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下的碱土泡子赵永富
- 百科
- 2020-12-21
- 137热度
- 0评论
西散南国文学
审核|李惠
编辑|黄传安
图片|网络
北山下的碱土泡子
作者/赵永富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哎嗨,谁不说俺家乡好哦,得儿哟咿儿哟。一阵阵歌声随风传。……”这是我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会唱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歌中脍炙人口的歌词。
而我的家乡那时却是另一番景象了。流行着抵毁家乡之美,甚至是家喻户晓的一句顺口溜:没有苍松翠柏,全是野蒿子;没有江河湖海,竟是碱泡子;没有莺歌燕舞,都是老鹞子;还有一句不雅的是:没有漂亮媳妇,一帮晚劁子。真是描摹地不堪入目之地了。
远的不说,就说1971年刚入秋,田地里的苞米、高粱尚未彻底成熟,一场特大的雪灾来了,漫天飞舞,“九月雪花大如席”,一夜没睡的村中老辈份人的脸上布满了愁纹。
早上村民起来了,门却推不开了。尚未过冬的季节突然袭来,村民着实懵懵愣愣的了。村民索性打开窗户跳进齐腰深地雪里,清除一条打开房门的路,然后向门外、院外延长。院里院外、房顶仓房一片雪白,没有了可走的路。70多岁的老人感叹道:古稀之年却还真没见老天下这么大的雪,而且下的这么早啊!这是造孽啊!老天爷啊!让不让我们活了?
苞米没掰呢,高粱没削头呢,谷子没割呢。甜菜、土豆、胡萝卜没起垅呢,全部被厚厚的“白被子”盖在了身上。
这一年年底“分红”了,却得到了让所有社员都哭笑不得的事发生了。谁出工的多、工分得的多,谁“倒找钱”就越多。一下子,村民的“三角债”(欠国家信用社)数额狂增,没有一户不欠“三角债”的。因此,我们家所在的生产队,成了远近闻名的“国营二队”。即:花钱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
虽然穷得是远近闻名,也没有什么来钱的道可走,但是后山下的碱水泡子却给村民们带来一些“小”的收入,以贴补家庭生活支出。记忆最深的印象是在初春的季节,碱泡子里的冰已经化的全是水了,在泡子沿上自然生出白花花的,类似于“白白花絮”的东西一片片,那就是村民们期待已久的“宝贝”——碱土面子。村民们用自做的扫把,把白花花的“碱土面子”扫到一起,然后用箥箕、撮子拾起装到袋子里或萝筐里,或担或背往家一趟又一趟的送。那时,我虽然很小,但也经常和大伯、父亲、母亲及姐姐、哥哥去凑热闹。弟弟和妹妹年龄更小,只是满大荒甸子玩耍戏嬉,一条大黄狗围着他们奔跑着、跳跃着,露出长长的舌头喘着粗气。
我们把这些碱土面子背、担回来后,由母亲来制成“碱坨子”。制作过程是:用铁筛子把多余没用的细沙泥土过滤出去,然后把有用的碱土面子倒入大锅里,有时候在外面架起一口专门熬制碱坨的大锅,赶上阴雨天就在屋里用熬猪食的锅来熬制。在烧制的过程中,特别的费烧柴,若有木头那是太好了,既抗烧起火点又高,锅里的碱水就会沸腾的快,若是用毛柴烧可遭罪了,一时半会也烧不开那个大锅水。我是常常地把脸上手上造的黑黑的,像是画了妆的“小鬼”。
大锅烧开之后,用大勺子把已成碱水舀出倒进大盆子里,或备用的锅里,放到仓房阴凉处进行冷却,经过24小时,就可看到成功的冰状固体,老百姓都叫它是碱坨子。碱坨子的碱牙越长、颜色越白、固体透明为上等碱;若碱牙细短、颜色红褐为中等碱;碱坨子混浊牙短又碎且为劣质碱,好说好商量人家才能收下,不然就得回锅重熬。能够熬制出上等碱,在当时的土办法来说不是手艺问题,而是起决于原料碱土面子的成色如何。
然后,由母亲挑着担,握着我的小手,我就乐颠颠地跟着母亲,步行二百余米就到了供销社去卖碱。质量不容分说,收购人员全凭肉眼一看就明了,根本没有什么仪器化验含碱量究竟是多少。有时候费劲巴力好几天,因熬制的碱坨子质量不好,也卖不上几块钱,甚至白搭功。
母亲的制碱手艺应当说还是不错的,但我母亲付出的辛劳也是太多了。扫碱面子、身背肩担碱面子、精挑细筛、熬制过程,经常看到母亲脸上的汗珠子成串成串地流淌,母亲从不说一声累。这在我幼小的心灵就打下了:长大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幸福的好日子,不让母亲再挨这样地累!
