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天打一字(武汉封城第15天,一个女护士的微信聊天记录曝光:我不怕,但我还是哭了)

十五天打一字

疫情来袭,有一群人披上了白色战袍。在病人心中,他们是最强大的战士;可在病毒面前,他们也只是凡人。在这个迟来的春天里,无数医护人员在抗争中写下了一个个生死故事。这些故事里,有无力,也有温暖;有恐惧,更有希望。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会被侵袭,会被感染,却绝不会被击垮。只因他们知道,当自己踏上征程,有更多人,会在后方遥遥守望。

 
今天,是武汉封城的第15天。

在一线抵御疫情的,是这样一群群身穿白衣的人。
 
他们第一时间从家中返回岗位,疫情凶险却知难不退,他们说这是职责所在,穿上这身战袍,便无畏。
 
多日的坚守,许多人体力严重透支也不愿离岗休息,见过了生死的他们知道,每一秒里都含着希望。在病人面前,他们是最强大的战士。
 
然而在病毒面前,他们也只是凡人,会被侵袭,被感染,甚至被夺去生命。
 
在疫情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群白衣战士予人希望,而在他们身边,也有另外一群人在默默坚守与护卫。
 
在与病毒抗争的生死故事中,我们看得到恐惧、慌乱和惋惜,却更能发现存在于疫情期间的温暖与力量。
 

“我今天穿的这套新衣服帅不帅?”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
 
52岁的毛样洪应召前往高速路口的疫情检测站。
 
这不是毛样洪第一次站在抗疫前线,17年前的非典“战疫”中,也曾有过他的身影。
 
自16岁从卫校毕业,这位小镇医生便把救死扶伤的职责担在了自己肩上。
 
毛样洪(左)生前接诊的照片 
当天出门前,他让家人帮忙备下两盒泡面,留在晚上加班时吃。
 
作为当地镇卫生院唯一一位副主任医师,一年要接诊上万人的他早已习惯这种忙碌。家人是牵挂,然而救人是责任,世间难得双全法,肺炎疫情发展迅速,事态紧急,毛样洪没有犹豫。
 
到一线去,是他作为医生的本能。
 
行医35载,毛样洪为无力支付费用的车祸伤者做过担保,也无数次用精湛医技为危重病人保住了性命。儿子毛林楠最喜欢看父亲说“我又救回一条人命”时脸上的喜悦,那是来自医者的自豪。
 
可惜上天不公,庚子鼠年第一天,在毛样洪草草吃过一碗泡面,又一次回到岗位时,被一辆失控轿车撞倒,最终因抢救无效离开人世。
 
毛样洪生前最后一餐,是一碗泡面 

那天,毛样洪穿着一身灰色西装、一件枣红色羊毛衫,那是他为迎接儿孙回家过年特意换上的新衣。
 
下午出门前,他曾特意问儿子:“今天穿的这套新衣服帅不帅?”
 
那时,还没有人知道,这会是毛样洪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
 
毛医生已逝,但医者仁心,将在这世间继续传递。
 

“作为医生,连家里人都保护不了,你还能保护谁?”
 
1月22日,发热、咳嗽已经3天的医生李春被确诊感染了。但这不是最坏的消息。妻子、两个女儿和岳父岳母的确诊,对他而言才是那道晴天霹雳。

“我不害怕病毒,可作为医生,连家里人都保护不了,你还相信你能保护谁?”
 
从医17年的他,很少会因为什么事情而感到紧张。禽流感、艾滋病,还有很多高传染性的病,他都见过,也没怕过。

但这一次,他怕了。
 
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让他产生了巨大的无力感:“平时我们ICU就是给所有病人保底的,各个科室搞不定的,我们都能搞定。但现在,我们给别人保不了底了,我们自己都中标了。”
 

在他心中,原本坚实的最后一道防线似乎正在消失。
 
“我从来没有这么无助过。”
 
然而作为战士,就要抗争到底。在治疗期间,网上问诊成为他的第二战场。
 
第一次上线,他便一口气看到深夜两点。他将问诊人数限制从50调至200,又从200调整到了300......
 
