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诗人】 2020年第4集 明月山

【城南诗人】 2020年第4集 明月山第4集 明月山
特约评论:张远伦
本期主持:熊游坤
配图:曾来德山水
1◆明月山的呼唤||易致国
2◆明月山||付平
3◆明月山在长江边||宗梁山
4◆明月山||无非
5◆登明月山訪大通寺||梁歡
6◆明月山||舟子
7◆明月山里散养一小诗||刘德荣
8◆明月山||胡云昌
9◆明月山||孙永云
10◆明月山||程渝
11◆明月山||冷富春
12◆明月山ll蔡惠玲
13◆明月山之诗ll郑洪
14◆对话明月山ll张晓霞
15◆明月山||左利理
16◆明月山||熊游坤

1◆明月山的呼唤||易致国我就出生在明月山,帽盒寨、同心寨这些痕迹,就刻上我的容貌和乡音。父亲无数次呼唤,嘶哑的声音,从踮起的脚尖上传来,牡丹花的芳香,卧龙河的盐味。是母亲,我们吮吸的营养,是父亲,给我站立的力量,明月山滋养起骨肉、灵魂和远方。它,连同父亲的愿望,让漂泊的我们,在夜里,在梦里,一次一次回还。回到阳春三月的山上,为她披上春的衣裳。回到青石板、林间小道,在炊烟里变成牧童,唱首歌谣。我要站成父亲的模样,风里雨里、披星戴月。我也要,吸一口旱烟袋,对着远方呼唤我的孩子们。
本诗用“呼唤”来写乡情,找对了着力点。在山乡田野,父母对儿女的呼唤最为动人。诗歌文本的语言剪裁也是到位的,没有明显的多余或者缺漏。但是本诗对“呼唤”本身缺乏有力度、有细节、有形象的呈现。比如:呼唤的内容和声调等。本诗尚需进一步剔除那些“文艺腔调”的语言,朴拙而准确地写“呼唤”。
2◆明月山||付平
那是明月的一部分
那是明月的前世
也许今生的另一种抒情
也许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种下一棵峰顶塔,去望远方
未归家的故人
那个少年轻轻踩过的山脊
咔地一声,抖落茶山多少片茶叶
在多少个山坳
长出了多少颗蓝茵茵的眼睛
望大地的轮廓在苍天变形
倾斜的树林间,那哞哞叫得苍凉的老牛
已去了哪里,老牛啃嫩草的故事
还会重演么
山腰间坍塌的木屋
还会有吴刚回来修补吗
砍伐了几千年的桂花树长势良好
生锈的斧头早被拾破烂的老头送入火炉
山的北与山的南再也不遥远
那些打的孔洞,与编扎的线条
让牛郎与织女的相思
缩短了许多年
也让驾设鹊桥的喜鹊,早些回家
当月儿落下的时候
月儿的山也黑下去了
与无论多么阔大的天空
还是无际的人间
在一个没有形影的海里
也不分东西
这首诗的有点在于对细部的镂刻和描绘,比如对茶叶、老牛、桂树的铺陈。明显的缺点是语言不够俭省,需要更加凝练。第一节只需两句就可以了:那是明月前世的抒情,也是明月今生的生活。老牛吃嫩草的故事那两句可删。最后一节也只需要两三行就可以了:月儿落下,山黑下去/阔大的天空和无际的人间/不分东西,形影皆无。
3◆明月山在长江边||宗梁山
壁立千仞于长江边
屏风似的羊角背岭是个假象
突然脱去绿色衣裳
勇敢的父亲赤裸跳入长江
那些礁石就是父亲的拳头
是父亲的父亲父亲的拳头
他们举着拳头要渡过长江
他们的拳头打破长江水一次一次撞击
粉碎的清凉的水花肆意唱着浑浊的哀歌
这首诗选点发力,集中描绘父亲渡江和拳头,看来作者已经找到了短诗的诀窍之一,就是:核心的凝聚。发散型和多维度也可以写,但是需深厚的功力。一般来说,诗人首先把凝聚型的写好就很不错了。这首诗有苍凉之感,但是深邃不足,结尾如能加一两句“涉我”或许更好。
4◆明月山||无非
今夜,明月山一动不动
我一动不动
远眺天外明月
那是我驼背的老母亲
倚住门框,望向对面那道
若隐的山梁。等那若现的我
归家
今夜明月山食月色
今夜的声响如母亲的念叨
