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历史有关的成语故事(带古人的成语有哪些)
- 知识
- 2024-09-23
- 2热度
- 0评论
有关古人的成语?
1.东山再起,人物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2.图穷匕见,人物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3.纸上谈兵,人物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4.负荆请罪,人物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5.卧薪尝胆,人物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6.揭竿而起,人物陈胜,吴广。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
1、围魏救赵
历史: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赵国之围遂解。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
读音:wéiwèijiùzhào
意思: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2、风声鹤唳
历史:前秦苻坚带兵攻打东晋,被打得大败,逃走时听到风声和鹤叫都以为是追兵。
读音:fēngshēnghèlì
意思:形容人在非常害怕时听到一点声音,就十分恐慌紧张。唳(lì)。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谢玄传》:“余众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馨竹难书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与隋炀帝有关,隋朝末年,炀帝杨广残暴统治,荒淫奢侈,大兴土木,征战连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早在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越国公杨玄感就曾乘农民起义纷起的时候,起兵反隋,但不久即败死。其手下李密投奔瓦岗起义军,游说起义军首领翟让联合附近各起义军起兵反隋,并取得全军领导权,被称为魏公。李密取得大权后,为了进一步联合各路起义军及隋朝的文武官员,便在进攻隋都洛阳的时候,发布了一篇讨伐炀帝的檄文,号召各方人士推翻隋朝的统治。檄文在历数炀帝残暴统治、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之后写道:“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毒难尽。”
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违疾忌医
正确写法讳疾忌医,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错误,不愿改正。
典故:
名医扁鹊,有一次见蔡桓公。他对桓公说:你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
再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
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和成语
1、秦晋之好: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因此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
2、退避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3、唇亡齿寒:意思是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4、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5、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以下的成语和历史上的那个人物有关请你猜一猜查一查并连线
- 以下的成语和历史上的那个人物有关请你猜一猜查一查并连线
- 无字天书?
哪些成语有关竹子历史成语的除了胸有成竹
- 破竹之势、调弦品竹、品竹调丝、著于竹帛、竹报平安、成竹在胸、竹马之交、松茂竹苞、茂林修竹、哀丝豪竹、丝竹管弦、罄竹难书、朽竹篙舟、东南竹箭、垂名竹帛、尺竹伍符、竹罄南山、丝竹中年、品竹调弦、鲇鱼上竹、急竹繁丝、竹篱茅舍、易如虎工港继蕃荒歌维攻哩破竹、破竹建瓴、吹竹弹丝、品竹弹丝、名垂竹帛、磬竹难书、豪竹哀丝、弹丝品竹金石丝竹、竹马之好、永垂竹帛、柳门竹巷、胸有成竹、曝书见竹、刀过竹解、势如破竹、竹清松瘦、武昌剩竹、竹柏异心、翠竹黄花、芒鞋竹笠、弄竹弹丝、竹头木屑、竹马之友、罄竹难穷、鸠车竹马、着于竹帛、青梅竹马、调丝品竹、竹篮打水、势如劈竹、青竹丹枫、竹烟波月、胸无成竹、竹苞松茂、丝竹筦弦、鲇鱼上竹竿、鲇鱼缘竹竿
哪些成语有关竹子历史成语的除了胸有成竹
- 破竹之势、调弦品竹、品竹调丝、著于竹帛、竹报平安、成竹在胸、竹马之交、松茂竹苞、茂林修竹、哀丝豪竹、丝竹管弦、罄竹难书、朽竹篙舟、东南竹箭、垂名竹帛、尺竹伍符、竹罄南山、丝竹中年、品竹调弦、鲇鱼上竹、急竹繁丝、竹篱茅舍、易如虎工港继蕃荒歌维攻哩破竹、破竹建瓴、吹竹弹丝、品竹弹丝、名垂竹帛、磬竹难书、豪竹哀丝、弹丝品竹金石丝竹、竹马之好、永垂竹帛、柳门竹巷、胸有成竹、曝书见竹、刀过竹解、势如破竹、竹清松瘦、武昌剩竹、竹柏异心、翠竹黄花、芒鞋竹笠、弄竹弹丝、竹头木屑、竹马之友、罄竹难穷、鸠车竹马、着于竹帛、青梅竹马、调丝品竹、竹篮打水、势如劈竹、青竹丹枫、竹烟波月、胸无成竹、竹苞松茂、丝竹筦弦、鲇鱼上竹竿、鲇鱼缘竹竿
十 什么之木?含有不字的成语有:三个?像卧薪尝胆一样与古代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还有:三个?
- 十围之木,始生如蘖 十围之木,始生如蘖 (shí wéi zhī mù,shǐ shēng rú niè) 解释:十围:形容极其粗大;蘖:树木的嫩芽。十围粗的大树,初生时只是一棵嫩芽。比喻事物是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 出处:《汉书·枚乘传》:“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不知所措 不三不四 滔滔不绝 势不两立 身不由己 锲而不舍 孜孜不倦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草船借箭 纸上谈兵 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如鱼得水
跟以下成语有关的历史事件
- 纸上谈兵草木皆兵卧薪尝胆围魏救赵七擒七纵
-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参考资料: zhidao.baidu.com/question/14882384.html 【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余下全文
历史有关的成语,并写出与他它相关的历史事件,例如: 草木皆兵——淝水之战
- 七步成诗【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偃旗息鼓【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初出茅庐【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才高八斗【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如鱼得水【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风声鹤唳、投鞭断流——淝水之战