打开手机,咨询请求源源不断地涌入。

那些问诊信息,由疫情爆发前短短几十字的简单询问,变成了如今上千字。

他甚至可以想象,在屏幕对面,那些五六十岁的人怎样花费五六个小时敲下这些字,试图寻找一些支持与希望。

“说实话,如果真是新冠肺炎,通过网上咨询的方式,也并不能帮他们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但是,我的回复如果能给焦急恐慌的人们希望,哪怕只有一点,也是好的。”
 
2月3日,不断向外传递希望的李春,终于听到了属于自己的好消息——家中老人正在渐渐痊愈。而他本人,也在等待着最后一次核酸检查。
 
如今,他最大的愿望是等疫情过去,可以好好抱抱自己的两个女儿。
 
“那是我的大公主和小公主,我已经很久没有抱过她们了。”
 
但他坚信,在疫情爆发的这段日子里,自己已经竭尽全力,让更多的人得以守护在儿女身边了。
 

 
“从确诊至今,我一直没敢告诉自己爸妈。”
 
1月15日,武汉协和医院的护士汪婷,开始照顾一位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的病人。

当天,她便出现了不适。只是病人危重的病情让她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在连续工作2天后,她发烧了。
 
汪婷 
1月20日,汪婷接到了通知住院的电话——核酸检测阳性,需要隔离治疗。
 
那一刻,眼泪不争气地往下流,她在酒店大哭一场。

草草收拾行李,汪婷又一次走进熟悉的医院。只是这回,她不得不躺在隔离区的病房中,那是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药物强烈的副作用让汪婷吃不下饭,她突然想起以前在科室护理病人的时候,每次都会嘱咐术后的病人多吃点病才会早点好,现在轮到自己,道理都明白,可食物却真的咽不下去。

好在曾并肩奋斗的同事时刻陪伴,让她不会觉得无助孤单。

同事为汪婷送来的罐头 
只是,从入院到现在,汪婷的父母还不知道她感染了新冠肺炎。
 
“从确诊至今,我一直没敢告诉自己爸妈。”

“他们身体不好,年纪大了,也不懂医,告诉他们怕他们担心。”汪婷苦笑,她把这事偷偷告诉了弟弟,让他帮着一起保密,“就说我在医院很忙”。

与汪婷一样向父母隐瞒自己情况的,还有今年26岁的赵群。自疫情爆发以来,他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父母牵挂儿子,每天都要打电话问问他的情况。接起电话,他每次都说“我在睡觉,或者在看书”,赵群告诉父母自己一切都好,让他们放心。
 
这些报平安的电话,都是赵群躺在病床上打的。1月22日,他因密切接触多名患者,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隔离治疗。
 
得知确诊的那一刻,他心里有过惊恐,持续的低烧和头痛,更令他难受不已。可他不敢告诉家人,害怕病情会加重,更害怕家人会担心。
 
但看着自己身边穿着厚重防护服的战友,这位90后男生躺在病床上顿时感到心安。
 

那天,他在手机上打下了这样的文字:“同事们太辛苦了,我想换他们下来早点休息。”
 
没有人生来勇敢,但从他们第一天披上战袍那刻起,便早已选择了无悔。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2019年12月29日,张定宇所在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转入了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这座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成了这场“战疫”中名副其实的先锋。身为院长的他,和医院的600多名医护人员,已经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奋战了30多天。
 
大嗓门、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只是最近,大家发现张定宇的性子比从前更急了,腿似乎也更跛了些。
 

“膝关节不好”,这是张定宇的一贯说辞。但渐冻症的折磨,才是他一瘸一拐的真正原因。

“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这些天,张定宇往往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起床,无数事务在等待着他去协调处理。而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被病毒感染入院,他却没顾得上去看上一眼。
 