月光泄露了机密
跌入草丛之后,又无影无踪
这是母亲的思念
突然从垫江
向百十公里延绵,就无期了
此时,明月山无月
我心中有月
像我母亲一生的病痛
在反复
今夜,母亲的村庄,鸡鸣狗叫
仿佛人间最朴素的念经声
在对面的那道山梁。回响
这首诗大开大合,是一首较为成熟的作品。语言表达和节奏感也拿捏较好。结尾的修辞也不错。诗人要是能够写出“意外”就更好了。意外的新的发现,新的遣词造句,这些都是一首优秀诗歌需要突破的那层窗户纸。
5◆登明月山訪大通寺||梁歡
山頂的那抹霞,牽出
一輪明月
照著“大通之秋”,這張牌匾
貞觀二年的筆會
在一千三百年後,蔣建華
飽蘸墨汁,落筆
畫上句號。
此時禪嚴下,我去皈依
左邊是馬祖、李惺,還有
山門前砍掉的那棵銀杏
右邊是古道《修路記》:
“僧行极、繼慈、惟用”
這三個大通寺僧人的名字
還未斑駁
蛮好的一首,访大通寺,聚焦牌匾和笔墨,增添了本诗的文气,整体气韵便会氤氲在古意之中,第三节进一步把自己的目光落在几个僧人的名字上,用第四节收束,一气呵成,自然而然。可以把“有我之境”稍微深入一点。诗中仅有“我去皈依”,显得不够,生命本体气息不足。
6◆明月山||舟子
车窗外,那山横在眼前
我们却隔着四十年的距离
我曾骑在父亲的肩上
爬上过山顶。清风吹拂
多像我内心的欢呼——
终于,我比山高
我去往未知的城市
父亲就有了山的沉默
他习惯抬起头,目光深远
追逐着候鸟的方向
父亲像山石一样老去
有一天也化成山石
荒草替我照料的
土石堆,是他想要的归宿
那山与行道树一起退却
我的故乡也渐行,渐远
2020.09.27
这首诗结构完整,节奏不疾不徐,也蛮好。亮点是:荒草替我照料的土石堆,是他想要的归宿。这句一下将整首诗的深度扩展,属于加分的新发现。但我还是觉得这首诗缺少点什么。我想或许是需要在语言上打破常规思维,创造性地使用。比如说:父亲就有了山的沉默。这种修辞就比较普通。一般来说,写作的过程中,前一句写了,顺着就能脱口而出的下一句,需要警惕,需要换思维,无论是语序调整还是修辞出新,都会为诗歌增色。
7◆明月山里散养一小诗||刘德荣
明月山那些肃穆的山峦,像我
不愿迁徙的老父老母
终身陪伴山里的日升日落
缭绕山顶的那些云朵,则像我敬拜过的诸神和先人
个个让人仰望,个个让人不可捉摸
深夜,大虫小虫爬出来游荡。狐鸣兔跃。鸟雀不寐
那狂风那骤雨,跟来闹热
子时,正好逮一野禽。我这个贪嘴的
俗人,即刻剁了,炖了
大干三碗白酒,渐进仙景,描一小诗
趁天黑,赶紧将它放归山里
随那些鸟兽一同散养。叫它
学一身慓悍和野性
也教它,学山上山下慈悲之人,随喜功德
2020年9月26日 23:12
整首诗气韵贯通,显得恣肆而又随性,“我”在其中的气息弥漫,不错的一首。我个人觉得第一节的两个比喻句落入了窠臼,山是父母,云朵是诸神,这种写法很普遍。但是后面几节进入佳境,我挺喜欢。就整体的语感上,第一节也与后面部分稍有违和。
8◆明月山||胡云昌
凌晨4点28分,母亲出殡
明月山上,无明月
那轮皎月,已被我们入殓
盖棺。黑夜一浪一浪淹没了我
掩上最后一抔土
擦干眼泪,转过身
恍惚听见一声熟悉的“幺儿”,破土而出
我也条件反射地应了一声“妈”
这一声“妈”,叫得如此撕心
裂肺。此刻,明月山上
无明月
多年以后,记忆渐渐模糊
想用时间之刃,把她的模样和皱纹
一刀风,一刀雨,再雕刻一遍
但我不忍心让她,又疼一辈子
明月山上,永无明月
2020.9.27
底胚子很好的一首,特别是细部 呈现“入殓”,情景交融。建议将入殓的过程再加一点,而把最后一节删除。最后一节刀刻容颜的叙述也落入了窠臼。不仅未能加分,反而拉低了整首诗的水平。我个人觉得需要把“入殓”的起承转合中“承”的部分强化一下,用一个小节来叙述“入殓”。