碱也卖了,几块钱也结算了。母亲看我馋的好可怜,就花上毛八角钱买几块桔子掰糖块打打牙祭了,我当然也高兴地不得了,还舍不得吃下,揣进兜里到学校同学间还“炫耀”几天。
在那个年代,特别是贫困的农村,除了小鸡下蛋舍不得吃,卖鸡蛋换几块钱。我还记得。一个鸡蛋正好去供销社换一个方格本或一个算术本。再就是春天熬制碱坨子能卖上几块钱,给全家人换季的衣服添补一下,也就是给大姐大哥换上一件半件新的,然后再把哥哥姐姐穿旧的衣服,拆洗之后给我们小的在缝补做上,颜色都像“万国旗帜”的外衣外裤,那个时候没有人笑话谁穿的像“乞丐”逃难似的。
我还记得碱块的作用的确大了去了,可以用来发苞米面蒸窝窝头,白面蒸发面馒头、花卷;女人用洗长发润滑发亮,制成土肥皂(胰子)洗各样衣服去污渍特别的好使等等。 这一经历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我离开故乡已经40多年了,如今回到故乡小住了几个月。砖瓦结构的平房整齐划一的一排排;一家家的围墙都是样式统一的高度。村外东南西北,都被国家重点粮农项目而围之,“引嫩入白万亩水稻开发地”的大标牌子映入了我的眼帘。
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碱水泡子不见了,“脸朝泥土背朝天”我的八辈子种地的农家子弟,如今却驾驶着插秧机、收割机,娴熟地奔跑在水田之中,收获在麦浪滚滚,稻谷飘香的金色秋月里,生活美满幸福的指数都写在了他们的脸上。 我忽然想起毛泽东主席那句诗: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我的故乡,旧貌换了新颜!
书于2020.7.2晨
作 者 简 介赵永富,吉林省镇赉县税务局二级主办。中华现代文学艺术促进会南国作家学会理事,偶有作品发表在《俪人西散文学选刊》《西散南国文学》《南国红豆诗刊》《中国现代文学网》《315消息文学网》《竹海文艺》《雪莹忆湘文学》等期刊、报刊和微刊。投稿邮箱
西散南国文学社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南国散文》投稿邮箱:2155074933@qq.com
《南国红豆诗刊》投稿邮箱:528784663@qq.com西散南国文学社签约作家
杜明月 龚铃洲黄祥银王亚欣赵达
徐非也 葛张尚洁 张译丹 郭榕亭
王志娇 史忠华张小利 张忆苏 杨飞
朱钟昕 刘瑞敏黄晓梦 刘胜彪 许江
张靖
(名单持续添加中……)
西散南国文学编委
总顾问:刘志成
特约学术委员:李汉荣 杨年华
顾问:林膑 董守和 依凝 丁铭春 周耀华 熊建华
刊物艺术总监:龙怡珍
微刊艺术总监:陈超 曾寿
艺术顾问:王远笑 罗强英 胡瑞忠 左上勋 邓英
名誉社长: 孟甬
社长: 卢小夫
副社长: 李景
执行主编 :若兰
常务副主编:妙妙
副主编:孟丽华 肖龙 段鹏尧
编辑部主任:黄传安
编辑部副主任:滕新晶 叶彩虹 王亚欣
审核部副主任:刘瑞敏 陆悦 魏来安
推广部主任:吴人民
推广部副主任:杨雯兰
策划部副主任:冯永谦 吴开岭
财务部主任:李惠
编委:杨青 次央問問胡文举傅沐辉
小黑龙玉波袁非独孤白 许江
黄苇 卫云吴秀珍陈立国
主管单位:中国西部散文学会
编辑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商务厅13层
邮编:850000
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67/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213
敬请关注南国文学
版面设计: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