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文苑 | 范军霞:我的青海之旅
- 知识
- 2021-06-28
- 298热度
- 0评论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My trip to Qinghai.
我 的 青 海 之 旅
文/范军霞
位于祖国西北内陆的青海省于我是遥远、陌生而又令人向往的。今年暑假,在女儿的陪伴下,终于实现了赴青海旅游的愿望。虽只是简单的两日游,但那里的风景、那里的人们却在我心里留下了初略又真切的印象。
沿途风景
从接近兰州开始,路边的风景便渐具特色:不远处,视线尽头是连绵不绝的山坡,卫士、屏障般的山坡让人感受到了大西北的厚重、热诚,使初到大西北的我心底充溢着满满的安全感。这些山坡是朴素的,表面覆盖着并不稠密的草皮,基本没有树木生长。树木多生长在平地、路边,种类不多,其中我所熟悉的有垂柳和杨树。无论哪种树木,每一棵都枝条稠密,树叶色深,微打着卷儿,却绝不给人一丁点儿颓废乏力的感觉。每棵树都虬曲、向上,同时枝叶又随性四散张开,给人恣意生长、绝不屈服、绝不退缩的感觉。力量!生命力!若要用最简短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树木的特质,我能找到的就是这两个词语了。
沿途看到的不多的河流,无论是稍宽阔些的河面,还是小沟渠,流淌着的是清一色土黄色的泥浆水。“黄河的源头在哪里”?黄河的源头是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彦喀拉山脉。眼前的河水告诉人们,黄河的源头已不再遥远。我想,河里的每朵浪花都应该和伟大的母亲河是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吧。
高铁站的风景线
到达西宁高铁站,其中一个出站口直通出租车乘车点。站在长长的候车队伍里,看到在工作人员指挥下,出租车停靠区一辆辆车按路线或出或进、连续不断,旅客们排队依次乘车,我们不到十分钟便乘车前往预订的酒店了。正值青海省旅游高峰期,客流量应该也处于高峰期,在高铁站这一城市形象的大窗口,出租车候客点的秩序井然、快捷高效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令人称赞!
塔尔寺
塔尔寺
次日早晨,司机兼导游冶师傅如约来酒店接到了我和女儿,我们的两日青海游就要正式开启啦!
首站塔尔寺。塔尔寺位于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该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誉盛名。我们刚到停车场,就遇到一位年轻女子被工作人员示意拦下了,短暂疑惑后,我们想起了导游事先叮嘱过的注意事项:塔尔寺景区对参观游客的着装有一定要求,禁止游客穿着短裤、短裙等比较暴露的服装。看来这位着短裙的女孩需要换上符合要求的服装才会被允许参观了。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先来到了一处地势较高的观景台。虽提前已做了简单了解,但实地观瞻寺院全貌,还是感到颇为震撼。只见寺院的建筑高低错落地分布在一沟两面坡上,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导游介绍塔尔寺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是由1000多座院落、9000多间殿宇僧舍组成的一庞大的藏汉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
总览全貌后,我们拾级而下,来到寺前广场。广场上最醒目的就是八宝如意塔,只见八座圆形塔身的白塔呈一字型排列,造型及大小相近。据说,八宝如意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八座宝塔中贮藏着塔尔寺历代高僧的衣冠,各地信徒常来此绕塔参拜。
很合理地,寺院内部向游客开放的只是中轴线处的一部分建筑。众多殿宇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大金瓦殿和大经堂。