张定宇与妻子
 
但在妻子入院第二天晚上,这个刚强的男人落泪了。

“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
 
那是相濡以沫的妻子,也是携手走过半生的爱人。他不怕病痛,只怕保护不了家人。
 
好在如今,妻子终于病愈出院,在抗击病魔的路上,那份支撑与希望,重新回到了张定宇身旁。
 

“一个一个的都倒下了,总要有人站出来。”
 
唐洋是武汉协和医院第一批被确诊,也就是钟南山院士口中武汉最早被感染的14名医务人员之一。

护士唐洋

不久前,她曾在病床上写下这样的句子:“被确诊时我没有流泪,因药物副作用吐得死去活来时我没有流泪,但住院这段时间,我流过太多次眼泪。”
 
这些天,她见过被确诊同事眼中的无助,也听说过在购买物资时商家的善举——他们在网上购买泳镜作为护目镜时,老板得知他们在武汉协和医院工作,便免费赠送了200个。
 
而一大早徒步好几公里,从老家赶来医院上班的90后同事更让她泪流满面:在空荡荡的马路上,瘦弱的女孩逆风而行,一人拎着大包小包风尘仆仆地奔赴战场。
 
空无一人的大桥

“90后的她们一直都是被保护的对象,这一次换做她们在风中逆行,来保护大家健康!”
 
当自己倒下,变成患者,唐洋便成为医院中无数瞬间的见证者。
 
除夕夜,一位同事为他们送来了熬好的鸡汤。放下餐盒,与唐洋在窗口匆匆一见,便急忙去上了夜班。在忙碌的工作间隙,她只能随便扒几口方便面。
 
旁人问那位同事,怎么咳嗽没好(排除了新冠肺炎)就来上班了,她只简单回复了一句:“一个一个的倒下,总要有人站出来。”
 
 
那天,唐洋从隔离病房狭小的门口朝外望去,晴空下,阳光正好。每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正在早春的空气中发生、聚集。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当疫情袭来,身着白衣的战士们在前线保护着我们;而在其身后,也有人在默默保护着他们。

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母公司字节跳动捐赠2亿元设立了专项基金,为疫情防控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已经有100位一线医务工作者获得了资助。

当然,也有像张定宇这样的医生,拒绝了针对本人的资助,他说:“把钱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这笔资金,对于每一位受助者而言,在经济支持之外,也都有着别样的意义。
 
医务人员们脱下白衣,也都是人之儿女、父母、夫妻,在病毒面前,他们像普通人一样也会倒下,也会害怕。
 
但这份支持,让医护们知道,自己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如若跌倒,背后绝不会空无一人。
 
白衣战士奔向战场,更多人在后方遥遥守望。

 
一句鼓励、一个眼神、一碗热汤,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传递着温暖;亲人、朋友、同事,是牵挂,却也是后盾与力量。这一切,终将化成战士们与病毒抗争的勇气。
 
每一个渺小个体的抗争与付出,如一颗颗萤火,汇聚出暗夜中的熠熠光辉。
 
战士们向前行进,他们身后不仅仅是自己的背影。
 

还有牵挂他们的家人、各尽所能的志愿者、坚守在各自岗位的建设者、更有着由每个扛起自己责任的普通人汇聚而成的热血中华。
 
从“战疫”打响的那天起,每个人便已成为生死之交。在这个迟来的春天中,没有被禁锢的城,只有离不开的爱。
 
这场阻击战,我们能赢!

(注:除张定宇外,文中医务工作者均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字节跳动医务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受助人。部分医务工作者为化名。
2020年1月25日,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母公司字节跳动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2亿元人民币,设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字节跳动医务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为抗击疫情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保障。
截至2020年2月5日,该基金已经为9批共100名抗击疫情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人道救助。其中96名因抗击疫情而不幸感染的一线医务人员,每人获资助10万元;4名因抗击疫情而不幸殉职的一线医务人员,每个家庭获资助100万元。)
了解字节跳动医务救助基金请点击「阅读原文」。

放心!
我们都站在你身后!
?

十五天打一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