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门看电影用什么软件(在澳门看电影)

这月月初,我去澳门待了几天,在澳门的主要任务,是看电影——12月5日到10日,是第四届澳门国际影展(IFFAM),作为由影评人组成的“迷影精神赏”的成员,我们得到邀请,去观看参展影片和颁奖礼,我们当中有三位影评人,参与了“新华语映像单元”和“20周年澳门特别展映单元”的评审。
我是12月5号到澳门的,到澳门之后,直奔颁奖会场。为什么影展一开始就会有颁奖礼呢?这个颁奖典礼,不是为参展影片颁奖,而是一个开幕式,公布参加影展的影片和影人名单,并且为推广大使颁发奖项。
开幕式之后,直接进入观影环节,担任开幕影片的,是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乔乔兔》(内地译名《少年乔乔的异想世界》),一个讲述二战期间犹太人命运的故事。
主人公是十岁的乔乔,他和母亲一起,生活在德国,母亲是抵抗组织成员,而乔乔加入了青年团,并且把希特勒当做精神上的父亲和朋友。没多久,乔乔发现,母亲在阁楼里,藏匿了一个犹太女孩。电影的视角非常独特,剧情也非常动人。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奔走在澳门文化中心、澳门塔、旧FA院大楼等处看电影,这几个地方,是这次澳门影展的主要展映场地。参展电影,有五十多部,来自世界各国,而我即便安排得满满当当,也只看了十几部电影。
影展第二天,我一口气看了五部电影,还是没能打破在平遥电影节上,一天看六部电影的记录,因为,平遥电影节的放映场地,相对比较集中,片子的放映时间很少重叠,放映场地里还有餐馆和咖啡馆。只要体力心力够得上,可以从早到晚泡在电影院。
而澳门的几个展映场地相距有一定距离,放映时间也有重叠,只能拣自己喜欢的来看了。不过,这样也有好处,好处就是,我捎带着逛了放映厅附近的商场和景点,旧FA院大楼附近,就是新八佰伴和澳门奥特莱斯,以及一条名品街,澳门塔楼楼上有观光台,楼下有商场和餐厅,对面则是一个露天演出场所,那几天一直在举行澳门庆祝回归幻彩巡游。时间基本没有浪费。
在影展上,看到了几个我喜欢的片子。
顾晓刚导演的《春江水暖》是今年呼声很高的作品,在很多影展都露过面,而我都错过了。所幸在澳门影展看到了。这部片子,其实是一部电影版的《富春山居图》,想用电影的方式,画出富春江两岸的风光,以及岸边居民现在的生活状态。它虽然讲述的是现在的故事,却常常让我产生亦古亦今的感觉,觉得里面的故事古今如一,大小姐花园私定终身,老生子虎落平阳幡然悔悟。
这部电影里的演员,大部分是素人演员,只有三位是职业演员,事实证明,在这样一个以生活故事为主的电影里,素人演员的表演更出色,他们只需要演好自己,他们对自己生活的理解,是任何演员都赶不上的。尤其老三和大嫂,都非常贴切妥当。
罗伯特·艾格斯编剧导演,威廉·达福和罗伯特·帕丁森主演的《灯塔》,是我非常关注的电影,自从开拍以来,我就在等,终于在澳门影展看到了。而我的等待,也的确是值得的。
我更愿意把这个故事理解为神话源流考和诸神诞生过程的重现,神不是诞生于金碧璀璨的天庭,一落地就有心醉神迷的风流传说,而是诞生于自然界的滂沱风雨和泥泞荒原,艰苦的重复的时时回到原点的劳动,狂暴的本能的欲望,和完全没有交流的交流,礁石和礁石摩擦般的人际关系磨砺,最原始的篡位、替代和谋夺的心,挑衅和自我毁灭。
经历过这一切,才能看一眼那精美得不像尘世产物的灯或者火,仅只看一眼,就得付出普罗米修斯般的代价。这个电影里不光有德莱叶和伯格曼,也有《呼啸山庄》和《白鲸》。
梁鸣导演,吕星辰和吴晓亮主演的《日光之下》,在平遥错过了,在澳门补上了。故事发生在东北,而且是冬天的东北,讲述的是一对相依为命的兄妹的生活,表面上看,这是个成长故事,但它非同寻常的地方是,妹妹在这样的生活里,对哥哥有了非常强烈的感情。
非常喜欢这个故事的念头,设定和氛围,以及它的前半部分。如果后半部分什么都不要发生就好了。就前半部分那种淡淡的又紧张的气氛,拍20集我也能看下去。但是妹妹对哥哥的感情,不论在电影里还是在现实里,都是“禁止发生”的,就必须要在外部发生一些事来强化故事。
而在影展结束前一天,我在旧FA院大楼的小剧场里,看到了《南方车站的聚会》,导演刁亦男也到场和观众交流。
在我看来,刁亦男最珍贵的地方在于他的浪漫,他最浪漫的地方在于一份荒野感。在他的世界里,高楼大厦仿佛是幻象,车水马龙并不存在,摄像头也在故事的一开始就被遮挡,城市仿佛荒野,罗宾汉和红拂女同时登场,弗雷迪和胡四娘四处奔走,时代曲和广场舞杂然并处,人们在夜里成群地聚在一起,偷电车的贼聚集一堂,拆迁户聚集一堂,警察们聚集一堂,所有人目光炯炯,似乎在蛰伏中,准备起事。
然而这样的荒野也只有一夜而已。就像剧场在关门以后也并不安静,舞台被各种魅影占据,森林在入夜以后危机四伏,豹子的眼睛仿佛宝石。但这样的浪漫只有一夜而已。刁亦男和他的电影就是这一夜的见证人。
在澳门影展,还看到了几部澳门电影。比较喜欢的是短片集《澳门之年》,由九部短片组成,讲述 1999年澳门回归之后,澳门普通人的生活。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最后一天》和《洗衣机》,最让我困惑的也是这两个短片,因为观众从头到尾笑声不断,我却完全不知道笑点在哪里。