雄踞于寺院中心的大金瓦殿,建筑面积450平方米,绿墙金顶,灿烂辉煌,是塔尔寺最主要的建筑。这里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立者、一代宗师宗喀巴诞生的地方。这座三层大殿建筑融合藏汉风格,底层的碧琉璃砖墙、第二层的绿色釉瓦与第三层殿顶的鎏金铜瓦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整座殿堂形成了砖塔包着菩提树,银塔包着砖塔,庙堂包着银塔的独特格局。由塔而成寺,先塔后寺,这就是塔尔寺的来历。据说,因与殿外那棵枝繁叶茂的菩提树根脉相连,所以由宗喀巴肚脐滴血而生的那棵菩提树虽被封固于塔内,却依然能汲取养分,至今生生不息。
进入殿内,正上方高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梵教法幢”。迎面是十多米高的大银塔。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并镶嵌各种珠宝,塔身缠裹着十方信众敬献的数不清的白色“哈达”。塔上有一佛龛,内塑有宗喀巴像。塔前陈放着各式酥油灯盏、银鼓号角。梁枋上的帷、幡、绣佛、围帐等琳琅满目。整座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
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便是大经堂。其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殿堂内有168根大柱,柱身均由龙凤彩云图案的藏毯包裹。一排排整齐摆放的佛团垫,可供千余名喇嘛集体打坐诵经。经堂内部装饰同样非常考究,五彩的经幡、梁檐上细腻生动的彩画等,使整座经堂色彩缤纷、富丽堂皇。
来到塔尔寺,一定别忘了仔细欣赏“塔尔寺三绝”:酥油花、堆绣和壁画。娇艳的酥油花,采用天然矿物石作颜料、历经几百年仍色泽艳丽的壁画,工艺方法独特、立体感极强、精美绝伦的堆绣,无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寺内多处可看到绕殿堂一周悬挂的金属做成的经筒,经筒侧面雕刻有梵文,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转动经筒的游客络绎不绝。
寺院内游客众多、人流拥挤,但在一些殿堂前、廊檐下仍不时可看到磕长头的朝拜者。每位朝拜者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庄严、虔诚。
走进塔尔寺,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浓厚的宗教氛围,感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强大力量。
青海湖
对于到青海旅游的游客而言,有“中国最美湖泊”之称的青海湖自然是极具吸引力的。
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青海湖海拔3196米,平均水深18.6米,最深处32.8米。湖岸线长360公里,东西长106公里,南北宽63公里。
青海湖流域地广人稀,陆地人口平均密度3.4人每平方公里,总人口数为8.56万,其中牧业人口6.50万。湖区属多民族居住区,有藏族、汉族、蒙古族、回族、土族、撒拉族、满族等12个民族,其中藏族人数最多,约占人口总数的68.61℅,是湖区的主要民族。
由塔尔寺前往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我们一路前行,一路期待。渐渐地,似乎是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连绵不尽的草坡悄无声息地退向两边,移到了远方,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平坦辽阔的草地。公路笔直地向前方延伸着,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地平线处,消失在了视线的尽头。和草坡地带相比,草地上更是随处可见成群的牦牛、绵羊和马,主力军是号称“高原之舟”的牦牛,其中黑牦牛居多,也有少量的白牦牛和黑白相间的花牦牛。牦牛们或低头吃草,或观望风景,或缓步行走,一路竟只见到了一只牦牛撒欢儿的小跑了几步。应是司空见惯了,所有的牦牛对公路上的车辆和下车的游客都是熟视无睹的样子。多么稳重多么淡定的高原牦牛啊!
牧人们的帐篷便散布在草地上,多数帐篷旁边都悬挂着随风飘动、猎猎作响的五彩经幡,美丽的佛塔也不时出现在路边。导游介绍说牧民们每户人家春、夏、秋、冬各分有一片草场,他们逐草而居,是标准的游牧民族。悬挂经幡是千百年来流传于藏民族地区的一种宗教习俗,哪里有经幡,哪里就有善良吉祥。
