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张瑞芳:坚持读书,遇见美好(三)——读《童年》

原创作者:张瑞芳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坚持读书,遇见美好》(三)
——读《童年》
在我的2021读书计划里,有读几部国外作家所出的书的计划。正好购买的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已经安然的座落在我的书架之上。先从《童年》读起。
童年,对于每个人都有至关重要的成长意义。不管是苦难还是奢华;不管流泪还是含笑;不管抗拒还是顺遂;你都要经历直到你成人成熟的那一刻。回头看过去每一步都算数。高尔基的《童年》读者序是这样写的:"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一段读书的高段位评价,肯定了读书的价值。我更加坚定读这本书的遇见是及时而正确的。
如果不想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这是高尔基说的。顺着这句话拉开了我的读书帷幕。《童年》全书共十三章。第一章开始就是:小屋里,一片昏暗。父亲穿着白衣,直直地躺在窗下的地板上,身子显得很长很长……母亲眼睛红肿,仿佛顷刻间就要融化似的,泪水大滴大滴地从灰色的眼眶中滚落下来……外祖母轻轻握着我的手……也在哭……她浑身颤抖……“快去跟你父亲告别,亲爱的孩子”……我木木地站在溜滑的黏土小山坡上,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的棺材被放进一个积有雨水的深坑里面。坑底还有好几支青蛙,其中两只还爬到了黄色的棺盖上面……有一个干瘦的老头走在最前面,步履如飞,他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衣服,鼻如鹰钩,胡须是赤金色的,一对小眼睛绿莹莹的……这一章中就把文中主人公童年丧父被带回外祖母家交代清楚了,主人公虽然小但敏锐的眼睛观察力极强。这一章能看出来影响他一身的外祖母身上有着善良、大爱、包容的母性情怀。
接着第二章中这样开始的:一种厚重的、丰富多彩的离奇古怪的生活开始了,而且以惊人的速度开展起来……可不是吗,外祖父家是靠染布为生的。文中主人公在这一章把母亲的为难,外祖母的袒护,外祖父对他的“抽” 都写的淋漓尽致,体现了当时俄罗斯国家居民的现状和一个大家族在一起生活的无奈。
在真的被外祖父“抽”了之后,就读到了第三章节。在这一章主人公外祖母的一段话是这样的“我总共生了18个孩子,要是都活着,可以占满一条街,因为那将繁衍成18户人家。你不知道,我14岁结婚15岁生孩子,唉,可是上帝特别钟爱我的亲生骨肉,动不动就把我的孩子收去当天使。我心里觉得心疼 又高兴!”短短的一段讲述,足以说明外祖母的高尚和伟大。接着一段对舅舅雅科夫弹吉他,主人公的写序是这样的:“他的弹奏,使空气为之凝滞,喧嚣为之沉寂;它像一条清浅的小溪,从远方流来,穿透墙壁和地板,滋润着人心,使人一会感到难以言传的愉悦,一会儿感到莫名的惆帐和不安。听着音乐,你的慈悲心就渐渐地复活了,不仅怜悯他人,而且怜悯自己,大人似乎变成了孩子,孩子似乎变成了大人,大家浑然一体,都静静地坐着一动不动,躲在那儿深深地思索人生,思索生活。”看到这,冥冥之中我都似乎听到一段绵延深沉的吉他弹奏,感受那份对生活的思索。这章中“小茨冈”的离世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小茨冈仰面躺在厨房的地板上,缕缕温暖的阳光照在他的身上,手上和脚上。他的脑门奇怪的透着亮光,双眉高扬,眼睛一动不动地望着黑乎乎的天花板,嘴唇青中带紫,不停的抽搐,红色的泡沫从嘴里冒了出来,嘴角流着鲜血,顺着下巴和脖子一直流到地板上。鲜血在他的身子底下积成一大片,向四处流着。他的两腿直挺挺地什着,肥大的裤子已经被血浸透,粘在地板上……他静静地躺在地板上,胳膊软软放在身体两侧,手指好像蜜蜂的双翅似的轻轻地颤动着……不久,小茨冈被悄没声息地埋掉了,连葬礼也没举行……”安静中,有着阵阵的寒意席卷而来,文中主人公的两个和他亲近的人先后都离世了,主人公目睹着亲人离开这世界最后的场景,心中的悲伤逆流成河。