特别《最后一天》,把一个葡萄牙男人和澳门女人的爱情故事,放到了小酒馆里,以fado的现实处境(现在已经没人听fado了)和2000年欧洲杯(小酒馆里的男人们关注着葡萄牙队的表现)为背景,混合而出的笑点更是难以明了。但这也正是在澳门看电影,以及在澳门看澳门电影,必然要经历的事。
在澳门塔看电影的那几天,连续几天,看完电影出来,都碰上澳门庆祝回归20周年幻彩巡游。以舞团为单位报名参加,有点竞赛的意思。舞团除了以舞种划分之外,也以地理划分,所以还有肯尼亚舞团和葡萄牙舞团。不过,不管什么团,所有的演员,都是年轻人,从五六岁到三十几岁。

我很喜欢他们的表演,因为,他们的表演明显和内地年轻人的表演不一样,不整齐,也不刻意跟观众共鸣,而是更放松,更享受,和他们比起来,内地年轻人的集体舞蹈,广播操的味道更重,我是从追求整齐划一上来说。
第一天演出的压轴舞蹈是以《七子之歌》作为配乐的,这首歌当年不知听过多少遍,我们甚至还排过合唱,但只有站在此时此地,才突然有了实实在在的感怀。
不过,因为要辗转去几个影院看电影,别的地方都没有去,直到临走前一天下午,我才知道,我们住的金龙酒店,就是一个著名的娱乐场所。那天下午,我叫嚣着要去楼下看看,但等回到酒店,已经是凌晨了,而第二天还要赶飞机。
在影展那几天,我们都是分头看电影,只在其中一天晚上,有过一次小聚。去聚会的咖啡馆的时候,我下车下早了,在迷宫一样的巷子里走了一阵,还撞见一间著名的书店。
离开澳门已经几天了,我还是很怀念那个乱走的晚上,巷子里灯光璀璨,石头铺设的街道上,各种肤色形貌的年轻人走来走去,偶然传来一点点食物的香气。
获奖名单分界线
陈可辛导演和国际竞赛单元的评审一起走红地毯
第四届“澳门国际影展暨颁奖典礼”(IFFAM)于12 月 5 日澳门文化中心举行盛大开幕红毯及启动仪式,持续至12月10日闭幕。闭幕当晚的“颁奖典礼”,揭晓了各竞赛单元的获奖荣誉。这是我们参与评选的“新华语映像单元”和“20周年澳门特别展映单元”。
【新华语映像单元】
颁奖词:在热带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影片所带来的是一次洗刷。它编织出一个可以从多重维度解读的故事:生育的、性别的、伦理的、文化的。而作者有一种全局性的、建立起各个维度之间勾连的对世界的观察方式,并有一种深刻的共情与同情,让这种观察与呈现达到了人性的复杂处与开阔处。
获得#2019年第四届澳门国际影展新华语映像单元 迷影选择奖#的电影是:《热带雨》
【20周年澳门特别展映单元】
颁奖词:这是九部由澳门年轻导演执导的短片合集。类型、题材、风格也各有不同,恰好似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澳门。透过这九部短片,我们也可以了解当代澳门年轻电影人的整体水平,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是一个更新鲜、更丰满的影像澳门。
获得#2019年第四届澳门国际影展20周年澳门特别展映单元 迷影推荐澳门影片奖#的电影是:《澳门之年》
第四届“澳门国际影展暨颁奖典礼获奖名单
【国际竞赛单元】
10 部入围作品包括:《钟鸣鸟》BELLBIRD、《孟买玫瑰》BOMBAY ROSE、《浮力》BUOYANCY、《家庭成员》FAMILY MEMBERS、《给我自由》GIVE ME LIBERTY、《高蒂》GOLDIE、《归家》HOMECOMING、《林恩与露西》LYNN + LUCY、《我们俩》TWO OF US 及《一分二》TWO/ONE
(得奖名单)
最佳电影奖:《给我自由》GIVE ME LIBERTY(导演:Kirill Mikhanovsky)
最佳导演奖:Fyzal Boulifa《林恩与露西》LYNN + LUCY
最佳女主角奖:Roxanna Scrimshaw《林恩与露西》LYNN + LUCY
最佳男主角奖:Sarm Heng《浮力》BUOYANCY
最佳剧本奖:Hamish Bennett《钟鸣鸟》BELLBIRD
澳门观众大奖:《浮力》BUOYANCY
【新华语映像】
7部入围电影包括:《少年的你》BETTER DAYS、《春江水暖》 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幸运的奶奶》 LUCKY GRANDMA、《活着唱着》TO LIVE TO SING、《热带雨》WET SEASON、《日光之下》WISDOM TOOTH及《少年与海》OVER THE SEA,角逐5 个奖项。
(得奖名单)
最佳电影奖:《春江水暖》 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
最佳导演奖:陈哲艺《热带雨》WET SEASON
最佳女主角奖:周冬雨《少年的你》BETTER DAYS
最佳男主角奖:吴晓亮《日光之下》WISDOM TOOTH
最佳剧本奖:马楠《活着唱着》TO LIVE TO 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