9◆明月山||孙永云
是乳名,是呼唤,是脊梁
一声接着一声
一道连着一道。亲感应寺
秀,十里竹廊
又逢中秋
回家,必须走小路,慢慢
享受平仄
才有机会崴脚,大声喊:
哎呀,妈呀!——
这样,就能与先祖们热情拥抱
用加工过电子产品的手
擦拭明月,这块千年巨镜,照耀过
钟嘴寨,卧龙盐,明月湖
我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
在大地上播种
勤劳。用河流的清澈喂养善良
朴实
嗯,牡丹花海,姐姐的嫁妆
有生之年,一定把外边的繁华
带回垫江
旮旮旯旯都种上丹桂
从山脚到山顶
仰望,或,俯瞰都
——香,风是香的,雨是香的
风风雨雨都幸福模样
这首诗有很不错的亮点,比如说“享受平仄,才有机会崴脚”。本诗最大的问题是“意象”的分散,需要,选材,剪裁,剔除,从而做到凝聚,在某一点上一击而中。发散型的写法需要开阖有度,内线要绵实,不太适合于本诗。写诗的过程,往往是忍痛割爱的过程,把想写的都写出来,然后再去舍弃它们,保留必须的成诗。
10◆明月山||程渝
明月居住的山峦
我也曾定居。在那里
每晚盛一碗月光,饮下
已是多久之前。现在我身处异乡
怀有良久的饥饿。我很害怕
就像我怕我一开口
就忘记了故土的语言
短小而有味的一首,结尾两句提升得自然而然,拓展了张力空间。这首诗稍欠的地方是这一句:每晚盛一碗月光。这个修辞显得“文艺”而不合时宜,是用得多的修辞方式。建议前半部分进行调整。
11◆明月山||冷富春
淡月旁观。夕阳即将入住明月山客栈
沙坝上盘腿而坐的少年,正掉入书的陷阱
旁边的老水牛,悠闲地啃着青苗……
多年后。他在异乡眺望
他失去了太多。他遗忘了太多
他把明月望了又望
他用乡音,把明月山一遍接一遍地,念
或许有一天,他只记得一片树叶
从龙溪河逶迤而下,到了大海
还想着……溯溪而上。住进
明月山客栈
2020.09.27
明月山客栈这个比喻很好。第一节的意味很足,而后面两节又是多年以后眺望故乡的普通写法,不如不要。即便是只有第一节三句,都比整个三节捏合在一起好得多。建议后面部分替换成有新发现、同样诗意盎然的几句。
12◆明月山ll蔡惠玲
从月城带来的月光太滑
碎在垫江的明月山
父母年年送我年年摔
家乡的月光富得人人额头发亮
父母没能再有月光给我
从此云后面那些不愿见我的月光
让我等盼,奢望
可月圆时却痛得睁不开眼
我爬上明月山
确认恺之峰牡丹根下的蚂蚁背是黑色的
楠竹山的竹芛裹得过紧
一阵急风
桂花从头顶哗哗落下
我睫毛上跳过一朵又一朵
溅起地上的月光
风停了
我衣裙上亮光如鳞片
这首诗单纯在月光的描绘上发力,反而蛮有意思。细致入微,将月光感觉化,感性化,对光影的捕捉比较到位。如果吹毛求疵的话,我觉得桂花溅起地上的月光这一句,与我们常常见到的句子“溅起一地月光”相仿,建议调整一下。

13◆明月山之诗ll郑洪
至今还在迟疑,那根凝固在风中的手指
推,还是敲,方可放进半空月色
方可把一首苦吟唱得如此摇曳,故山已入秋
你和流泪的白云何时苏醒,再大醉三千场
但你学不会冬眠,在明月山,一片黄叶的凋落
会引发更多的绿意,波浪一样起伏,连绵上万里
这不是刀劈斧砍形成的山,蝴蝶和飞鸟随意扇动翅膀
都不会形成海啸,最多,也就落下几颗星星
最多,也就升起烟霞,接引山下的炊烟和你低矮的诗行
你低头的时候,明月山就俯下身来,继续保持沉默
这首诗语感很好,唯美而又古典的描绘,加上连绵不断的节奏感,两行体的形式感,将诗歌语言本身的自给自足体现出来。如能在思想性,抑或说深度上更进一步,将会是很优秀的作品。从文本上看,这首诗没得可以挑剔的。“意味”到位了,需要的是某种“意义”。
14◆对话明月山||张晓霞

