以心学的称谓的.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