顺着生命力的微弱和主人公的悲伤,继续读起了第四章。这一章主要是对主人公外祖母的生活描述以及家里发生了火灾和舅母的离世。生活是骨感的,一桩桩一件件的事,都在主人公童年时,接二连三的发生着,承受着。不得不说,主人公的童年是凄惨的,压抑的。在这样的一个成长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作家,我犹為敬佩。我更加想快点读完此书,更多的了解主人公的童年。
我走进了第五章中,这一章主要写的是主人公和外祖母、外祖父在一起的相处,外祖父教他学习识字,也减少了对他的大打出手,外祖母一如既往得爱着他对他付出母亲般的关爱,给他讲故事,陪他休息,在受到惊吓时安慰他。童年里的主人公在外祖母的袒护陪伴中看淡世间人情冷暖。也是在外祖母高尚的母爱关爱中成就了一代伟大的作家。从这几章的经历中,主人公把童年那些过往的经历都表述的细腻精彩,经过不堪一击的童年事件,主人公的挫败感和纵看世间万物无声的宽广无边的胸怀被锤炼的禁得住风吹雨打。
读着高尔基的《童年》,也回顾自己的童年,依稀看见父亲还没有和母亲分开时,每日黄昏站在电线杆底下贪婪的听“小喇叭开始广播了!”那女孩的青纯的背影。那时的我也是无忧无虑的像个小捣蛋鬼,但好在每次灰头土脸的玩耍后总能逃过父母的鞭策和教训,直到有一天,父亲悠然的对我说“我走了,枕头留给你……”儿时的我,不知那就是我失去父亲陪伴的十五年的开始。现在回想起来,那十五年真的是太漫长……儿时的我们多么期盼:父母和睦家庭安好!也就那样的经历,使我一直有个“恋父”的情结,直到成人成熟,学习心理学知识之后,我才解读了自己,也明白为何在处理与男士交往时,我总是会把有些关系搞砸。直到现在也才刚刚学会成长成熟,学会解读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童年,也更加想把这本书读完。
冬日夜晚星星点点,不知何时月亮已经圆的那么彻底,窗外那轮皎月静静的俯阚着大地,偶尔路过我的窗口,默默照亮我此时的心境,悄悄记载着今日的陪伴。就让圆月陪我一起读《童年》吧,毕竟这轮皎月也曾相识。它也记载着那些记忆里的过往人烟。读着第六章,记载主人公那个不通人情、不懂事的舅舅与外祖父的吵吵闹闹。喋喋不休的争执,甚至打闹砸玻璃。虽然这样不讲道理,外祖母依然说:“主啊,您为什么不把您那仁慈的智慧赐给我和我的孩子们呢?主啊,饶恕我们吧!”
月光继续穿透我的窗口,我也继续读起了第七章,这一章主要比较了外祖母外祖父不同的祈祷:“我很早就清楚,外祖父和外祖母各有各的上帝”。外祖母清晨热切的低声祈祷:“无上光荣的圣母啊,把你的恩惠赐予未来的日子吧,圣母!”她虔诚的鞠躬到地,然后慢慢地伸直腰,于是更热切,更虔诚地再次低声祈祷起来“最最圣洁的圣母,你是欢乐的源泉,是盛开的苹果树!”这些每天都要做的祈祷成了主人公外祖母的精神食粮,也成就着一个大爱的外祖母。在祈祷时,外祖母那对黑眼睛是露出笑意的,也是朝气蓬勃的,她的祈祷从来都是对圣母的赞美,诚恳又直率。在一日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酒馆女主人养着一只猫,有一天,它把一只八哥从花园里拖走,外祖母看见了,立刻从它的嘴里把这只折磨的半死的鸟儿夺了下来,训斥那猫:“你这个无耻的坏种,难道你不怕上帝?”听到这句话酒馆里的主人和杂工们都笑起来……后来这只八哥好好的活了下来,还被训练的会说短语。与外祖母的祷告不同的外祖父是这样祷告的:他的右腿微微地抽动,仿佛是在无声地给祈祷打拍子;他的整个身子紧张地向圣像倾过去,他好像在长高,变得越来越细,越来越瘦——他的全身是那么整洁,他的神情是那么虔诚。“降生一个医师吧,圣母,医治我多年来郁结在心中的痛苦吧!向您呼唤的声音从我的心底不断地发出,求求您啦,圣母!”他高声恳求,绿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上帝啊,看在我的信仰的分上,请不要阻止我要做的事情,因为那些事情足以证明我是无罪的!”就是这样,外租母和外祖父每天都会以这些方式虔诚的祷告。这一章除了外祖父外祖母的祷告,还描述了主人公和街道上孩子们的玩闹,经常做恶作剧的孩子们似乎很过分的打闹,还有醉酒的街头妇女有着凄惨的经历,丈夫和孩子们都离世,致使她以醉酒来空度余生。读到这,我为作者在那样不堪一击的社会中顽强生存而感动。
借着月光继续读第八章。这章一开始就是外祖父把房子卖给了酒馆老板,在一个安静,清洁的“绳索街”买了一幢新房子。这所房子比之前的漂亮。外祖母在外祖父外出后搞了一次家庭晚会,邻里的人们都相聚在这里:外面阴风怒号,秋雨沥沥,树叶在风中哀鸣,树枝刮得墙壁沙沙地响。厨房里却一片温馨,大家高高兴兴地坐在一块儿,显得十分亲热,外祖母很少这样愉快的一个接一个地讲童话故事。大家唱歌,聊天,听童话故事。就在这个夜晚主人公和他的第一个朋友“好事情”认识直到后来的交朋友。可是“好事情”被所有人鄙视、不喜欢而被迫搬走了。文中这样写的:“就这样,我和祖国许许多多优秀人物中的第一个朋友的友谊结束了。”
