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英雄人物的故事(《三国演义》当中英雄人物的经历告诉你哪些道理?)

网友提问:

《三国演义》当中英雄人物的经历告诉你哪些道理?

优质回答:

首学孔明卧南阳,无人恭请不帮忙。

司马懿的大气量,敢穿小鞋女人裳。

曹操胸怀远大志,不拘一格纳贤良。

忠诚老实吴鲁肃,害人奸计心末藏。

忠肝义胆赵子龙,长板护主美名扬。

切莫学那吕奉先,忘恩负义中年亡。

关羽量大失荆州,败走麦城太凄凉。

性暴好酒张翼德,脑袋被砍抛云阳。

杨修聪明显太过,订罪死得太荒唐。

心胸狭窄周公瑾,三气而亡命不长。

老不服输叹黄忠,八十阵亡不该狂。

三国演义教育深、读透人会弱变强。↖

其他网友回答

从《三国演义》中悟出的人生道理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行业,不同层次的人,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阅历,自有不同的感悟。

一、"同生共死。"对桃园三结义誓言的愚昧理解和遵守,把国家引向灭亡。关羽被杀,刘备愤而起兵报仇,不顾诸葛亮等人苦劝,结果被火烧连营,全军覆没。

二、"创业难,守业更难。"孙权的经历告诉世人:守业,未必比创业容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今天的我们,仍在重走着前人所走的路。能否走好,只有走着瞧了。

三、"骄兵必败。"过五关斩六将,割骨疗伤,单刀赴会,云长英名远扬。以为天下无敌,最终他败走麦城,身首异处。"谦受益,满招损"是千百年来不变的真理。

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诸葛亮神机妙算,智慧超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崇高品德令后人敬仰,但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带兵六出祁山,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的教训告诉我们,在追求自己梦想过程中,一意孤行是注定失败的。

五、"一失足成千古恨"。马谡自诩"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矣?"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墨守成规,轻视对手,理论与实践脱节而不自知,痛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时,焉知其心中暗自忧愁?因为其预定计划已被全盘打乱。

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胸怀大志,腹隐机谋,爱贤若渴,"包藏宇宙之机,呑吐天地之志。""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曹操帐下,人才济济,曹操与手下文臣武将没有所谓的结义之情,只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曹魏集团的最大成功,是靠集体智慧。反观刘备的手下,除了与其结义之关羽、张飞,只有另外三员大将,一直无将为继,后来竟至"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前锋。"在核心利益上刘关张甚至把诸葛亮都排斥在外。因此蜀军很长时间内仅靠军师诸葛亮和"五虎将"冲锋陷阵,"兴复汉室"只是一场梦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说《三国演义》这部书的文风好,不啰索,该简处简,该详处详,文字激仰错落,可谓小说中之阳春白雪。其内容雅俗并存,忠奸俱全,勇武者如狼似虎,谋略者神机妙算,刚正仁义,奸尻下流,各色人物俱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欲学哪家,信手拈来。难学诸葛、司马之谋略,不习关张之勇武,拒修刘、曹之雄韬,勿恋扬修之虚才。何贪貂蝉之俊美,当慕水镜之漂逸。耻后主之孱弱,斥曹瞒之奸雄,仲谋稳健,喜子敬老诚,笑周郎量小,斗气而自陨其命。于吉得道,受焚而化气升空。袁氏、董卓,陶谦、刘表,皆碌碌之辈,无可厚论。孔融、弥衡,自谓才高,许诸奉先,勇长谋短,元直短见,曲节害母,献帝傀儡,不足于论,伯约勇谋,难逃天命,诸般人物,登台谢幕,分久必合,合久必争。欲知后事,历代相重。所学习者,无官身清,日升而出,日落而归,敬上育下,夫妇和融,勤免自立,与世无争,精忠报国,低调谋生,长此以往,贯串始终。谢邀!

其他网友回答

巜三国演义》一书过去曾居四大名著之首。它成功演绎出人世沧桑巨变中的是非成败,悲欢合离,生死存亡,虚伪真诚等变化,留给人们的启发很多很多。例如,周瑜死在量小,关羽败在气傲,张飞死在性暴,吕布败在不义。刘备败在不听忠告,曹爽败在没有主意。诸葛亮失务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诸葛亮四柱水旺,水主智,故智谋过人。但他过份地相信自己的才能,未能审时度势,最后落得个星落秋风五丈原。有意种花花不活,等闲插柳柳成荫,悲欢离合人间事,是非成败转头空。感慨万千,不能尽述!