去青海湖途中,还看到了雪山。遥远的山顶处,雪光闪闪,正值盛夏时节,这山顶的雪该是终年不化的。
距离湖区越来越近了,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越来越多的铺展在眼前。在越来越强烈的欣喜中,圣洁的青海湖终于出现在了视野中。一开始,似只是湖天相接处的一线,慢慢的才展现出了湖面的一部分,显得辽远而宁静。
还未到湖边,我们终于抵挡不了大美油菜花海的诱惑,导游刚把车停下,我们就迫不及待的扑向了花田。阵阵微风拂来,花枝摇曳,花香袭人。站在这明丽烂漫的金色花海里,望着前方的青海湖,我情不自禁地扬起纱巾,听着风吹过的声音,仿佛感受到了什么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告别了花海,我们直奔不远处的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刚一下车,首先感受到的是空气的寒凉。虽然是在最热的7、8月份,青海湖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C左右,赶快穿上外套,体感倒也很舒适。景区规模不大,我们选择了步行游览。景区内游览路径设计很合理,绿化花草赏心悦目。我们很快到达观湖区,终于近距离欣赏到了这颗“高原蓝宝石”的真容:面前的青海湖浩瀚而平静,辽阔中透着神秘。正是个多云的天气,看着远方的湖天一色,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首歌的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青”,我分明觉得自己第一次真切地认识了这种中国独有的、具有古风韵味的色彩。人们多欣赏晴空映照下的青海湖,而我却觉得青海湖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眼前的她更多了一份厚重迷蒙的色彩,展示出的是一种毫不逊色的别样的壮美。
文迦牧场
位于青海湖正东方的文迦牧场是古时茶马古道北线最为重要的交通关口,也是藏族文迦部落驻地,具有深厚的藏文化渊源。文迦是藏语音译词,意为“守望者”。文迦牧场正对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青海湖遁去之地,意在守望消逝于青海湖畔的仓央嘉措。
游览完青海湖,在景区吃过晚饭,我们便继续启程,赶往下一个景点,也是今晚的住宿地:文迦牧场。
两个小时的车程中,略感疲惫、正闭目小憩的我突然听到同行的游客连连惊呼:“沙漠”!迷迷糊糊的我顿时睡意全无,张开眼,毫无征兆地,一望无垠的沙漠突然铺展在了眼前!就这样一眼不眨地欣赏着,车行了十多分钟才穿过了这片沙漠地带。这片沙漠是怎么形成的呢?是过度放牧所致?或者是草场退化形成的?听着游客们略带忧心忡忡的谈论,导游介绍说这片沙漠存在时间很长了,应该是自然形成的。我们听了似乎都松了口气。
到达目的地时已经快天黑了,钻出车外,顿感冷飕飕的,估计此时气温只有10°C左右。匆匆四下环顾,丝丝细雨中,辽阔的牧场显得安详、静谧。通往场院大门的通道上方挂满了五彩经幡,飘动的经幡和场院里几十座静静伫立的帐篷似乎在以藏区独有的方式欢迎我们的到来。
进入大门,导游带领我们径直走进了一座最大的帐篷。我们坐下来小憩,等待工作人员安排住处。有几拨客人正分别围坐在几案前用餐,六、七位穿着藏式服装的青年男女进进出出的忙碌着。帐篷里宽敞而华丽,里边的陈设处处显露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几案、条凳、柱子均造型方正而宽大,全部包裹着色泽艳丽、藏式花纹图案的织锦缎面料。
差不多九点钟,刚到房间一会儿,就听到院子里热闹起来了。我赶忙来到帐篷外,只见广场中心的高台上火光闪烁,周围是随音乐舞动的人们,原来是篝火晚会开始了!我和女儿立即兴奋地跑了过去,加入了舞动的人群。带着大家跳的正是刚才在餐厅忙碌的几位姑娘和小伙子,看着他们原汁原味的舞蹈动作,我忙不迭地跟随在后边模仿着。跳动的火光映照着人们欢乐的笑脸,我们兴奋地随着音乐跑着、跳着,完全忘记了疲劳!只是,刚跳几分钟,就觉得体力不支、气短、胸闷,看来剧烈运动时还是有点高原反应的。就这样跳跳停停,差不多半个小时,晚会结束了,大家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晚会之后,餐厅里的歌会接着开始了!怪不得进到餐厅看到正对门口最里边有一方小舞台呢,上面摆放的音响、吉他、麦克风等设备这时候派上用场啦!只是里边是清一色的年轻人,我最终只是在门外观望了下就撤离了。