随着这段友谊的结束,而另外一段友谊在第九章开始了,主人公认识了“彼得”,还有邻居家有着后妈的三个少爷,然而“彼得”最终的雪地丧命,凄惨的场景让主人公觉得他吊床下看到的人群都变得越来越矮,越来越肥胖,越来越可怕…主人公生活在那样一个小市民阶层社会,人们的不平等待遇,致使人权软弱,一路走来主人公不断控诉那个不平等的社会现状。
逆境中成长的主人公,有着善良坚强的内心。第十章开始是他捕鸟的片段:“到彼得罗芙娜家的菜园子去捕一种红胸脯的鸟儿——灰雀……那些神气活现的小家伙就是不肯入网。它们好像在故意卖弄风情,在银白色的冰雪上蹦来跳去,模样煞是可笑。有时振翅而飞,落在覆压着一层厚厚的霜的灌木丛枝上,如同美丽的鲜花。它们在枝头摆来摆去,淡青色的雪花不时地被摇落下来……我喜欢看小鸟怎样生活,爱它们。”主人公坚韧不拔的个性里那份对生活的热爱自然而然的流露着,就在他纯真的个性随捕鸟而显现时,她的母亲被一辆马车送回来了。主人公因为天寒地冻和心情激动,双手打颤,在钉着毡子和漆门的门上摸了很久,终于摸到门把手,把门悄悄地打开。站在门口头昏脑胀……紧紧的靠在母亲身上,激动得无以言表……终于把母亲盼回来了。自从父亲离世,母亲把他带到外祖母家就离开很久了。这一次回来,母亲教他背诗和他们一起生活。在和母亲生活这一段中,其实可以发现主人公写作的潜力。他经常给母亲背诗时,自做主张改诗加词,不是不会而是顺口既来。这一章最后一句这样写到:“在遥无尽期的苦日子里,悲伤成了节日,闹火灾成了开玩笑;在空荡荡的面孔上,连皱纹伤疤都成了装饰……”这一段表述,鲜活的展示当时的生活现状和无奈的日子里人们对苦难的宣泄。
继续云游在书海第十一章和十二章。写了主人公母亲再嫁和生了二胎。主人公调皮的捉弄他们。自古以来,关于“后妈”“后爸”的童话故事把这两个角色黑化了,其实,也许现实没那么糟糕,就如小时候我们听过的那些“巫婆”般的后妈故事,根生地固的把那个角色印在脑海里。可主人公的现实确实是悲惨的,继父的糟糕有如童话故事里那些人物。文章最后一章,就写到了由于继父的不争气,主人公又被送回了外祖母家,接着母亲也凄惨的离世,外祖父家族败落,破产。虽然他学习很好得了奖状,最终,他走向人间谋生了。
合上书的那一刻 ,回顾《童年》里主人公3岁父亲死于霍乱,母亲带他回外祖母家生活。在这个家庭里经历的家族的不团结、争夺财产、吵闹、外祖父的性格怪异、经常打骂所有人、母亲的再嫁不幸而离世、只有外祖母对他慈爱有佳关爱备至。《童年》很好的诠释了俄国小市民阶层的风俗人情。阐述了底层劳动人民正直、纯朴、勤劳,尤其是外祖母的闪光。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童年》里,作者艰辛的脚印里,印记着外祖母无上的伟大。也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写作才华和写作手法的优秀。高尔基的作品,人物观察细腻精彩,自己的成长也坚韧不拔。虽然有些悲惨的童年却造就了一代伟大的作家。更加期待欣赏高尔基大师的其他著作。
童年的脚印
散落一地亲人分离
小巷里回趟着小孩的追闹
弄堂里满是无理的争执
一双无助的眼睛
窥视庭院里的陪伴
满是慈爱的祖母
撑起整个童年
数数童年的印记
唯有厚重的祖母挚爱




张瑞芳,阿拉善左旗吉兰泰幼儿园普通幼儿教师,瀚海园读书会会员,热爱幼教,从事幼教20余年。2013年考取中级沙盘心理证书, 2015年考取了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幼教这条路上,不停探索努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平台简介
【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是阿拉善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两新”合作平台,为《阿拉善文学》推选优秀作品及新人。该公众号不限年龄、地域,为文学、书法、摄影、美术、音乐等领域作家、艺术家、爱好者提供原创作品免费编辑、分享发布、推广展示等服务。
联系编辑投稿
请扫描二维码
152488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