其他网友回答

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印证了一代枭雄曹操一生的写照,在曹操青年时期,希望得到当时最有名的鉴赏家和评论家许劭的好评。但不知是曹操太不好评价,还是天机不可泄漏,无论曹操怎样请求,许劭都不肯发话,又或许是许劭眼光很深远。最后,许劭给曹操下了判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也是说曹操在太平盛世中是一个有为的臣子,在乱世中是狡诈圆滑的英雄。

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自《三国演义》第79回: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四句诗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3.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出自《三国演义》第85回:刘备为保关羽之仇,与东吴争夺荆州,御驾亲征,被吴军火烧连营,杀的大败。刘备感到无颜回首府成都,只好在白帝城居住,将馆驿改名为“永安宫”。这是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对诸葛亮说的话,这段话被后世人所津津乐道,推举为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的千古佳话的白帝托孤。此段加上后来诸葛亮为北伐而上的《出师表》,一直以来被作为推崇诸葛亮“千古第一人臣”的典范事例和佐证。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诸葛亮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值得知道并铭记在心。

5.周郎妙计安天下 赔了夫人又折兵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典故东汉末年孙权想取回荆州,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诸葛亮识破,安排赵云陪伴前往,先拜会周瑜的岳父乔玄,乔玄说动吴国太在甘露寺见面,吴国太真的将孙尚香嫁给刘备。孙权与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6.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出自三国人物刘备,当时是张飞饮酒丢了刘备夫人准备自杀时刘备说的。意思是说,女人就像穿衣服,兄弟就像自己手足。衣服破了还可以缝好,手足断了就不能接回去了,也表明对兄弟情感的赞美。

7.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在演义中,吕布是天下无双的超一流武将,曾在虎牢关大战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联手,曾一人独斗曹操军六员大将,武艺可谓公认的演义第一。 “赤兔马”即兔头的红马,而非跑得快如兔子的红马。从现代马的体质看,身体强壮,力量大,也是马中最为高大的品种。

8.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曹操行刺董卓未遂,反被董卓布告天下捉拿,后被中牟县县令陈宫所擒,不料陈宫却弃官而随操同去。二人逃至曹操父亲一结拜兄弟吕伯处借宿,夜里吕伯声称去西村买酒离家而去。曹操生性警觉,半夜听见吕家下人的磨刀声,顿时生疑,料定吕伯必是想害他,于是挥刀斩杀吕伯全家,却发现原来家人磨刀是为杀猪款待于他。二人心中有愧,立刻逃走,途中遇上买酒归来的吕伯。吕伯不明其原委,好意挽留,操调转马头,又拔刀将吕杀之!陈宫质问曹操: “方才杀人是误杀,现在杀人又是为何?”操答曰:“吕回家发现家人被杀必然率人来追,不若先杀之。”陈宫曰:“你也太不讲情义了!”曹操仰天长笑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后来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曹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9.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国时代魏末,魏王朝大权渐渐旁落。战功卓著的司马懿与魏宗室为权势明争暗斗。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在洛阳发动政变,诛灭曹爽集团,从此魏国的实权为司马氏掌握。”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辅助十三岁的皇帝曹髦,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魏甘露五年(260年)夏,曹髦亲自仗剑,率三百余人向司马昭发起进攻。由于事先有人告密,司马昭早有准备,所以曹髦的人马倾刻间被瓦解,曹髦也被杀死,年仅20岁。

司马昭杀曹髦后,又立曹奂为帝。到司马昭儿子司马炎执政时,于咸熙二年(265年)废曹奂,自立为帝,建西晋。 从此,后人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来比喻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10.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刘备死了之后,诸葛亮辅助后主刘禅,为了兴复汉室,诸葛亮多次上表出师北伐,结果几次北伐都功败垂成,而北伐魏国最大的阻碍就是老奸巨猾的司马懿。

为了除去司马懿,诸葛亮设连环妙计令魏延一路溃败,终于把司马懿诱入上方谷内,用落石干柴截断谷口,谷中埋入火药硝石,谷两侧布满伏兵,以火箭射之。结果谷内硝石火药齐发,大火冲天,司马懿抱住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泣曰:吾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也。

正当司马懿进退维谷,面临灭顶之灾时,突然狂风大作,骤雨来临,顷刻间浇灭大火,司马懿死里逃生。诸葛亮只得感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三国演义》当中英雄人物的经历告诉你哪些道理.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