“城市的星星都绣掉了”
你黑起脸,将胆怯的月亮按进胸口
八音盒里的木偶,撒娇的栗色口红
沙沙作响的雨水追赶着的弓着背的毛毛虫
我掏出那么多的东西跟你交换
你纵身跃过篱笆,形如猛虎
啸声宛如月光,一边燃烧
一边溶化

第一次叫你
你用傻乎乎的桤木答应我
第二次叫你
你用羞答答的香樟答应我
你还用过蕨类、虫类、鸟类,不可名状类
真好啊,一朵蒲公英抵住了倾斜的悬崖
从你的深渊里跳出那么多的宝贝
它们答应着我
不让我在自已的深渊里掉得太深

山高不高有什么关系?
只要有神仙住着就好
松涛从头顶滚过的时候
你爱不爱我有什么关系?
只要你骑着毛驴,经过了我的小水库
只要松果恰恰熟透了,在你眼前簌簌而落。

看见一只鸟
从你的喉咙里钻了出来
天青色尾巴沾了一朵积雨云
苔藓碧绿,花红似火
鸟只轻轻地叫了一声
有什么东西倏地就碎了
钻进我心里
让我欢喜得左右为难
这首诗有较大的构建,实际上可以修改成一个组诗,而小长诗内在“对话”只在第二三节比较明显。整体上尚不足支撑。这首诗的第二节很出彩,“一朵蒲公英抵住了倾斜的悬崖”,这样的修辞正是现代性的写法。我前面说的语言思维的反常规,就是这个意思。“从你的深渊里跳出那么多的宝贝”这句也是的。

15◆明月山||左利理
西山山岭,明月似弓
绵延的大巴山余脉,接纳了我
我目睹了山的全貌
山的形状、大小、高度
山的起伏与苍茫
我的目光,追随生长的明月山
打算追问一些事情
我想知道,当年的明月去了哪儿
我还想让明月覆盖我
曾经的疼痛
千年的明月,千年的山
硬的脊背,刚的线条
我穿越古寨卡,放牧鸟语
我想把明月山也放牧
它没有挪动半步
它用大山深处的回声回应我
用裸露的岩石,一片青黛
回应我
我终究走不出明月山下的这片泥土
我只能
与明月山接通呼吸
与它轻轻地站在一起
这样轻
本诗比较大气和硬朗,一个女诗人这样写,足见心气。整体的结构和节奏都没什么可以挑剔的。结尾化大为小,变重为轻,收得不错。我想作者在语言上或许需要一些打开,和整首诗的意境一样匹配。比如说:山的形状、大小、高度,山的起伏和苍茫,这几句恰好需要具体写出山的气势,有时候只需要个别形象词语就够了。
16◆明月山||熊游坤
山还是那座山
黄叶落下有窸窣之声
踩着细细的针叶松上山
每一步,都咯吱一下
空山已然空了
人语消失在树林深处
想起自己前半生走过的路
每条小径都弯曲
牡丹还长在年岁的石缝里
终究没有风化成土
只是弯曲之后有了弧度
他直起身子
站成,一座山的脊梁
这首前两节细致入微,挺好的,写出了空山的空灵与荒芜,宁静之中的触摸和感受,但是结尾没收得好,“他直起身子,站成一座山的脊梁”,这句属于普通写法,看似拔高了,但是意境平常,整体就立不起来,建议换过。

本期特约评论 张远伦
张远伦,乌江土著,彭水苗人,著有诗集《那卡》《两个字》。获得2018年度人民文学奖、诗刊2016年度陈子昂青年诗歌奖、重庆文学奖、巴蜀青年文学奖。曾参加《诗刊》社第32届青春诗会。
【城南诗人】 2020年第3集 桂溪河
【城南诗人】2020年第 2 集 秋
【城南诗人】 2020年第1集 蝉
金铃子:2020写什么呢(诗10首)

金铃子,无聊斋主,家居山水之间。推推窗。吹吹风。养猫。写诗。画画。
点击关注无聊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