简单洗漱后,应是新奇和兴奋的缘故,我和女儿都久久难以入睡。事先插了电热毯,盖着两床被子,倒也不觉得冷。这里的雨该是说下就下的,睡下后过了会儿,听到了雨点“嗒嗒”、“嗒嗒”滴在帐篷上的声音,雨就这样时小时大、时疏时密地下着。隐隐的,耳边传来了风吹动经幡发出的声响,偶有远处的一两声狗吠,半夜时分隐约有一列火车经过的隆隆声响,哦,青藏铁路就从不远处经过的呢。除此之外,就是深沉无边的寂静……在这无边的寂静里,我们不知何时进入了深沉的梦乡……
次日一早醒来,倒觉得神清气爽。被褥衣物并不潮湿,看来我们的帐篷防潮功能还是挺强的!走出室外,这才注意到所有的帐篷和连接各处的木栈道全是搭建在支架上的。这样的设计除了防潮,还能保护草皮不受破坏,算是一举多得了。
早餐并不是藏式早餐,我们似乎略有一丝遗憾,但也吃得可口。白米粥味道很不错,粘稠软糯,似乎多了一份奶茶的香甜,也许粥里加有奶茶的吧。
就要告别了,走到大门外,健忘的我没忘记今早给美丽的牧场拍照的计划,将她的倩影永远的定格在了镜头中。再见了,令人难忘的文迦牧场。希望有机会再来这里,我一定要细细欣赏日落西海、月出东山、繁星满天的奇景;一定要亲身体验打酥油、磨青稞、捏糍粑的乐趣;一定要一睹你牧草丰沛、牛羊满地的风姿;一定要去仓央岭上聆听风铃随风飘动的声音,感悟文迦对仓央嘉措永恒的守望……
盐湖风景
茶卡盐湖
今天是个大晴天!我们沿着青海湖边的公路行进,眼前的青海湖完全换了一副妆容,湖水碧蓝、澄澈,真的宛如镶嵌在高原上的一颗巨大的蓝宝石!倘若昨天的青海湖是“山色空蒙雨亦奇”,那么今天的她就是“水光潋滟晴方好”!湛蓝的湖天、洁白的云朵、碧绿的草地、金灿灿的花海……这美不胜收的巨幅画卷使人觉得天地间的一切似乎都凝滞了,化为了永恒……倘若稍觉有些单调,看,草地上悠闲自在的牛羊和劳作的牧人们正在自豪的展示着她的丰饶、多姿……
行至中途,前面出现了一位和我们同向而行的藏族同胞。只是,我们是乘车,而这位藏族同胞却是磕长头徒步前行的。导游郑重地告诉我们,这位朝圣者的目的地应该是拉萨。
我们的目的地是此行的最后一站——茶卡盐湖。
藏语“茶卡”意为盐池,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是天然结晶盐湖,因盛产“大青盐”而闻名(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使盐晶呈青黑色,故称青盐。)。茶卡盐湖湖面海拔3100米,湖水面积、水深明显受季节影响,雨季湖水面积可达104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十几倍,干季湖水面积明显减少。
三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景区。迫不及待地买好门票,来到小火车乘车处,排队等候的游客真多呀。差不多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坐上了火车去盐湖”,开启了一场满怀期待的“盐湖之旅”。美丽的盐湖慢慢进入了视线,比对网上那些美轮美奂的照片,此时亲眼看到的盐湖仍是美得令人惊叹的!空旷辽阔的湖面给人带来了极强烈的视觉冲击,湖面大的让人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它的尽头,也不忍看到它的尽头。湖面也是无比平滑的,闪烁着梦幻般的荧光。湖水洁净、清浅,洁白的盐花清晰可见。放眼望去,水与天的界限是模糊的,似连成了一体。天空和云朵似乎触手可及,它们静静地欣赏着盐湖,欣赏着湖中自己美丽的容颜。好一面天造地设、神秘空灵的“天空之镜”啊!途中还看到有一处盐雕群也挺漂亮的,听旁边的游客说每座雕塑都承载着一个和盐湖相关的故事呢。似真似幻中,望向前方,长长的铁轨在白茫茫的盐湖中笔直地伸向遥远的天边,那里有峥嵘肃立的雪山在述说着青藏高原的前世、今生……
来到茶卡盐湖,拍照留念是必不可少的。小火车的终点站是湖心岛。下了车,湖岸上、栈桥边、近处的湖面上都有游客在赏景、拍照,飘动的红色的衣裙和纱巾格外多也格外抢眼格外漂亮。
小火车返回时可在两处景点下车游览,但同车的两位游客昨晚就说他们有事需要赶车,和我们商量今天能不能缩短在盐湖游玩的时间,我和女儿也已经答应了,所以虽觉太过仓促,我们也只在湖心岛稍作停留,在湖边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就赶忙排队又乘坐小火车直达出口了。
盐湖之旅虽留有遗憾,但感受是鲜明而强烈的!期待再有机会仔细体验你独特的魅力!
青海的人们
这次短暂的青海之行,除了欣赏风景,还初识了那里的人们。
提前看到网上说那里景区的饭菜特别贵,建议自带干粮,第一天早上出发前就从美团买了些方便携带的食物。中午离开塔尔寺前,走到观景台,旁边有个卖小吃的摊位,摊主是位大嫂。导游和同车的两位游客停下在那里吃饭,我和女儿犹豫着也坐下想歇歇脚。大嫂给他们准备着食物,几乎没对我和女儿有任何表示,这让我们似乎安心了些。原打算到车上后吃掉自带的食物,但很快觉得还是不妥,也想尝尝摊上的小吃,就点了一份富有当地特色的青稞面酿皮和三个青稞面做的芝麻球,各十元钱,在景区并不算贵的。大嫂热情地将拌好的酿皮放在我和女儿中间,随口说了声:“你们尝尝”。酿皮看起来像我们这里的橡子面凉粉,口感也相似,调制的酸酸爽爽,很可口。我们刚好坐在摆放着芝麻球的桌子旁边,大嫂就爽快的让我们自己拿了吃。芝麻球也做得很好,馅料细腻,软糯香甜。吃完后,微信扫码付了款,带着一个没吃下的芝麻球,也带着一份愉悦,我们离开了大嫂的小吃摊。
在青海湖边的油菜花田,我们遇到了一位老大爷。大爷身形高大,穿着一件褐色团花图案的藏袍,头戴一顶浅褐色藏式毡帽,悠闲地坐在花田边的地上。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大爷怀里有只可爱的小绵羊,这可真是一只白净俊俏的小“美羊羊”。许是能读懂我们喜爱的眼神,自信满满的小羊微微仰着小脑袋,竖着两只细长的小耳朵,和老爷爷一起打量着来往的游人。女儿从小喜欢小动物,更别提这样一只人见人爱的漂亮小羊羔了。我一下子以为这只小羊是主人带着供人拍照的,便鼓动女儿抱着小羊拍张照片,女儿喜爱的看着这只小羊,却摇了摇头不愿惊扰它 。不知是不是站在近旁的我们打扰到了老大爷,只见他站了起来,抱着小羊骑上一辆摩托车,顺着通向花田深处的道路离开了。小羊熟练的蹲站在老爷爷胸前的车梁上,依旧高昂着小脑袋,大爷的双臂也似还揽着他的小羊。女儿说,老爷爷应该只是来遛遛它的小羊的,这只小羊一定很受老爷爷的宠爱。
住在帐篷里夜宿文迦牧场的经历,女儿回来后仍念念不忘,说那晚睡得最香,也特别有人在旅途的感觉。难得出来一趟,电话咨询过旅行社工作人员,我和女儿商量后本是预定了牧场的“星空木屋”,盼望着晚上能透过玻璃屋顶欣赏到高原迷人的星空。可是我们到达牧场后,工作人员抱歉地说刚去收拾房间,发现白天下雨导致那个房间电路出现了问题,需要我们等着修好了才能入住。遗憾的是过了好大一会儿最终也没修好,导游看我有些着急,解释说藏民们大多对电不是太懂,我似乎释然了。年轻的老板连连道歉,也说到政府部门为防止过度开发,对景区的建设规模有限制,所以星空木屋数量有限,那天全部订完,我们去就只剩这一间了。本来那晚是阴雨天,也看不到星星的,只是考虑是预定好的,木屋条件也好些,但现在确定住不成木屋了。老板征求意见,说我们愿意的话,20公里外有条件好的高档酒店,可以把我们送到那里。我沉吟了下,问帐篷还有没有空余的,回答说有。我就说去看下,可以的话调到帐篷里也行。帐篷设施很简单,但看着也挺干净的,女儿高兴的说住帐篷就很好。老板听我回复愿意住帐篷,就说我们换成帐篷的话,给我们免费,相关事项他们会和旅行社沟通的,再免费给两张床各加一床被子。免费?我连声说不行,那样我就过意不去了,他们也挺不容易的,正是旅游旺季,他们挺忙的,难免疏漏,今天只是意外,给我退差价就行了。但老板态度更坚决,连连摇手说这样的话他们就更过意不去了,这完全是他们的失误造成的,必须免费。旁边的导游也让我就按他们说的来。一位穿着藏式长裙、看着和女儿差不多大小的服务员姑娘似乎早等不及了,也连声向我们道歉,然后欢呼雀跃着、蹦蹦跳跳的去为我们拿被子了。当晚很快有旅行社客服打来电话,同样向我们致歉并感谢我们的理解支持,当即微信转了退款。我在微信上表达了谢意,最后回复道“第一次来青海,也是第一次和藏族朋友打交道,感觉挺好的。各民族大团结!”我们最终就这样住进了帐篷小屋。气温很低,我们却并没觉得冷,在新奇和愉快的心境里慢慢进入了梦乡……
两天的旅程,唯一接触较多的当地人就是司机兼导游冶师傅了。冶师傅是回族人,是位穆斯林,年龄四十岁左右,中等个头,瘦瘦的,肤色微黑,面容和装束均具有当地人特点。冶师傅车技高超,开车很稳当又掌握得路上不耽误一点时间,话不多,很负责任。在景区不时会遇到他认识的人,他们遇见了都会很真诚很欢喜的打招呼、握手。旅程结束,把我们分别送到西宁市下车点时,冶师傅也只是礼貌而简单的道别,倒是同车的两位游客临别时说再有朋友来青海旅游会推荐冶师傅做导游,我也真诚的向冶师傅道了辛苦,并表示一定会在美团上给好评的,然后在互相挥手中,结束了这次短暂而难忘的旅行。
感 悟
这次旅行,欣赏了别样的风景,初识了那里的人们,收获多多,也颇有感悟。
那里的人们简单、明澈又不失热情,和他们接触会觉得轻松、舒适。他们的信仰是那么虔诚,那里各民族文化是多元的,彼此和谐共生。
那里的景物风格独特,会让你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国家真的是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会让你由衷的赞叹“江山如此多娇”!
美丽的茶卡盐湖曾一度因游客素质参差不齐,加上景区管理不到位而污垢重重,但我们这次到那里,景区对下水点划定、管理的更严格了,还新增了200名在景区各处巡逻监管的工作人员,租售的鞋套材料也升级成了可降解的。凡此种种都在告诉我们,欣赏美景的同时一定要保护美景!
亲眼看到了青海湖,看到了雪山、草地、圣湖、牛羊和牧人们在这里平静的共生共存。但回望过往,20世纪以来,人们在青海湖流域的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使得部分入湖河流干涸,青海湖水位下降、面积缩减,环湖地区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日益严重。近年来,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相继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草还牧”等工程,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对青海湖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发力,青海湖的水位已由2004年的3192.77米上升到了2018年的3195.41米。枯水期湖面面积恢复到4432.69平方公里,比2004年多了17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增加了26个西湖。尽管这其中有气候变暖、降雨增多的影响,但也一定包含着湖区人们为涵养水土所付出的诸多努力。在藏族人民心中,青海湖是一座拥有神力的圣湖,庇护苍生,也惩罚亵渎。青海湖近百年的演化变迁也在告诫我们,要有敬畏之心。因为,湖泊如镜,会将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倒映在水中。
清晰如昨,我的青海之旅!
青海风光
注: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者推荐: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之源”“中华水塔”,以其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宗教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前往,是西部重要的旅游省份。省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有藏传佛教活动中心塔尔寺,有天空之境茶卡盐湖等等。范军霞老师用优美的文字,详细记录了游历青海的方方面面,禁不住让人心旷神怡。让我们跟着范老师一起感受碧波万顷、高原蓝宝石的青海湖,感受青海各民族和平相处、和谐共生的人文环境,以及藏族人民对宗教的虔诚,遇见最美天空、看最净的苍穹--茶卡盐湖。(张 瑞)
作者简介:
范军霞,女,文峪乡文峪村人,中学教师。愿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往期回顾
又是一年樱桃红
卢氏文友群主办
文学顾问
牛爱民 任耀榜宋海峰
李宏文周天鹤 董建中
韩成章(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苑编辑部
文苑总编:知 和
文苑主编:卢辉
执行主编:张淑清
责任编辑:张 瑞 张欣燕
邹楠程向楠
本期校审:张 瑞
本期编辑:张淑清
投稿信箱:LSWY1818@163.com
更多
详情
敬请
关注
欢迎关注卢氏文苑,点击“写留言”,留下你的精彩评论!投稿作者请提供简介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